陳曦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第二外語在當下教學工作中,得到廣泛重視。眾多的第二外語學科中,日語成為了很多學生們的選擇。但就當下日語教學情況來看,二外日語的教學現狀存在很多問題,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這對于學習二外日語的學生來說,有著較為不利的影響。隨著經濟的發展,日語人才需求增加,提升日語人才質量,滿足當下人才市場實際需求,是高校二外日語教學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對高校二外日語教學改革與創新的研究,注重立足于實際情況,從二外日語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詳細地闡述了當下高校日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高校二外日語教學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高校;二外日語;教學問題;改革與創新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中日貿易合作不斷加深,日語在中日交流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紐帶作用,加強日語教學,是當下高校二外日語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課題。日語教育有利于中日文化交流,對展開與日本的經貿合作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現今人才市場與教學效果并沒有形成良性互動,日語人才面臨著較大的工作壓力,導致學生在學習日語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同時,日語教學過程中,學校對日語教學不夠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目標不夠明確,導致日語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不佳,進一步影響了日語教育的發展。隨著中日關系的加深,中日經貿合作的深入,日語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各個高校在日語教學工作中,提升學生日語學習水平,滿足當下社會經濟發展對日語人才的需要,是各個高校必須關注的一個熱門議題。對此,加強對高校二外日語教學工作的改革,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創新,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問題。
一、加強二外日語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日益頻繁,這樣一來,外語教學工作在當下高校教學工作中的作用越顯突出。日語是第二外語中的重要語種,提升日語能力,對于提升學生就業綜合能力來說,意義重大。學生在學習日語過程中,要注重對語法、語義的掌握,擁有較為熟練地交際能力,這樣一來,學生在畢業后,才能夠找到更好地工作,提升就業競爭實力。
日本作為中國的鄰國,雖然由于社會歷史條件制約,中日關系存在著冰封期和緩和期,但是中日之間的經貿合作,是當下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逆的趨勢,中日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將會進一步加強。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下,學習日語,是一種必然選擇。日語與中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日語語言的發展,是對中國唐朝文化的一種改革和創新,日語屬于一種粘著語,與漢字具有較大的關聯性。加強日語教育,有利于促進中日文化交流,對于中日經濟貿易往來,同樣具有重要意義[1]。
二、當下日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中日文化、經濟交流的不斷建設,二外日語教育工作得到了較為廣泛地重視,提升二外日語教學水平,是當下各個高校進行日語教育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國高校開始關注于日語教學工作的發展,根據《大學日語(第二外語)教學大綱》中的相關規定,要求我國高校在進行二外日語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具備譯聽能力,能夠進行簡單的對話,并可以利用日語獲取專業知識,提升日語運用能力。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國際形勢的不斷變化,人才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增加,社會發展過程中,企業更需要“十字型”人才,第二外語能力,對于大學生日后就業以及發展來說,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但就當下高校日語教學工作來看,日語教學很難滿足社會發展實際需要,學生在學習日語過程中,由于目標不夠明確,日語能力較差,導致日語教學工作未能夠取得預期效果。關于當下我國日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具體內容如下:
(一)高校對二外日語的重視程度不夠
日語教學過程中,各個高校并未對這門外語語言予以足夠的重視,這樣一來,傳統的日語教學模式仍然在使用,相關的日語教材也沒能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情況進行有效革新,導致教學效果較差,學生也未能更好地進行這門語言的學習。高校在進行二外日語教學過程中,設置的課程時間較短,并且教材設置上,設置的內容較多,這種超負荷的內容,想要按照預期目標完成,短暫的課程安排根本無法實現。例如新版的《標準日本語》教材,設置的內容主要有基本課文部分、語法講解部分、詞語表達講解部分、課文應用、練習部分、生詞表部分六個部分構成,想要在四個學時內完成,根本不可能。這樣一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得不對內容進行精簡,導致教學水平、教學效果直線下降。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科本身不受重視,加之繁重的學習內容,學生也采取一種消極應付的態度,造成二外日語能力降低,難以滿足實際發展需要[2]。
(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明確的目標
日語的學習在高校教學工作中,并不是關鍵課程,學生在選課過程中,也沒有對這門課程表現出應有的重視。同時,在學習日語過程中,學生認為掌握一門外語就相當于掌握一門技能,在學習初期,會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熱情。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由于選修日語本身的專業性較差,學生自身存在較大的問題,沒有較好的日語基礎,導致在學習過程中,困難重重,學生的積極性和信心會遭受到較大的打擊。日語學習過程中,高中階段并沒有這一語言學習的基礎,學生們想要對生詞進行記憶,將十分困難。與傳統英語學習不同,英語從小學學習階段,學生就掌握了較多的英語詞語,到了高中,學生的英語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二外日語與英語學習有著較大的差距,但在學習日語過程中,學生會受到傳統思維模式影響,以英語學習方法進行日語學習,這樣一來,處處碰壁后,學生對日語學習,完全喪失信心,這將導致學生學習日語缺乏主觀能動性,被動地日語學習,很難實現預期目標。
(三)教師的教學模式存在較大的缺陷
日語教學過程中,由于學校對日語教學不夠重視,設置教學時間較多,教材內容與教學課時存在較大的差距,教師想要完成教學任務,必須對課程進行精簡,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同時,教師在進行日語教學過程中,由于學校不夠重視,教師在對日語教學時,并沒有注意到對教學模式的轉變,把握當下日語發展趨勢,對現有落后的教學模式、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有效變革,難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關于教師教學模式問題,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二外教學過程中,仍然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注重對教科書內容的把握,完全以教材內容作為講課的根本,知識缺乏拓展性,講課方式以講授式為主,課堂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厭煩心理,使日語知識很難被學生理解和掌握。
第二,在進行講課過程中,教師并沒有注重學生的交際能力,注重讓學生學習日語句型、語法,要求學生對生詞進行背誦和記憶。教師并不注重學生對日語知識的實際應用,導致學生能夠熟練的寫出日語生詞,但卻不知道如何進行簡單的對話,用日語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樣一來,日語教學造就了很多的“聾”學生、“啞”學生。
第三,日語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能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成為了學習的中心,完全以教師模式進行日語教學,學生未能夠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這種模式下,學生主體地位的喪失,導致學生對日語學習失去興趣,想要獲取較好的教學效果,根本無從談起。
三、高校二外日語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
