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 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簡稱“PIRLS”),是由國際教育成績評價委員會主持的全球性學生閱讀素養比較研究。它選擇四年級的學生(年齡在9~10歲)來評價,是因為這個學段處在閱讀的關鍵期,學生由學習閱讀轉型為通過閱讀來學習[1]。國際教育成績評價委員會對各國兒童閱讀素養領域的關注長達40余年,1991年它開始對32個國家進行閱讀素養評價[2]?!癙IRLS”的編制從1999年開始,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的測試在2001年和2006年舉行,分別有36個國家和45個國家與地區參加。2011年4月和6月,有55個教育體系的四年級學生參加了“PIRLS”的閱讀素養測評和相關問卷調查[3]。國際上通過“PIRLS”對不同國家小學生閱讀素養進行測評,本文將根據學生所做的測試試卷,以“PIRLS”視野分析小學生閱讀素養情況,從分析中發現問題,并結合“PIRLS”和相關理論基礎謀求最優方案解決問題,據此形成提升我國小學生閱讀素養的合理對策。
一、“PIRLS”2011閱讀評價框架
1.“PIRLS”2011對閱讀素養的定義
“PIRLS”2011提出閱讀素養是個人理解和運用社會所需要的或個人認為有價值的書面語言的能力。年輕的讀者能夠從各種文章中建構意義,通過閱讀來進行學習,參與學校和生活中的閱讀者群體,并進行娛樂[4]。這種觀點認為讀者通過閱讀進行學習,帶著閱讀中的知識和經驗背景參與到學校和日常活動中建構各種文本意義。“PIRLS”2011從三個方面對閱讀素養進行評價,它們分別是理解過程、閱讀目的以及閱讀行為和態度。
2.“PIRLS”測試的文章選擇
“PRILS”在選擇測試文章時,遵循排除文化偏頗的原則,文章的取材盡量體現多數地區的文化,不特指某一個地區的某種文化,所選文本一般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且所選文本在體裁、語言和結構等方面都應符合相應標準。如“PIRLS”2011根據評價對象閱讀能力發展的特點規定文本長度不能超過1,200字。此外“PIRLS”2011文本選擇還充分考慮到其他諸如評價對象的文化背景等問題,制定一系列文本選擇原則,避免與特定文化或宗教的沖突,文本內容也不斷進行更新,提出電子閱讀。
測試文章一般先經過國際教育成績評價委員會專家小組評估,再由各國代表決定?!癙IRLS”2011測評中包括十篇閱讀文章,其中有“PIRLS”2001的兩篇,“PIRLS”2006的四篇,另有四篇新文章。之所以使用2001年和2006年的文章是為了分析在這十年期間學生閱讀素養的變化,而且這些文章和其他研究材料都被翻譯成學生的母語或使用最多的語言。
3.“PIRLS”2011的試題編制及閱讀調查
“PIRLS”2011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和建構反應題。選擇題為學生提供四個可能的答案,其中一個是正確的或最恰當的,每個選擇題1分。[5]建構反應題期望通過學生的選擇顯示他們對文本的解釋和評價,體現他們的論證水平和搜集證據來支持自己觀點的能力。[6“]PIRLS”將影響學生閱讀的因素分為國家和社區環境、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課堂環境。通過對閱讀因素的調查,使人們不僅了解學生能力水平,還可以追溯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7]
二、試卷測試設計分析
1.試卷概況
筆者根據國際“PIRLS”設計的試卷進行歸納整理,挑選出有代表性的更能反映學生閱讀能力問題和思維分析水平的試題編制成測試卷,分別在三所學校發放試卷。試卷分為兩部分,引導語和閱讀篇目。引導語是為引起學生興趣,明確告訴學生文章是故事性的,防止學生產生測試抵觸心理。閱讀篇目共有三篇,即《一個不可思議的夜晚》《倒立的老鼠》《飛吧,鷹,飛吧》,每篇都按照“PIRLS”測評規格“關注并找出明確的信息”“推論分析”“詮釋并整合信息和觀點”“檢驗或者評估內容”依次設置試題,由易到難,逐步檢測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為嚴格遵循“PIRLS”測評機制,統一選擇四年級學生為測試對象,共發放試卷600份,有效回收550份。通過不同類型的答題準確率和失誤率,分析學生閱讀素養。
