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義全
在新材料作文主導一切的高考形勢下中,利用中學生對青春文學及高考滿分作的興趣來引導學生閱讀寫作,以“以讀促寫,‘2+1”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改善作文中無靈感、無素材、語言蒼白、立意陳舊等問題。
一、簡述以讀促寫“2+1”作文教學策略
1.以讀促寫“2+1”作文教學策略產生的契機
韓愈在《進學解》中說:“口不絕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學生積累的語言材料多了,對語言文字就逐漸有了感悟力。這樣學生把在閱讀背誦中積累的內容,結合個體對生活的理解與感悟,變成自己的心得,化為自己的文字。
而近幾年高考在作文命題方面的一個突出的變化是:自主立意,自主擬題。構思是否新穎也成了決定學生能否得高分的一個關鍵。可目前中學生普遍具有的心理:愛閱讀,不愛寫作,甚至是懼怕寫作。這個問題也沒少令教師煎心熬肺,耿耿于懷。許多寫作教學方法又一如“雞肋”,令人棄之不舍,教之無味。為此筆者也積極摸索,努力嘗試“以讀促寫‘2+1作文教學新模式”。
2.以讀促寫“2+1”作文教學策略的內涵
以讀促寫“2+1”作文教學,是指一種以系統的課內外閱讀為基礎、講求實效的作文指導方法,簡言之即課外閱讀+課內閱讀=導學案的2+1作文指導模式。具體一點說,這里的“2”是指兩種閱讀活動,即有指向性的課內閱讀活動和系統的課外閱讀活動,“1”指一套導學案。“2+1”作文指導模式就是在“以讀促寫”理念指導下,形成的有針對性有實效性的兩項閱讀活動加配套的作文訓練導學案的作文指導模式。目的是在與寫作相關的“情、知、理、趣”上,全面高效地作用于學生。古人云“胸中無千家書,乃欲為詩,如賈人無資,終不能致奇貨也”,從中國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吸取寶貴的作文教學經驗而走出來的以讀促寫“2+1”作文指導模式勢必為從真正意義上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強寫作的勇氣與能力提供了保障。
二、以讀促寫“2+1”作文教學需要培養幾種寫作意識
1.以讀促寫,培養學生閱讀屬于自己的青春文學,寫屬于自己的青春生活,抒自己青春具有的真情實感的寫作意識
對中學生來說,應多培養他們學會多角度觀察生活,學會用恰當生動的語言去表達對生活的感受。為完成這個目標,最好的辦法就是充分挖掘課本資源,引導學生深入課本閱讀。教材中相當多的文章所寫的生活都很貼近初學生的生活,也能對學生構建健全的思想起到引導作用,如豐子愷的《送考》,劉亮程的《寒風吹徹》,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等。
2.以讀促寫,擴大學生對課內課外文學的閱讀范圍,拓寬學生思維空間,加強學生用筆描寫生活,構建人生的寫作主體意識
以讀促寫的作文教學要求學生讀物的涉及面要廣,除不健康的讀物外,無論天文地理、文史經哲、還是小說散文都行,目的就是讓中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提升寫作能力。例如推薦閱讀郁秀的《花季,雨季》,路遙的《人生》,王蒙的《青春萬歲》,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通過閱讀這一類書籍,讓學生知道中學生的天地是如此之無奈,也如此之精彩;通過閱讀這一類書籍,讓學生能正確梳理年輕的思想,進而引導中學生動手書寫屬于自己這一代的人生華章。
有“米”之后能為炊,作為語文教師在學生有了大量閱讀的基礎上如何正確的對待和有效的利用它,這又是接下來的關鍵,這也是我們提倡閱讀的用意之一了。“靈感是主體經過長期的積累而通過感官對其一外物的刺激反映得來的。”針對現在中學生寫作缺乏靈感,語文教師可以利用中學生感興趣的青春文學作品刺激學生的寫作靈感。青春文學作者多作為中學生同齡人,他們創作的作品的一大特點是:題材主要是以自我體驗為圓點的,描寫自己成長過程中的生活經歷、體驗和人生思考,觀察視角集中于校園,也靠近家庭,其內容很容易和中學生產生共鳴。例如韓寒的《零下一度》,例如郁秀《花季雨季》。具體操作可從下面兩點做起:
(1)以導學帶閱讀,增強閱讀理解,提升寫作能力
一如解答語文試卷上的現代文閱讀,要在讀好讀懂的基礎上完成問題解答,“2+1”作文教學,一個重要的策略,就是讓學生不斷地抄寫范文,在大量的抄寫范文中,學生的書寫、閱讀、理解等能力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抄寫的過程,雖然表面上看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可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它實際上收獲的是對文章更透徹清晰深刻的理解與感悟,這樣,學生在閱讀并理解高考作文材料中就能游刃有余,隨意揮灑。
(2)以導學帶閱讀,增強閱讀理解,提升寫作能力
學生們的思維是跳躍的,多維的,充滿了想象和創造,在閱讀中容易走向隨意性,“2+1”作文教學,是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寫作教學目的,圍繞文章或閱讀材料,設計相關的導學案來規范引導學生,在這種導學閱讀中,培養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去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從而完成作文寫作。
現在的中學生由于學業任務重,課余時間少,每天的生活總是簡單的三點一線,很難找到可以記下的東西,因而作文時常感嘆沒有寫作素材。考慮到“素材是文章寫作的最根本的東西。”針對此,我們可以引入高考優秀滿分作文,讓中學生透過同齡人的優秀作文去了解小作者的閱讀經歷和閱讀的作品外延,進而去擴充自己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視野。借鑒他人的情感體驗,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把從他們那里看到的學生生活的另一面的精彩與滄桑,再加上自己的體會,經過頭腦的融合加工,最后升華為自己的東西。看的多了,積累的就多了,慢慢地自己的資料庫就豐富起來,沒有寫作素材的問題就可以得到一定的解決。
“善為文者必善積累”。通過課內外閱讀,輔之以精當的導學案,積累方法,積累技巧,積累素材,以讀促寫,我相信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定能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