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網絡時代的到來,在為輔導員隊伍建設提供機遇的同時,還帶來巨大的挑戰。文章通過分析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強調了完善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并結合問題提出了強化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對策和途徑。
[關鍵詞]網絡時代 高校輔導員 隊伍建設
[作者簡介]謝雯(1981- ),女,陜西渭南人,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工程經濟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 鄭州 451464)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河南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網絡時代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32400410719)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5)22-0076-03
伴隨著互聯網在全球的普及,網絡時代已正式到來。網絡時代的各種理念不斷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心理狀態及日常行為,身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校輔導員,其自身隊伍建設也受到網絡信息化的挑戰。網絡時代下,高校輔導員應如何抓住機遇加強和提高自身建設,已成為當前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要領域。
一、網絡時代給輔導員隊伍建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1.網絡時代給輔導員隊伍帶來的機遇。首先,網絡化時代為輔導員提供了豐富的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資源。網絡時代的到來,打破了傳統時空的限制,輔導員借助網絡不僅可以貼近學生生活,融入學生內部,還能夠及時了解社會動向,輕松獲取大量優質資源。這都為輔導員的思政管理工作提供了大大的便利,拉近了學生和輔導員之間的距離。其次,網絡化時代提升了輔導員的工作效率。網絡時代的開放性和時空性,讓網絡成為輔導員進行學生工作的有效工具,有效避免了當面溝通的避諱和壓力。對于“80后”輔導員來講,網絡賦予了其進一步施展才能的空間,方便輔導員了解學生和掌握學生動態。另外,輔導員的思政教育手段也可以借助網絡變得更具吸引力,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網絡時代給輔導員隊伍帶來的挑戰。網絡時代的到來,大學生之間的交往方式也發生了轉變,大學生生存在虛擬的網絡空間里,可以虛構一個與現實完全不符的身份,而現實的約束和規則失去了有效作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這就需要輔導員不斷學習和吸取新知識,避免與學生的思維和價值觀產生隔閡。另外,大量的網絡信息在豐富大學生精神世界的同時,也改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和思想觀念。而大學生處于人生階段的待成熟期,很容易受到網絡不良思想的影響,加大輔導員工作的復雜性和難度。除此之外,網絡讓輔導員可以更廣泛地接觸外界社會,繽紛的社會環境很容易動搖輔導員的職業決心和牽引力,從而導致輔導員離職現象的普遍發生和隊伍穩定性的動搖。
二、網絡時代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調查
目前,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受重視程度雖然不斷提升,管理體系也得到不斷加強,但是部分高校的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通過對河南省部分高校的輔導員進行問卷調查得知,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隊伍的生存狀態和工作狀態都存在著制約性的問題。
1.輔導員隊伍職業成就感較低。長期以來,由于高校輔導員工作缺乏學術性和技術性,職業發展空間受到限制,造成輔導員的職業幸福感不斷被磨滅。不斷降低的成就感不僅影響其工作的效率,也對輔導員的學生管理工作理念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以河南省高校輔導員隊伍為例,對河南省173名高校輔導員的職業成就感滿意度調查的結果如77頁圖1所示。
由圖1可知,超過53%的高校輔導員所承受的工作負荷較大,而職稱越高的輔導員職業怠倦感越強,職業自豪感也越弱。年輕的輔導員工作熱情相對較高,但是面對生活壓力和晉升渠道不暢等問題,也都有一定程度的消極情緒。因此,有接近70%的被調查輔導員對目前的工作成就感選擇了不滿意。
2.輔導員隊伍培訓和發展空間受限。輔導員培訓不僅是個人能力的提升以及高校整體學生管理工作機制的健全,同時還是輔導員職業發展空間的提升。經過培訓的輔導員往往都是高校骨干,對于職業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目前高校缺乏輔導員培訓的相關體制機制,輔導員也沒有比較集中的時間和精力去參加培訓,使得輔導員的管理能力和職業水平都受到了一定的約束,限制了其發展的空間。對河南省高校輔導員參加培訓的時間進行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高校輔導員能夠參加培訓的時間較少。另外,河南省高校輔導員參加培訓的形式也僅局限于專家培訓或參觀考察,不能達到很好的培訓效果,對于其職業能力的提升和職業空間的發展都不能起到較好的作用。
3.輔導員隊伍流動性較大。受市場經濟的影響以及網絡時代對高校輔導員地位的模糊化,社會對高校輔導員存在嚴重的認識誤區,從而使得一些優秀人才不愿意從事輔導員工作,或把輔導員當作一個過渡工作,導致輔導員隊伍的穩定性較差,成為其他工作崗位的“輸血器”。另外,高校輔導員在職業、學術和管理等方面的社會地位相對較弱,工作又缺乏一定的前景,缺乏激勵和發展空間的輔導員隊伍很容易產生跳槽的想法,從而導致高校輔導員的流失率居高不下。圖3為2007~2013年河南省高校輔導員流失率變化:
由圖3可以發現,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以及網絡時代到來的影響下,河南省高校輔導員隊伍缺乏職業牽引力,2007~2010年,輔導員離職率逐年升高。即使在2010年之后,輔導員的社會地位、待遇水平以及管理機制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輔導員流失率得到控制,但與學生人數比例也超過了規定的1︰180。
三、加強和完善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性
