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教育近年來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應用型的人才培養形式。在相關專業學生的培養上,應當突破傳統的教育模式,探尋一定的創新性培養方式。在具體的實踐途徑方面,我們不僅應當注重思想和內容上的更新,同時也應當主動地建立更為直觀、循序漸進的培養策略。文章從藝術設計教育創新的重要性出發,探尋了科學有效的藝術設計教育創新人才的培養途徑,旨在為藝術設計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藝術設計教育 創新人才 培養途徑
[作者簡介]羅小聰(1964- ),男,江西撫州人,景德鎮陶瓷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陶瓷青花藝術與繪畫教育。(江西 景德鎮 333403)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5)22-0092-02
在長期的藝術教育發展過程中,藝術設計逐漸成了一種在實用性和廣泛性上都頗受人認可的專業。同時,藝術設計在傳達和表現思想的時候,也是展示精神文化和價值觀的過程。隨著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藝術設計教育得到了明顯的發展,藝術設計專業不僅已經開始在諸多高校普及,而且藝術教育專業開設的分支專業也逐漸細化,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來講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同時,在很多教育機構中也出現了和藝術教育相關的專業培訓內容。傳統的藝術設計教育的教學方法較為刻板,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學生只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完全是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在實踐教育方面也缺乏有效的培養途徑,使得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教學面臨著與通識教育方式方法趨同的局面。藝術設計專業是理論知識和實踐特點相結合的學科,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策略進行合理而有效的探討,就是對我國藝術設計教育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探討。
一、藝術設計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我國藝術設計專業在對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方面,承擔著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就市場的需求來說,市場對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需求量較大;就藝術設計人才的整體隊伍來說,雖然近年來開設藝術設計專業的高校不在少數,藝術設計專業也逐漸成為了諸多熱門專業之一,而社會用人缺口仍然較大,尤其是在藝術設計專業中,同時具備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少之又少,市場對綜合能力突出的藝術設計人才有著迫切的需求。
藝術設計創新人才是知識時代的重要需求,知識經濟時代也很重視藝術設計產業。藝術設計創新人才的培養,無論對我國的知識創新產業,還是對知識經濟社會本身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藝術設計教育需要突破傳統的教育教學手段,不斷從藝術設計的本質特征出發,研究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目標和最終定位。對藝術設計創新人才的培養應當納入主要范圍進行重點思考,尤其是對藝術設計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應當進一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和社會實際發展的需求,培養更符合時代要求的與時俱進的綜合創新型人才。
二、藝術設計教育人才培養現狀
1.培養理念定位欠缺。我國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首先從培養理念上欠缺基本的定位。我國高校開設藝術設計專業已經成為了普遍的趨勢,在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方面,大部分高校的定位并不完全符合實際的需求和藝術教育的真正培養目標。不少高校在開設藝術設計專業的過程中,對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定位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培養理念上,對藝術設計教育的定位太過大眾化,藝術設計教育的定位往往與高校開設的各類通識教育的定位相同,受到通識教育的影響。甚至不少高校出于多吸引生源的目的,增設藝術設計專業,鼓勵學生報考,學生盲目跟風,認為藝術設計專業是熱門專業,盲目報考改專業。在藝術設計教育定位欠缺的問題下,高校對藝術設計的培養和教學有明顯缺陷,尤其是在目標定位方面,更沒有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綜合人才為目標和宗旨。
2.教學方式呆板。在大多數高校的藝術設計教育中,始終停留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上,往往采用照本宣科或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方式,教學普遍過于理論化,不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依賴書本本身的內容和知識,而往往忽視了藝術設計專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尤其是一些師資力量較弱的學校,藝術設計專業開設時間短,師資力量薄弱,教師本身欠缺充足的實踐經驗,依賴基本的理論知識進行教學,嚴重影響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
3.缺乏實踐鍛煉。藝術設計的最終培養目標是將設計的專業知識轉化為實際的藝術設計能力,為社會輸送具備藝術設計綜合能力的人才。但當下大部分學校在培養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時候,不同程度地忽視了實踐教學環節,甚至有部分高校根本就沒有開設任何實踐環節。例如,景觀設計專業對實地的考察和改造都要依托真實的實地考察,而部分高校在景觀設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實際的考察環節,只是紙上談兵。缺乏實踐鍛煉和實際經驗的積累,久而久之會使其專業能力和設計能力受到限制。
三、藝術設計教育創新人才的有效培養途徑
1.個性化專業培養。藝術設計專業分為多個具體的種類,在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藝術設計專業與其他通識專業的區別,采取個性化的培養方法,對不同的專業背景和專業發展方向、發展空間等進行仔細的研究,并且制訂專門的個性化培養方案,針對不同的專業進行培養。例如,景觀設計專業有別于建筑學和其他平面設計專業,學生對植被和植物種植應當更為熟悉,在具體的設計方面,應當多練習,就不同的方案和不同的任務進行專業練習,同時還要注意區分景觀設計和普通建筑學的區別,就景觀設計廣泛的景觀配景、建筑配景等進行分析,結合專業的設計知識和切實可行的現實設計環境,深化學生的設計能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又如,服裝設計專業則應當注意對學生時尚審美觀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時尚鑒別力和審美能力,并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方式將最終的作品呈現出來,突出不同專業的個性化培養方式。