2.試題結構分析
試題按照“PIRLS”測評分為四類,參照“PIRLS”2011中的《飛吧,鷹,飛吧》進行分析。
(1)關注并找出明確的信息
本層次中“PIRLS”關注的是閱讀者對文本中具體陳述的信息的改變而轉變閱讀的注意力。文本中具體陳述的信息有些往往被直接陳述,非常明確;而另一些則不是,閱讀者通常需要尋找,從而否定他們對文本的預期設想。
第1題:在故事開頭,農夫出去找什么?(國際準確率89%,本次調查測評準確率90%)(考點為已經清楚表述的主題句或主題)
第2題:農夫在哪兒找到鷹寶寶?(國際準確率73%,本次調查測評準確率70%)(考點為故事的情境,如時間、地點等)
第4題:當農夫把鷹寶寶抱回家,他怎么處置這個鷹寶寶?(國際準確率88%,本次調查測評準確率88.5%)(考點為已經清楚表述的主題句或主題)
第5題:在他朋友的第一次參觀中,這只鷹行為像一只雞,請舉兩個例子。(國際準確率56%,本次調查測評準確率57.5%)(考點為與具體閱讀目的相關的信息)
分析:這四題即為直接性題目,學生能從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由準確率可見學生對于直接性題目較為擅長,因此在本題出錯的學生很可能是粗心大意或者僅僅憑借常識而非依據文本。
(2)直接推論
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根據沒有明確給出的信息或觀點進行推論。做出推論要求讀者深入文本內部進行文本的解讀。這些推論有些是基于文本蘊含的信息,有些需要閱讀者對文本中多個信息或觀點進行整合與建構。
第3題:在這個故事中哪些地方能夠顯示出農夫很小心?(國際準確率64%,本次調查測評準確率82.5%)(考點為推論出一件事是另一件事的原因)
第6題:當農夫的朋友第一次看見這只鷹,他怎樣嘗試讓鷹飛翔?(國際準確率70%,本次調查測評準確率75%)(考點為總結出爭論的主要焦點)
分析:這些題目需要學生根據人物在文中的言語、行為、心理變化或時間地點等信息經過認真思考后做出判斷。推論分析最重要的是遵循文本原意即以文本為依據,不可憑空揣測,學生只要認真閱讀文本再適當結合細節及自身常識經驗就很容易排除干擾。
(3)解釋并整合觀點和信息
閱讀者根據自身的世界觀和生活經歷,將個人本體的知識經驗與文本意義結合,從而對文本進行深層次的解讀。經過直接推論和提取信息,閱讀者已經開始解釋并整合信息,而這個過程需要借助本體的生活體驗和知識背景。
第7題:請解釋農夫的朋友告訴鷹“你不屬于大地,而屬于天空的”的意思。(國際準確率42%,本次調查測評準確率65%)(考點為分辨文本傳達的主要信息或者主題)
第8題:為什么農夫在他朋友第一次到訪時,嘲笑他的朋友?(國際準確率46%,本次調查測評準確率60%)(考點為考慮人物的行為)
第9題:農夫的朋友為什么早上把鷹帶到高山上讓它飛翔?提出兩個理由。(國際準確率17%,本次調查測評準確率30%)(考點為考慮人物的行為)
第12題:你從農夫的朋友所做的事情中了解到什么意圖?描述他的朋友的意圖,舉個例子顯示出這點。(國際準確率29%,本次調查測評準確率7.5%)(考點為解釋文本信息的應用性)
分析:此類題目其實并不難,學生失分原因在于對文章細節的建構不充分以致回答不全面,由此略感困難,學生容易憑借主觀臆斷做出回復,答非所問。較低的準確率說明,學生對句子或者詞語進行“加工”、建立聯系、綜合匯總信息等能力較弱。
(4)檢驗或者評估內容、語言和文章的要素
閱讀者理解文本并對文本意義建構之后,開始評價文本的意義、觀點、目的,批判或者質疑文本中所描述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此時閱讀者需要時而跳出文章本身,站在文章外面客觀冷靜地對文章進行批判性審視和鑒賞,由對文章進行意義建構轉向對文章進行思考。
第10題:請找出并抄下哪個詞可以告訴我們天剛亮時有多美?(國際準確率56%,本次調查測評準確率0%)(考點為描述性形容詞的選擇如何影響含義)
第11題:為什么太陽升起對于這個故事很重要?(國際準確率57%,本次調查測評準確率70%)(考點為確定作者在主題上的觀點)
分析:本類題會考查到學生跳出文本的分析能力、對人物心理的體察能力、組織語言合理表達能力。
