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目標過于理想化、教育內容過于形式化對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有一定的阻礙。文章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進行了探討,提出科學引導、創新教育方式、優化網絡教育、提高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健全制度等策略,以便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實效性 新方式
[作者簡介]曾麗(1980- ),女,湖南邵陽人,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廣東 廣州 510430)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5)19-0046-03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問題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實踐共同關注的內容。目前,一些高等院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還存在諸多問題,如教育的目標過于理想化、教育的內容過于形式化等,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有一定的阻礙。在保障大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以及發揮好老師的主導性作用基礎上,做好高校學風建設,有利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在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點以及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幾種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新方式。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
1.調查基本信息。本文對江西財經大學、南京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學生思想政治狀況進行了調查。在1000名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男生女生各為500人,占比各為50%;大一學生320人,占比為32%,大二學生250人,占比為25%,大三學生為230人,占比為23%,大四學生200人,占比為20%;接受調查的大學生政治面貌一項中,黨員600人,占比為60%,團員160人,占比為16%,群眾340人,占比為34%;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家庭經濟情況一項中,家庭年收入超10萬元的215人,占比為21.5%,家庭年收入在6萬至10萬元之間的320人,占比為32%,家庭年收入在1萬至5萬元之間的360人,占比為36%,家庭年收入低于1萬元的105人,占比為10.5%。這1000名接受調查的學生在大學生活當中認為“最為煩惱的事情”匯總中,學校條件、環境占3%;專業不對口占7.4%;情感占6.8%;師生關系占9.6%;學生經濟差距占7.2%;就業壓力占30.4%;學習壓力占35.6%。
2.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特點。在調查的基礎上,筆者發現,當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有以下特點。
第一,政治理論薄弱。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學生和外界接觸的范圍在逐漸擴大,他們的交往能力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不同學生對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的看法,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大學生的世界觀也在逐漸形成。然而,很多大學生在無法滿足需求時,往往容易失去信心。這主要是因為大學生的政治理論基礎還十分薄弱,缺乏對政治理論學習的熱情,無法運用正確的理論來武裝自己,以至于沒有具備觀察、思考問題的科學方式。
引發該種問題的原因在于:一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理論水平較低,無法運用正確的理論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在教學中,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過分重視書本知識的傳播而缺乏對理論的拓展及延伸,把思想政治理論變成了教條,導致思想政治課程索然無味,過于枯燥,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習也就沒有了熱情。二是在實際教學當中,思想政治理論無法和學生的思想狀況緊密結合,導致理論和實踐脫離。三是大學生本身忽視了對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把政治理論同專業知識分開,認為政治理論多數是講大道理,無法真正解決自身關注的實際問題,這種錯誤的看法必然會影響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積極性。
第二,榮譽感強,自我意識濃厚。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大學生的競爭意識逐漸提高,樂于展現自我,實現自我價值。他們熱衷于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以便在活動中得到他人的認可。如果出于各種原因所限得不到他人的認可,大學生就會產生抱怨和不滿。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根源在于大學生濃厚的自我意識。
第三,思想活躍,政治上不成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完善,為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現理想的外部條件,也因此調動了大學生為個人目標而奮斗的積極性。如此,大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擴展,接納新事物的速度加快了,思想也更為活躍。不過,大學生在政治上還不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還不夠。如一些大學生要入黨,可一時沒有通過考核,就會表現出消極的狀態,甚至會產生一些抵觸心理,這都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現。
第四,知識多元化,偏重感性,經驗不足。知識獲取渠道的網絡化,使大學生在接受知識方面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因為大學生受到客觀因素的限制,加上本身的認識能力有限,很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他們偏重感性認識,經驗不足,對于事物的現象和本質缺乏一定的完整認識。如一些大學生在面對社會不正之風以及腐敗現象時,會對黨產生不良情緒,甚至對社會主義制度產生懷疑。
二、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依據
1.民族發展的要求。大學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是國家的未來。增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質,是為了能夠把大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也是我國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提高國際競爭地位的保障。
2.社會的要求。大學生文化層次較高,思想道德素質不僅影響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還會影響社會進步。社會需要大學生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以便他們能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起到模范作用。為此,社會需要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
