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 科學家
歐內斯特·盧瑟福是20世紀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之一,在放射性和原子結構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被稱為“近代原子核物理學之父”。盧瑟福祖籍蘇格蘭,祖輩皆務農,1871年8月30日出生,兄弟姐妹一共12人,他排行老四。
自然是美麗的,農村的生活是艱苦的。12個兄弟姐妹的生計全靠父母的勞作。盧瑟福的父親做過車輪工匠、木工和農民,他不停地勞動,再加上母親作小學教師的收入養活這樣一個龐大家族是非常吃力的。盧瑟福的兄弟姐妹從小就知道生活的艱難,無需什么人教育,他們都知道要想生活得好一點就得自己動手、動腦去創造,需要踏踏實實地做事。盧瑟福在這種家庭中成長起來,養成了相互協作、尊重別人的良好品質。后來盧瑟福成名之后,他的這種品質仍然保留著。他被科學界譽為“從來沒有樹立過一個敵人,也從來沒有失去過一個朋友”的人。在他的助手和學生中,先后獲諾貝爾獎的竟多達11人。
盧瑟福的父母很重視子女的教育,盡管家庭收入僅夠糊口,還是出錢供他讀書。為此,一家人節衣縮食,在生活上非常艱苦,一直供他念完大學。許多年后,在一個很隆重的宴會上,盧瑟福十分感慨地說:“如果不是我的父母親,我永遠也不會有今天的成績。”
由于家庭收入有限,相當一部分學費要靠自己來解決。上小學的時候,盧瑟福就利用暑假參加勞動。兄弟幾人一個假期就賺了13英鎊。這些錢差不多夠一個學期的學費了。盧瑟福深深地理解父母的困難。他知道,要想上學就要靠自己勞動掙錢,后來他聽說學習成績優秀就可以得到獎學金,就更加努力學習。他學習的時候特別專心致志,即使有人用書本敲他的腦袋也不會分散他的注意力。
進入新西蘭大學坎特伯雷學院之后,盧瑟福更加努力學習,他的數學和物理成績都是名列前茅。
由于學習成績優秀,大學畢業時盧瑟福獲得了文學學士、理科學士和碩士學位,要想掙錢養家已經是足夠了,但是盧瑟福決心在科學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績。在校學習的時候他已經申請了進入劍橋深造的獎學金,因為這項獎學金是隔年一次的,所以他大學畢業后又在學校里繼續研究一年。
盧瑟福參加了這項考試,結果和一個叫麥克勞林的人都具備了錄取條件,但名額只有一個。基金委員會經過爭論決定把獎學金授予麥克勞林。盧瑟福只好回家等待以后的機會了。一天,盧瑟福正在菜園里挖馬鈴薯。母親高興地向菜園跑去,手里拿著電報紙,并在空中不斷搖動,用勁地叫喊:“你取上啦!你取上啦!”他不明白母親在干什么,“誰取上了?取上什么了?”盧瑟福不解地問道。等他看到了電報才明白,基金委員會改變了主意把這項獎學金授予他了。他立即扔下手中的鐵鍬,高興得跳起來:“這也許是我要挖的最后一個馬鈴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