1.學生層面,決定了創新人才的培養。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主體,在如此混雜的網絡時代下,對于學生價值觀和社會道德的建設起到了關鍵作用。在網絡時代,輔導員的角色也朝著多元化和多重性發展,從傳統思政教育者演變成大學生的引路人、服務者、研究者等多重身份。因此,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和完善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質量。另外,高素質的輔導員對創新型人才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起到了重要的導向作用,輔導員的舉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行為。因此,完善輔導員的隊伍建設,對于大學生的未來發展方向選擇、創新能力以及學生內涵建設都起到了積極作用。高校輔導員要以學生發展為出發點,以創新活動為手段,以拓展教育為途徑,在滿足學生個性、主體性發展的同時,使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更具實效性。
2.輔導員層面,決定了自身定位和可持續發展。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情況,與輔導員的自身成長、工作效率以及職業規劃等都有著密切關聯。輔導員隊伍的改善有助于拓展其自身發展的空間,并有助于輔導員職業規劃的完整性和目標達成性。輔導員的工作不僅是服務和奉獻,同時還是自身心靈的洗禮和身心的磨煉,是一個不斷成長和成熟的過程。另外,建設和完善高校輔導員隊伍相當于為社會各個崗位提供高素質的學生人才,對于學生、輔導員及社會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積極開展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工作,對于提升輔導員自身素質、實現輔導員職業定位以及創新高校輔導員隊伍的管理方式均有重要意義。
3.高校層面,決定了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穩定性。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需要一個比較穩定的人文環境作為保障。輔導員作為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的日常管理者,對于維護學校的穩定性起到了關鍵作用。縱觀歷史,大學生是社會上最敏感和最集中的群體,很容易對某一事件做出迅速的行動。高校輔導員隊伍的穩定程度及學生管理方式的科學性、適當性,關系到高校學生的穩定和學生管理工作的質量。高校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有助于提高輔導員工作的準確性,能夠快速發現不穩定的因素并做出有效處理,從而維護學校的穩定性。
四、網絡時代下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對策和途徑
1.選拔體制,優化輔導員隊伍結構。高校輔導員工作是一個集理論、實踐、管理于一體的綜合性工作,對于輔導員政治素養、理論水平以及實踐能力都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因此,在輔導員的選拔過程中,要遵循嚴格的選拔標準,確保招聘到高素質高能力的輔導員,保證輔導員隊伍的高水準。除了將政治覺悟水平、學歷、實踐工作能力以及道德素養列入選拔標準中之外,選拔過程中還需要注重高校輔導員的年齡、性別、專業的合理搭配。以學生思想行為為切入點,確保學生和輔導員之間的密切關聯,保證輔導員工作順利有效地開展。
2.培訓體制,強化輔導員工作能力。通過加強輔導員的培訓工作以確保輔導員工作能力緊跟時代要求,為高校輔導員職業生涯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受到新形勢網絡時代的影響,輔導員需通過職業技能培訓與學習,才能充分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因此,高校應加大輔導員隊伍的培訓力度,完善培訓體制,帶動輔導員工作能力的持續發展。應以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國夢”建設為培訓內容和主體,結合我國目前發展形勢,積極推進輔導員的理論教育、黨性教育和思政教育等,提升輔導員的崗位技能和工作能力。通過崗前培訓、平時培訓等手段,提升輔導員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強化其時事分析能力;通過骨干培訓提升輔導員的研究能力和專業水平。在培訓方式上,輔導員可以借助于網絡平臺,利用網絡傳媒等手段提升自我。另外,還需要加強社會實踐的培訓,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拓展輔導員的思維和視野,達到整體能力提升的目的。
3.評價體制,提升輔導員整體素質。高校輔導員工作具有特殊性、無定性和多維性等特點,因此輔導員工作的評價體制需要具備多層次和多態性。通過綜合評價體系促使高校輔導員隊伍整體水平的提升,同時以此作為輔導員晉升以及加薪的依據,有效刺激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主要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做到質和量的整合,在付出工作量的同時需要做到質的保證,避免無用功時間的浪費,提升工作的效率;其次,做到點和面的整合,評價體制既要緊抓重點,也要顧及全面,把輔導員日常工作的點滴都列入評價中,做到全面均衡性考核;最后,做到常態和創新的整合,在對日常標準工作評級的同時,重視輔導員創新性工作的評價,鼓勵輔導員不斷進行教育手段的創新。
4.激勵體制,提高輔導員工作積極性。高校需要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體制以提升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首先,規范輔導員的工資獎勵體制。針對輔導員煩瑣的工作量給予合理的獎勵和津貼,避免輔導員與專職教師待遇的過大差距。其次,增加輔導員的進修機會,提升輔導員的自身素質和學歷水平。每年為輔導員提供一定的培訓或者學歷進修的機會,拓寬其職業道路,增強輔導員工作對輔導員自身發展的牽引力。再次,鼓勵并幫助輔導員進行理論研究。學校設立專項資金鼓勵和獎勵輔導員進行理論和實踐的升華,提升其科研能力和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等,這對于輔導員自身發展和高校教育質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義。最后,學校需要合理運用激勵和獎勵手段。通過對輔導員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保障,讓輔導員對職業和崗位都有著強大的熱情和積極性,并堅信自己可以在輔導員崗位上有所成就。
綜上所述,網絡時代下的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對于大學生、輔導員個人、高校以及社會的穩定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高校應積極開展有利于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工作并完善相關機制,確保網絡時代下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李嵐.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
[2]安穎,盧中彬.關于輔導員隊伍建設和管理的幾點思考[J].青少年研究,2008(1).
[3]劉新東,張明亮.輔導員專線——網絡時代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有效平臺[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2(5).
[4]楊苗.新時期高校網絡輔導員工作模式探析[J].科教文匯,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