隨著日語在當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越顯突出,對傳統教學方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改革,使之更好地適應當下社會經濟發展形勢,滿足教育教學需求,是高校二外日語教學工作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議題。筆者認為,高校二外日語教學改革與創新,要注重立足于當下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予以解決,對癥下藥,這樣一來,才能夠更好地實現教學效果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3]。
高校二外日語改革過程中,要牢牢把握社會經濟發展形勢,滿足社會對日語人才的需要,對舊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以新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效果提升。高校應認識到二外日語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對原本的課程安排進行改革,增加二外日語教學的課時,并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新的教學設備,滿足教學工作需求。同時,教師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注重采取新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進行日語知識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注重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明確二外日語在學習中的地位,進行日語知識學習。
筆者對高校二外日語教學改革與創新的研究,注重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從筆者自身角度出發,探討了教學方式的改革。筆者認為,提高高校二外英語教學,要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必須將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應用于實際教學工作當中
綜合二外日語的發展情況來看,單一的教學模式很難滿足實際教學需求,想要提升教學效果,必須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轉變,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滿足學生對日語的學習需要。在教學模式轉化過程中,要注重改變傳統的“三中”理念,即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學為中心的理念,要充分體現學生在日語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師扮演主導者的角色,這樣一來,在進行教學工作中,才能夠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在實際講課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目標,對教學方法進行變革,注重教學藝術,提升學生學習日語的興趣。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牢牢圍繞“要我學”向“我要學”這一過程進行轉變。多樣化教學模式的應用,要注重以下兩點內容:
第一,教師需要對課程進行精心設計,使教材內容與教學實際情況實現一種協調統一關系,并能夠根據課時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計,避免導致學生超負荷學習。在講課過程中,要注重課堂氛圍的活躍。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日語歌曲、日語單詞接龍,提升學生的日語口語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日語的興趣和愛好。
第二,加強現代化教學媒介的應用,注重對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對提升教學效果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講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一些日本動漫,例如《海賊王》、《名偵探柯南》等動畫,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應注意利用現代媒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對日語文化進行有效了解。
(二)將文化知識與日語教學進行有機結合
日語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把握現今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將語言教育與文化理解有機結合,將日本文化知識與日語教學進行緊密結合,在理解文化的同時,更好地進行日語知識學習。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把握學生心理特點,以培養學生學習日語興趣為主,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這樣一來,才能夠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對此,可從以下幾點進行考慮:第一,注重將日語文化進行講解,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對日本文化有效理解,并在講解過程中,將日語知識應用其中;第二,詞語講解以及日語文章講解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語境的分析,使語境知識能夠與日語知識結合,讓學生對日語內容更好地理解;第三,明確民族文化發展的歷史特點,將歷史文化背景與語言進行有機結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對語言知識進行掌握。日語教學過程中,文化與語言的結合,可以讓學生站在內容角度對詞匯進行理解和分析,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更好地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
(三)注重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
語言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良好交流,是提升語言教學效果的關鍵。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有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也可以讓教師在學生心中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師生之間有著融洽的交流,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日語口語的練習,將會更加輕松。“聾”學生、“啞”學生的問題將會得到有效解決。在增強師生交流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把握以下兩點內容:
第一,教師應該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并且熱情主動,對學生在日語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很好地發掘,及時地進行解決。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日語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得以解決,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更好地進行日語學習。
第二,師生交流過程中,對學生存在的問題要注重換位思考,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難題,以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對待學生,贏取學生的好感。“朋友”關系的師生關系,更加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促進學生日語能力的提升。
四、結語
高校二外日語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當下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改進,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有效改革,這樣一來,才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日語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將日本文化與日語文化進行有機結合,更好地提升日語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靚.高校二外日語教學改革方法研究[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5,(04):144-145+151.
[2]尹寧寧.高校二外日語教學的改革建議[J].亞太教育,2015,(14):132.
[3]李巖,郭斯佳.論高校二外日語教學方法的改革[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3,(0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