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滿(的)都是X”格式近兩年較流行,整體上表示說話者自我的一種主觀感受或對所涉事件的主觀態度、感知、評價等,如感激、崇拜、愛、希望、愉悅、感傷等,且這種感受具有很高的程度。例如:
(1)還有網友認為,姚貝娜的短暫生命,“滿滿都是正能量”!她為音樂、為家人、為大家,活出了一個驚嘆號,而不是省略號。(《遼寧日報》2015年1月19日)
(2)因為要還房貸和養孩子,我和老公在“計劃經濟”下一直過得很勤儉,他送我的禮物沒有多貴的,但想起來滿滿都是溫暖。(《武漢晨報》2014年1月14日)
以上兩例,(1)表示姚貝娜短暫的生命充滿正能量,她所傳遞給我們的都是正能量;(2)表示盡管丈夫送妻子的禮物不貴,但在她心里覺得非常溫暖。
一般說來,“滿滿(的)都是X”前都有“X”的存在場所(此處的場所并非真正的存在處所),這種場所可以是該格式的前面,也可以在表達中隱去,如例(1)和(2);這種場所可以是直接的存在,也可以表現為一種抽象的關系。為方便稱說,我們把存在場所用字母“L”代替,根據“L”與“X”之間的關系,該格式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類,“L”所表達、體現、流露、傳遞的都是“X”。此類型的“X”常見的有“正能量、負能量、愛、情意、智慧、自信、安全感”等。如例(3)的數字和愛之間并非真是存在關系,而表示數字里表現出的都是父親對子女的愛。
(3)父親曬子女20多年撫養賬單數字滿滿都是愛(《青島早報》2015年2月7日)
第二類,“L”里都是“X”的“Y”。“Y”是“X”的上位范疇,“Y”與“X”之間是整體與部分、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該類型常常省去“Y”來凸顯“X”,這種凸顯是通過認知轉喻來實現的。如例(4)中所表達的“期望教材里有滿滿是精華的內容”。
(4)簡單分析不難發現,公眾每次對教材增刪的爭論,每次都“義正詞嚴”地操碎了心,說到底還是期望“滿滿都是精華”的教材的出現。(《四川日報》2014年8月28日)
第三類,“L”里都是“X”。“L”表示存在場所,“X”是存在物,“X”與“L”之間存在關系。與典型的存在格式不同,該類型通過“X”來表達話語主體的一種感情。如例(5)中通過求婚視頻里都是廣告來表達說話人對此事件的評價。
(5)汪峰求婚章子怡滿滿的都是“廣告”(《成都商報》2015年2月9日)
第四類,“L”覺得很“X”。該類型的“L”常是說話人的心理,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常見的“X”有“感激、感動、驕傲、崇拜”等,從語義上可概括為希望類、回憶類、感受類、不舍類、愉悅類、感傷類。整個結構表示說話人覺得很“X”。例如:
(6)航天員劉洋說,在茫茫太空中,讀到這封家書時心里滿滿都是溫暖、感動和力量,“它讓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在飛翔,也不是我們三個人在飛翔,而是和所有的朋友們,我們一起飛翔”。(《北京晨報》2012年1月19日)
此外,還有一小類,此類中的“L”常常無法補出,“X”多是一些具體的名詞,“X”與所表述對象之間是一種轉喻關系。如例(7)中用“陽光”來轉指“晴天”。
(7)中秋小長假,滿滿都是陽光(《重慶晨報》2014年9月7日)
不管怎樣,進入此格式的“X”有以下限制:一是名詞性,即進入此格式的“X”多為一些動名兼類詞、形名兼類詞或一些具體名詞,名詞往往是通過轉喻表達說話人的某種身心感受;二是表情性,即該“X”能表達說話人的一種主觀態度、身心感受;三是具體性,具體表現在抽象的詞語進入此結構具有一定的限制,如第二類中的“X”是“Y”的下位詞,若只出現上位詞,則該格式不成立,即不能說“滿滿的都是內容”。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格式中的“滿滿”在語義上發生了一定的泛化。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對“滿”的解釋,其一個義項為“全部充實、達到容量前的極點”,有【+容量】【+極限】的語義特征,表示某個具體空間內某物達到極限。以上四類中,第二、第三類的容量義還可以體驗得出,但在第一、第四類中,“滿滿”的容量義已不再明顯,主要凸顯【+極限】的程度義。
考察發現,“滿滿(的)都是X”最初是作為存在格式出現的。在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中,“滿滿(的)都是X”語料共有26條,其中20條表達具體空間存在具體某物,“滿滿”在語義上指向具體的存在空間。
王勇、徐杰認為現代漢語的存在格式由三部分構成,即方位成分、存在謂詞和存在主體。[1]溫鎖林、金允經把存在句的存在處所區別為具體空間與抽象空間,零維空間、一維空間、二維空間、三維空間,顯性空間與隱性空間幾個方面。[2]流行格式“滿滿(的)都是X”的形成,經歷了從顯性空間到隱性空間,從具體的物理空間到抽象的心理空間的過程,而這種過程是在隱喻的映射下產生的。
“隱喻映射是指從始源域到目標域的一種轉換,它涉及兩個不同領域,是兩個不同領域之間的映射。在映射過程中,屬于某一領域的相關概念和結構被轉移到另一領域,最終形成一種經過合成的新的概念結構。而這一映射和整合過程的基礎是兩個領域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3]“滿滿(的)都是X”從表存在義到表達話語主體的一種心理感受或對所涉事件的態度、看法、評價,是隱喻映射產生的結果。以上四種類型中,第三類多表示具體空間里存在具體的事物或抽象的感情;第四類表示心理空間存在某種感受;第一類和第二類的“L”與“X”之間并沒有存在關系。它們之間正好形成一個由具體空間到抽象空間,從物理空間到心理空間再到零空間的連續系統。
在表達功能上,該格式主要凸顯話語主體的一種感受或對所涉事件的態度、看法、評價。這是凸顯“滿滿”而產生的結果。“人們在感知和認識性狀時,性狀在‘量’上或‘程度’上存在著有界與無界的對立。”[4]人的心理感受、主觀態度作為一種抽象的存在物本是無界的,但當其受“滿滿”修飾時,便成為有界的。有界的事物比無界的事物在認知上具有更高的顯著性,因此更容易凸顯,成為關注的焦點,從而更能突出地表達話語者的主觀態度、感受等。
“滿滿(的)都是X”結構能在一段時間內流行,得益于該格式具有簡單凝練、形象生動的表達特點,在表達上把人們抽象的心情、感情通過“滿滿”的限定而凸顯,使整個表達更加富有表現力、感染力。另外,模因論認為,語言的傳播是像基因復制般的進行的。“語言模因是以語言作為傳播媒介的模因。它連同它的變體其實是一系列信息表征。它帶著模因宿主的意圖,借助語言結構,以重復或類推的方式反復不斷地傳播。”[5]“滿滿(的)都是X”流行,既是語言宿主表情達意的體現,又借助于不斷往“X”上替換新的成分。在這種語言結構的類推作用下,“滿滿(的)都是X”進一步擴大使用范圍,逐漸流行開來。
參考文獻
[1]王勇,徐杰.漢語存在句的構式語法研究[J].語言研究,2010(3).
[2]溫鎖林,金允經.從存現句看空間隱喻的認知基礎與修辭動因[J].修辭學習,2008(3).
[3]束定芳.論隱喻的運作機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2).
[4]沈家煊.“有界”與“無界”[J].中國語文,1995(5).
[5]何自然.流行語流行的模因論解讀[J].山東外語教學,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