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荔
【摘要】本文根據商務英語專業建設面臨的機遇,筆者從建設思路、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改革、師資隊伍建設、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建設成效與成果等方面進行了闡述,旨在通過開展創新改革,促進商務英語專業內涵建設發展。
【關鍵詞】商務英語 專業建設 內涵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105-02
一、導語
我校商務英語專業設立于1999年,是清遠市重點建設專業,2012年6月搭上了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中的重點支持專業建設順風車,根據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項目管理辦法(教職成【2011】7號)和教育部關于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1】6號)精神,經過兩年的努力,專業內涵建設得到有效的加強和發展,商務英語專業在招生、就業、專業建設等方面都走在全市的前列,在清遠市同類學校中具有重要的影響力,是粵北地區具有示范性和知名度的專業。
二、專業建設與改革思路
本專業依照“依托行業、對接產業、鎖定職業、服務就業”的專業建設思路,根據清遠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加強專業建設,建立企業參與的人才培養機制,構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人才培養與當地產業緊密對接;以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服務學生終身發展為目標,構建課程體系,調整課程結構,更新課程內容,探索教材創新,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緊貼崗位實際生產過程,改革教學方式和方法,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以深化校企合作為需求,打造 “雙師型”優秀教學團隊;按照企業用人標準構建學校、行業、企業等多方共同參與的以能力為核心的學生評價模式,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加強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不斷拓展實訓功能,滿足教學及學生職業技能訓練的要求。
三、專業建設舉措與成效
(一)依托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
與新美亞電子(深圳)有限公司合作開辦“跟單班”實施訂單培養;立足企業崗位需要,與企業人員共同開發課程和教材,“以崗定課”;根據崗位群的職業技能證書所需職業技能,確定課程及教學內容,“以證定課”,構建“崗、證、課”三位一體的訂單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教學、考證、上崗”的完美結合。
(二)緊貼崗位需求,重建專業課程體系
1.圍繞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課崗對接、課證相融”課程體系
圍繞崗位需求,分析職業能力,提煉典型工作任務,整合知識與技能,開發與崗位對接課程并制定課程標準,實現“課崗對接”;將職業技能考證內容融入課程,實現“課證相融”。以校園網為依托建設4門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庫,2門精品課程網站,實現教學資源共享。
重構的課程體系具有“課崗對接、課證相融”的特點,打破以往理論與實踐課程分開設置的局面,實現一體化教學,突出了職業素養的養成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增強了崗位實踐能力。
2.創新教學內容,建設優質教材
基于“過程導向、理實一體”的教學理念,以外貿業務流程為主線,校企共同開發《商務英語函電閱讀與寫作》等2本公開出版教材,2本校本教材,實現教學內容與工作內容對接,在提高學生崗位實操技能水平上發揮重大作用。
3.創新教學模式,推進一體化教學
以校內實訓基地為平臺,引入模擬公司教學模式理念,采用角色模擬和系統模擬教學手段,開展基于校企合作的模擬教學和場景教學,改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為融“教、學、做”于一體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教師引導教學等教學組織形式有機結合,使教學方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更貼近企業,實現教學過程與業務過程對接。
4.創新評價模式,構建校企共同評價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引入企業和行業評價機制,構建了三主體(校、企、行)、四結合(校內校外評價結合、職業技能鑒定與學業考核結合、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與自我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該體系綜合評價學生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改變以學校評價為主的單一模式,科學反饋人才培養存在問題,有利于調整課程設置,改進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