3.學生內心的呼聲。就業壓力、人際關系等問題困擾著當代大學生,他們希望能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幫助。對于思想理論和社會現實、社會規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大學生同樣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尋找到答案。因而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大學生,實際上是期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實效性。
三、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策略
1.科學引導。運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是一場深刻的觀念變革,需要我們擯棄傳統的阻礙學生發展的觀念。大學生的成長不是孤立的,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地變化。因而,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這樣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腦、入心,產生更好的效果。
第一,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人,是有思想、有能動性的人,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持平等、尊重的態度,這樣才利于學生接受教育。如果采取過于嚴格和生硬的灌輸式教育,學生很可能只會循規蹈矩,無法真正解決深層次的問題。
第二,確定利于所有學生發展的教育觀念。由于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他們的個性以及發展要求也會有所不同。學校的教育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在正確的道路上成長,使學生的個性得到良好的發揮,實現其自身發展要求,而不是簡單的放棄。加德納提出的多元化智能理論認為,人類有智慧和能力,包括語言方面的能力、運動方面的能力、人際關系能力、內省能力、數理邏輯能力、空白圖形能力等。從加德納的多元化智能理論可以看出,每個學生都有自我發展的能力,關鍵在于如何去發現和引導。因而,要堅信每一名學生都能夠發展,都可以成為社會有用之才,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有了這個前提,我們才能更好地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的發展要求,適當地給予學生必要的鼓勵和幫助,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第三,確立創新教育理念。大學生發展的要求是不斷變化的,其思想也是多元化的,為了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就要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和方法,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問題。
2.創新教育方式。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的目標。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因材施教,重視學生的自主性,體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在大眾化教育背景中,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是存在差異的,因材施教是依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對學生進行層次教育,為學生提供向前發展的階梯。所謂層次教育,就是在大學生的各個層次要求中實現相應的教育效果,以達到德育的要求。例如,對存在心理問題或家庭困難的學生實施教育,教育的內容就應該包含心理健康、生活、挫折、忍耐等內容。對入黨積極分子等學生的教育,就應更側重于強調理想、責任、民主意識等。
3.優化網絡教育,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化發展。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著雙重影響。一方面,網絡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更為凸顯;另一方面,網絡文化又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行為受到影響,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進一步弱化。對于這種情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對互聯網的利用,減少互聯網帶來的消極影響,發掘教師和學生都能夠接受的教育方式。加強校園網絡建設,引導大學生使用學校開發的校園網絡平臺,使用過濾軟件,過濾網絡中的有害信息,以免學生接受不良信息。可以開通紅色專題網或者交流群等平臺,通過網絡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利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論進行教育,同時普及法律知識,讓學生在網絡中懂得遵紀守法。
4.提高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大學生應該具備自我教育意識。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意識,指導學生善于把自己作為教育對象,對自我進行批評、反思和激勵。對于大學生來說,構建良好的自我教育環境和平臺十分重要。這個平臺包括和諧的師生關系、教與學的過程、校園文化等,使學生在其中能夠得到熏陶。另外,還要善于引導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以及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中構建豐富的精神生活,減少大學生壓抑和疲憊的狀態,讓他們擁有積極的抵御外界不良影響的精神品質。
5.健全制度,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首先要有完善的評價和激勵機制,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加以量化,將其放入綜合測評當中,作為學生評優的指標。另外,還應該支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師,提高對這類教師的考核和獎勵力度。同時,健全保障制度,在資金投入等方面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
四、結語
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應該堅持實事求是,堅持從高校教育改革的實際出發,在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以人為本,全面考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周凌云.增強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新途徑探討[J].企業導報,2011(13).
[2]呂春艷,方育闐.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新思路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18).
[3]李春.關于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9(36).
[4]陳少珍.加強大學生黨建工作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J].中國電力教育,2010(1).
[5]袁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心理學途徑[J].中國成人教育,2010(16).
[6]李麗君.基于人文關懷理念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述評[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4(1).
[7]劉健.獨立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J].大學教育,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