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書籍的實質和形式是分不開的,你要了解它,享受它,必須面對它本身,涵泳得深,體味得切,才有得益。譬如《詩經》,就不能專取其實質,翻為現代語言,讓學生讀“白話詩經”。翻譯并不是不能做,并且已經有人做過,但到底是另外一回事;真正讀《詩經》還得直接讀“關關雎鳩”。又如《史記》,作為歷史書,盡可用“歷史教本”“中國通史”之類來代替;但是它同時又是文學作品,作為文學作品,就不能用“歷史教本”“中國通史”之類來代替,從這類書里知道了楚漢相爭的史跡,并不等于讀了《項羽本紀》。我想,要說現代學生應該讀些古書,理由應該在這一點上。
——葉圣陶《讀〈經典常談〉》
摘自《葉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