2.改革教學方式。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學主要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學手法和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方式。在當下的藝術設計教學中,照本宣科的教學手法不僅打壓了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同時也壓制了教學老師的創新教學。在教學方式的改進上,藝術教育應當更加注重對理論專業知識和實踐課進行結合教學,形成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服裝設計理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應當是為學生介紹服裝設計理念和服裝設計史,尤其要介紹潮流的變遷和社會人文審美的更替。在此過程中應當盡量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表達自我意念,尤其要鼓勵學生有多種創新的設計理念。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師為主體,學生為被動接受者的課堂模式,將“對話理論”運用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形成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教學”。也可以采用頭腦風暴的形式,就一種服裝設計理念或設計潮流進行探討,表達不同的意見,達到同一種設計理念的多重呈現效果,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深化課堂教學的主題,使課堂教學的效果得到最優化。
3.重視藝術設計教育實踐性環節。藝術設計教育的最終環節是將設計環節具體轉化為實踐行為,也就是將學生自主的創造力和理念轉化為作品和設計成果。我們應當進一步重視藝術設計的實踐性環節,尤其是對于需要進行實踐考察和實踐能力鍛煉的專業。例如,在景觀設計過程中,學生應當十分熟悉植被的習性和配置,景觀設計專業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避免過分依賴課本知識,對具體植被的習性、種植特點和配置應當多進行實地考察,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實踐環節還表現在對具體設計知識的實踐運用上。例如,學生在完成四年的標準學制過程中,可以提早進行社會實踐,尤其是設計類專業,其最終目標是將設計專業運用在社會工作中,滿足社會的實踐需求,由此,我們需要在可能的情況下較早地讓學生進行實踐鍛煉,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對學生的具體實踐環節加以指導,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應當主動承擔起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任務,整體提升學生的工作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滿足學生的實踐鍛煉需求,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增強學生對社會工作需求的了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4.轉變藝術設計教育理念。在傳統的藝術設計教育過程中,將藝術設計專業完全看作高校專業開設的一種普遍模式,在教學上也認同其他通識教育的教學方式,這樣的學科思維是很不利于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的,尤其是不利于藝術設計教育專業對創新人才的培養。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應當認識到藝術設計的獨特性、專業性和實踐性。例如,在對動漫設計專業人才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應當著重讓學生在動漫設計專業所涉及的工作領域進行實踐鍛煉,讓其對游戲、動畫等龍頭產業有相當深入的認識。動漫設計在當下的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中屬于熱門專業,不少高校以此為噱頭進行生源擴招,但忽略了轉變與其相關的教學理念。在動漫設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更多地立足于動漫設計的產業之路及其最終的實現目標,立足社會的實際需求,加強社會調查,吸取社會人群的建議,從而優化專業培養方式和教育理念,這樣才能推動動畫產業及游戲產業持續發展。
5.對現代技術的滲入結合。現代技術作為一種高級的輔助方式和手法,已經成為了當下藝術設計專業最終達成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現代技術對設計理念的輔助和實現有著不可代替的優越性和現實性。在藝術設計創新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應當加快對現代技術的引進及運用,尤其是對最新的技術和軟件的運用與吸收應當成為我們進行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必備條件。應當鼓勵學生多進行現代技術的學習和實際的運用、鍛煉,為學生成功進入企業和社會提供基礎的技能保障。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企業對學生在現代技術方面的掌握也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培訓作用。只有通過學校的理論結合和實踐過程中的實際運用,才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軟件運用能力和設計能力。現代技術為培養藝術設計專業的創新型人才提供了可行的實踐途徑和實現方法。
四、結語
藝術設計專業在近年的高等教育中已經得到了普及,不少高校開設的藝術設計專業能夠從整體上完成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但從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角度來看,大部分高校不能成功地實現藝術設計的創新性教育,尤其是在當下的藝術設計教育現狀中,呆板的教學方法和理念都進一步地加劇了藝術設計專業滯后與社會需求更新的矛盾。明確藝術設計教育創新的重要社會意義,從而在可能的范圍內,采用可行的方式,進行實踐改革,探尋藝術設計創新教育的實踐途徑,成為當下我們探索藝術設計教育創新人才培養、加快藝術教育專業發展、促進藝術設計專業社會實踐進程、提高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方式和實踐手法,為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培養策略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張迎春.藝術設計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的再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1(24).
[2]袁元.對藝術設計專業立體構成教學的探討[J].大舞臺,2014(1).
[3]雷俊霞.視覺傳達創意設計類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33).
[4]熊承霞.文化視域下我國設計教育的發展[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0).
[5]陳高明.廣義設計學觀念下的現代藝術設計教育[J].文藝爭鳴,2011(4).
[6]陳艷,鄭淇元.我國藝術設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構想[J].現代教育管理,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