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摘 要】
中職學生受到家庭環境、文化氛圍影響,其寫作文的能力與普通高中學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中職學生基礎較差,知識面狹窄,內心世界不豐富,情感難以誘發,作文缺乏素材,作文水平長期得不到提高,這是我們中職語文教師普遍面臨的問題。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就地取材,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的自然美、人物美和風情美,極力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最終使中職作文教學走出困境。
【關鍵詞】
中職學生 寫作能力 培養方法
語文教學中最難的是作文教學,也是學生最頭疼的事情。我們教師對作文教學也常常力不從心,面對參差不齊的學生,不知道從哪里入手。特別是我們中職學校,每次學生作文,常苦于沒什么可寫,面對作文題目,往往遲遲不肯下手,結果下筆成文時,存在了許多問題:由于觀察不仔細,要么開掘不深刻,要么表達蒼白無力,要么缺乏真情實感,要么不會分析,甚至是篇幅短小。在沒有一個良好的寫作基礎下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成為一句口號,面對不得不重視的考試,只能想一些不是辦法的辦法。結果,學生的寫作興趣淡化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只是“背”的能力,“編”的能力。長期以往,寫作文成了學生的恐懼癥,甚至“談文色變”。
一、中職學生常見的寫作弊病
1.語言匱乏,內容空洞。學生畏懼寫作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感到無話可寫,甚至無從下筆。有些學生即使絞盡腦汁,寫出來的文章也大多語言匱乏,內容空洞乏味,言之無物。
2.套話連篇,缺乏感情,選材不精。在郊縣,很多學生由于受到家庭環境影響,見識很少,思想膚淺、視野狹窄,隨便套用一些老掉牙的材料,毫無新意。英雄事跡就寫雷鋒、董存瑞;勤能補拙的就是貝多芬、愛迪生;或者有些學生整篇作文就是云、雨、花朵等詞語的堆砌,像這些文章,只會讓人感覺空話、套話連篇,缺乏真情實感,沒有任何的思想深度。
二、針對問題,對癥下藥
1.仿寫句式。造句學生在小學就學過,而仿寫句式就是在造句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仿寫句式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同時也有一定的限定。這一步,教師要給學生選好例句,要求結合當天生活仿寫。能熟練仿寫或仿寫句式型日記已能比較輕松地完成時,就應提高要求,在寫的時候要求有意識地錘煉語言,盡量展現文采,這樣不僅使仿寫生動形象,也可提高作文水平。比如可以出這樣的仿寫題:根據語意仿寫,要求比喻恰當,句式相近。例句是:“我向往一種生活狀態,叫做——安詳,安詳就像夕陽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我們就可以仿寫出類似這樣的句式:“我也憧憬另一種生活狀態,叫做——恬淡,恬淡就像隱居山野的賢士,看花開花落。”作文作為進入文學殿堂的起步階段,理應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為教師,應指導學生理解生活,廣積生活材料,才能做到厚積薄發。而這種有所限制的句式仿寫形式,既能激發學生根據生活生發議論的靈感,又可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寫作很有幫助。
2.注意觀察積累,常寫片段作文。觀察積累是提高作文水平必不可少的環節。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先讓他們掌握觀察的方法,然后引導他們去觀察身邊的人、事、景。例如,有一次我建議學生到食堂去觀察一位打飯菜的阿姨售賣的過程,然后把她的言行、舉止寫出來。在片斷作文《我校的食堂阿姨》習作中,學生通過不同角度觀察,運用記敘、白描、夸張等手法,把那個小販的外貌、言行表現得趣味橫生。甚至還有學生不自覺地對比了另外的售賣者的形象,突出兩者的差異性。
3.通過聯想。聯想和想象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寫作能力的高低。中職學生,閱讀面窄,閱讀能力差,無暇也不想閱讀優秀作文及文學作品,寫起文章來自然就思路打不開,即使能寫,也總是重復一些小學初中用過的陳芝麻爛谷子的事情;無意觀察、比較、分析自然與社會現象,不去留心身邊的人、事、物,因此難以寫出景物特點和自己的獨特感受,思維停滯于幼稚層次,不會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生活是寫作的活水源頭。我們中職學生大都來自郊縣,他們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游玩在美麗的大自然中:秧苗青青的田野,野花遍地的山坡,明澈清涼的溪流,香飄萬里的金秋碩果……這些美好的事物,豐富了學生們對美的感受。上樹捉鳥,下河撈魚,放牛放羊,喂雞養鴨……無窮的趣事,多樣的勞作,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大自然親近,使他們增長了見識,充實了生活,這些都是城里孩子無法相比的。為發揮他們的這些優勢,要恰當地把學生作文的目光引向廣闊的空間。引導他們學會觀察事物,感受生活,把頭腦中豐富多彩的表象加工成寫作素材,一旦作文需要,便會“文思泉涌”。這一步主要訓練學生的聯想能力。我們可先選一個可以廣泛聯想的字或詞,比如:“月”“柳”等,要求學生根據這個字或詞,限時快速展開聯想并寫出含有此字或詞的短語、句子(包括詩句、熟語)等。在這一步中,我們雖然沒有要求學生直接寫出當天的生活,但當天生活的感悟會在連接詞句的聯想過程中有所體現。
4.激發學生想象,培養學生情趣。在寫作過程中,想象力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它不僅可以發出由近及遠,由此及彼的聯想,還可以創造出作者沒有知覺過,甚至從未有過的奇想。可以說,沒有想象,就沒有學生的優秀作文產生。為此,在作文教學中,首先就要培養學生敏感善思的情趣,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學生把周圍的一切事物都賦予人的感情和思想,大膽地去想象,大膽地去發現那些新奇瑰麗的東西,并把它們敘寫下來。其次,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氛圍。作文是心靈釋放的一種方式,學生只有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才能燃起內心的激情,馳騁自由的想象。因為作文訓練雖然緊跟高考指揮棒,但更應在訓練中提升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尤其要通過“為文”來引導自己的“為人”。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由膚淺逐步走向深刻,由貧乏逐步走向豐富,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體驗。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培養中職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當前的作文教學,只有在引導學生培養興趣、多讀、勤練和積累上下工夫,堅持“教師下水,學生上岸”,營造民主、寬松的作文教學環境,才能有效提高中職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