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熱潮澎湃,旅游業異軍突起,已成為響當當的支柱產業。今年1~10月,全省旅游總收入已達3108.8億元,增長21.3%。在煤炭經濟下滑的嚴峻現實面前,山西更清醒地看到另一得天獨厚的豐富資源——文化山水旅游資源。三晉大地上,一個文化山水旅游的新時代正大步走來。
11月中旬,記者踏著瑞雪相繼在臨汾、晉城、長治、太原采訪。所到之處,旅游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令人欣喜振奮。
歷史演新聲,文化旅游花更紅
去年底,山西省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七大產業”發展,文化產業位列首位。作為產業轉型綜改的重要引擎,山西各地在文化旅游上下足了功夫。
在臨汾市堯廟景區,記者碰到來自香港的林振旺,78歲的老人非常激動:“早就聽說二十四節氣出在這兒,今天來看了,確實名不虛傳。”老人帶著一家8口來到臨汾,興奮地里里外外轉了個遍,不停地招呼家人合影。
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化的源頭、華夏文明的開端。臨汾市堯都區以堯廟為依托,經過近年不斷修復開發,形成了“一體兩翼”的旅游發展格局:以堯廟—華門旅游區為龍頭,以堯陵、仙洞溝東西兩條旅游線為兩翼,開創了文化旅游發展的大格局。去年,小小的堯都區就接待游客近700萬人次,綜合收入近63億元。
“黃河魂、中華根、堯鄉韻”,是臨汾的旅游名片,但過去景點多而散,精品少。為了彌補短板,臨汾市實施“大規劃、大招商、大開發、大推介、大服務”戰略,積極謀劃,全力攻堅,目前,“一帶整合、五區支撐、十點輻射、三線崛起”的發展格局已基本形成。今年前10個月,全市旅游收入255億多元,接待國內外游客2758萬人次,增速均超過20%。
五千年中國看山西。坐擁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山西各地的文化旅游正如火如荼。
黑色變綠色,金山銀山不是夢
近年來,煤炭經濟下行壓力驟大,倒逼山西各地調整發展思路,全力進行產業轉型。
“再不轉型我們就要被時代落下來了。”長治市壺關縣委書記李全心說,旅游資源豐富的壺關縣,想擺脫煤炭經濟的慣性思維,大力發展旅游業是必然選擇。但轉型不是喊口號,要想搞出個名堂,必須出高招、用全力。通天峽是壺關的著名景點,它的開發是長治市和壺關縣主動出擊尋求市場的結果:縣四大班子人馬“‘三顧茅廬’才把長春開發商歐亞集團請來”。
這只是長治聚力發展旅游的一個縮影。煤炭大市長治市提出將“文化旅游板塊”作為轉型發展的七大板塊之一,通過整合資源,以武鄉、黎城、沁縣、沁源為主體,深度打好“紅色旅游”和“山水峽谷游”兩張牌,推進景區標準化建設。目前,長治市旅游業發展迅猛,國慶黃金周交出耀眼的成績單:各景區共接待游客近35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近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65%和22.17%,均創新高。
更令人欣喜的是,過去的汾河污染嚴重,是一條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臭河溝。通過這些年的修復治理,汾河已成為靚麗的觀光旅游區。煤炭大市臨汾市汾河段,已呈現“一河清流,兩岸錦繡”,成為遠近聞名的百里生態旅游長廊;太原段樹木掩映,花草鋪地,亭臺樓閣,打造出近21公里的城市中心綠化生態長廊。現在的汾河如同一幅動人的山水畫,每天歡歌鳥語,游人如織。
發力正當時,創新引領萬木春
轉型綜改開路徑,旅游發力正當時。記者足跡所至,到處可見開發建設“文化山水,山水文化”旅游項目的火熱場景。
在臨汾丁村遺址考古工地,在陶寺遺址開發現場,記者感到中華古文明的強大魅力。“我們市的目標是喚醒沉睡的古都,讓她成為旅游產業活的靈魂,讓世界震驚。”臨汾市委宣傳部長黃翠蓮興奮地介紹,52年前,作為新中國成立后首次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丁村的所在地——臨汾市襄汾縣已為世界矚目。今天如何讓沉睡的資源變活,轉化為旅游生產力?市委、市政府形成了“文物是基礎,發展靠旅游,升華在節慶”的總思路,正在全力謀劃實施丁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同時,定期舉行的陶寺帝堯文化旅游節慶活動,吸引著國內外游客蜂擁而來。臨汾旅游業正步入快車道,成為全市經濟的亮點和新支柱。
站在正緊張施工的晉城市高平市炎帝陵景區大殿的露臺上,鳥瞰四方,東、西、北三面峰巒環抱,林木聳翠,正南方的丹河谷地,云蒸霞蔚。高平市委書記張玉宏介紹,這一項目先期投資2.3億元,開放后將著力打造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紐帶平臺,明年春天將舉行海峽兩岸同胞祭祀炎帝的大典,游客有望三年內突破100萬人次。
新景區建設馬不停蹄,老景區同樣創新發力,志在二次跨越。
已名聲在外的晉城皇城相府,正用互聯網進行內核升級。市旅游局同志介紹,在無線信號全覆蓋的基礎上,游客無論走到哪里,都可通過定位系統智能推送語音解說。同時,景區正努力打通“無障礙進入”的最后一公里,讓游客能通過無線端購票、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景區。
晉城司徒小鎮本來主營大型農家樂,但突然就走紅了,秘訣是:不斷創新、緊跟山西轉型發展的熱潮。“500塊錢租一小塊地,家里老人小孩來翻翻地、除除草,吃吃自己種的放心菜!有的玩,有的吃,太棒了。”正侍弄租種菜地的游客王艷青樂得像個孩子。
司徒村村支書周小明自豪地說,正在建設完善的古建步行街、大鍋燴特色小吃街、亭臺樓閣休閑湖區以及小片體驗菜園租種等,已吸引國內外游客迫不及待,蜂擁而來。目前,司徒村已完成投資2.6億元,正著力打造“吃、住、游、購、娛”旅游全產業鏈。
長治太行山大峽谷景區則是旅游資源整合二次發力的典型。整合前,這里的紅豆峽、青龍峽等10個景區全部由個人承包,投資乏力,同質化問題突出。2013年,長治市把太行山大峽谷旅游資源整合和管理體制改革確定為綜改重點,成立了指揮機構,組建成立太行山大峽谷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太行山大峽谷山水旅游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總經理靳海塘介紹,截至今年10月7日,已接待國內外游客248萬人次,同比增長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