(三)重視培養提升,優化師資隊伍
通過任務驅動、自主研修、團隊合作、校企共培、目標考核等方式,打造一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在15名專業教師中,培養了2名專業帶頭人,6名骨干教師,聘請3名行業、企業高技能人才擔任兼職教師,兼職教師比例達16.7%,“雙師型”教師比例達100%;中高職稱比例達92.3%,其中高級職稱33.3%;研究生學歷比例達15.3%。
1.培養專業帶頭人,發揮引領作用
專業帶頭人擔任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常務委員、示范校重點建設專業負責人,連續三年受省職教學會邀請,擔任省屬中職學校國際商務單證技能大賽評委和命題工作;主持專業實訓室建設、教材編寫、課題的研究;與公司聯手研發了實訓教學軟件,充分發揮了引領作用。
2.注重教師培訓,打造骨干教師隊伍
兩年來,共48人次參加國家級或省級培訓;8人次參加了專業教師技能培訓;2人獲區級以上優秀教師稱號;4人次獲省、市技能競賽優秀指導教師一、二、三等獎; 1人次作為省屬國際商務單證技能大賽的評委;教師參加企業實踐平均每兩年達3個月。 3.借助教科研平臺,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兩年來,開展2個市級課題研究,其中《商務英語模擬教學研究》市級課題獲市第三屆教育教學科研成果二等獎和省中小學教育創新成果評比二等獎,出版《商務英語模擬教學研究課題成果集》。教師9人次參與出版教材編寫工作;公開發表或獲區級以上獎的論文22篇。
(四)加強校企合作,凸顯職業特色
1.建立校合作機制,筑牢人才培養平臺
組建校企合作指導小組及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建立了《校企合作教學管理制度》和《商務英語專業頂崗實習管理制度》等。委員會深度參與和指導整個專業教育教學全過程,保障校企合作有效進行。
2.依托深度合作企業,實現產教對接
采用“三層面(即分學期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生產性實訓、頂崗實習)、三梯度(即依托緊密合作企業開展校內外實訓、訂單培養和技術開發)”的校企合作模式,實現校企合作逐層遞進,學生學習與崗位實踐貫穿人才培養過程。
目前,緊密合作企業7 家,新增加4家,為學生頂崗實習和教師實踐提供廣闊的平臺,學生初次就業率為100%,對口就業率81%。
3.增強校內實訓基地仿真度,提升學生綜合職業素養
以公司業務運作模式為藍本,以“外貿業務流程”為學習情境建設主線,校企共建集教學、實訓、培訓功能為一體的商務英語專業實訓基地。這種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注入企業文化和商務場景元素,具有“教學實訓仿真化、教學環境企業化”的特點,有利于模擬教學、場景教學的開展,既滿足外貿崗位職業能力實訓,又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素養。
(五)教學成效顯著,學生素質提高
1.學生受歡迎,就業率高。近兩屆學生一次性就業率為100%,鞏固率96%,用人單位滿意率92%。
2.考證成績突出。在2013年全國國際商務單證員認證考試中,全省共8所中高職院校考證率達80%以上,其中5所高校、3所中職,我校2012級春學生在僅學習專業課一年的情況下,過證率達87.2%,名列前列,比去年提高11.4%,其中實操項目合格率達100%,我校因此在廣東省國際商務單證年會上受到表彰。兩年來,學生“雙證率”98.9%,提高了1.1%。
3.省、市技能競賽成績優異。在國際商務單證技能大賽中,4人榮獲市一、二等獎,2人獲省二等獎,3人三等獎,該成績在粵北地區學校位居榜首。
四、示范與輻射作用
(一)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我校是全國英語等級考試考點及培訓點、全國國際商務單證員培訓中心、全國外貿跟單員培訓中心。本專業積極創新培訓模式,與企業簽訂培訓協議,開展送教上門,每年派出專業教師送教下鄉,對企業員工進行專業知識培訓,服務基層。兩年來,面向社會及本行業開展了市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培訓、市SYB創業培訓、全國英語等級考試培訓,企業信息化(電子商務)培訓等,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力。
(二)發揮示范輻射作用
通過組織全市中職學生單證技能競賽、全市公開示范課;指導兄弟學校教師和學生開展技能競賽和專業建設;擔任省屬賽評委,培訓教師;校企合作技術開發等形式充分發揮了專業示范輻射作用,也帶動本校旅游、幼師專業發展,旅游專業在市技能競賽中取得一等獎,幼師專業被評為市重點建設專業。
五、思考與展望
專業建設是職業技術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示范專業建設成為引領商務英語專業新一輪內涵發展方向的重要抓手。今后仍需在社會服務方面提高服務能力;進一步推廣專業建設成果和經驗,發揮示范和輻射作用;建立動態跟蹤機制,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出更加適應企業需求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創社會認可的美譽度——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