這12道題中關注并提取明確陳述的信息類題目占33%,進行直接推論類題目占17%,解釋和整合信息類題目占33%,檢驗并評價內容、語言和文章要素類題目占17%。從題型上看,“PIRLS”主要采用客觀題和主觀題??陀^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主觀題要求學生自己建構答案,從文本中提取信息,尋找推論的證據,表達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評價。這種題型會根據理解的程度賦予1分、2分或3分。從這12道題的測試中可以發現,客觀題的準確率高于主觀題的準確率,主觀題的準確率分布為第5題56%,第7題42%,第9題17%,第10題56%,第12題29%;然而客觀題的準確率高于50%或接近50%。
從上面的調查可以發現,學生在四個理解過程中,“關注并找出明確的信息”“直接推論類”從整體上均優于國際測評結果,只是在“解釋并整合觀點和信息”中的解釋文本信息的應用性和“檢驗或者評估內容、語言和文章的要素”中的描述性形容詞的選擇如何影響含義兩方面比較薄弱,說明學生跳出文本的分析能力、對人物心理的體察能力、組織語言合理表達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學生能夠體會到出題人的“期望答案”,但是無法合理表達,可見我國學生的表達能力明顯欠缺。以第10題為例,設置很新穎,但因為對于“美”的理解很容易受到學生主觀判斷的影響,要想跳出自身影響站在作者立場或出題人意圖上得出答案實在不容易,所以“神奇”這一答案很難得出。較低的準確率說明學生評估文章要素的能力也很弱,學生相關的閱讀素養有待強化。學生明顯不太具備適當走出文本限制結合經驗和價值判斷標準進行文本分析的能力。
三、問卷測試設計
為嚴格遵循“PIRLS”測評機制的閱讀背景的研究,發放試卷的同時,筆者又向調查的對象發放閱讀情況調查問卷600份,有效回收530份。采取問卷調查和閱讀測試相結合的方式展開,問卷通過閱讀興趣、閱讀類型、閱讀行為、閱讀態度、閱讀量、圖書來源、課外閱讀時間、課外閱讀環境八個方面展開調查,通過三個學校的調查,有83.33%的學生表示對閱讀比較感興趣,41.66%的學生每天的閱讀量在1000字以上,35%的學生每天課外閱讀的時間在一小時以上。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盡管目前小學生的學習任務重,壓力大,但是小學生對課外閱讀的重要性還有著比較正確的看法。
1.閱讀態度較端正
調查顯示,21.67%的學生讀書時能做到邊讀邊想或者邊讀邊做筆記,55%的學生有時能做到。閱讀課外書時,76.67%的學生能做到認真閱讀,80%的學生能把自己讀過的故事講給別人聽,樂于分享。
2.閱讀興趣濃厚
調查顯示,48.33%的學生對課外閱讀很感興趣,35%的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比較強烈,16.67%的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一般。66.67%的學生習慣通過讀紙質書籍獲得知識,8.33%的學生喜歡讀報刊,18.33%的學生喜歡網絡閱讀,6.67%的學生通過其他方式閱讀。
3.閱讀內容較為廣泛
調查顯示,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種類繁多,有中外名著類、小說類、科幻小說類、自然科學類、童話寓言類、卡通漫畫以及學習輔導資料等。多數學生兼愛幾種,這反映了小學生多方面了解社會的要求。學生通過閱讀這些讀物,關注自然科學,了解科技發展等,對于他們的智慧、情操、審美趣味等的培養無疑有極大幫助。
四、閱讀素養與閱讀背景相關研究
根據學生得分情況將有效試卷成績劃分為40分以上、25~40分、25分以下三個層次,根據不同層次的成績將學生的有效問卷進行分類,尋找學生閱讀素養和閱讀背景是否存在相關性。調查結果分析發現:
1.閱讀成績與閱讀量相關
分數在40分以上的學生,他們每天的閱讀量都在 1000字以上;而在25分以下的學生,他們每天的閱讀量在200字左右。由此可以推斷,閱讀量越多的同學對閱讀理解的把握會越好。
2.閱讀成績與閱讀時間相關
分數在40分以上的學生,他們每天的閱讀時間都在一小時以上;而在25分以下的學生,他們每天的閱讀時間都在半個小時以內。由此可以推斷,閱讀時間的長短對閱讀理解有一定影響。
3.閱讀成績和表達能力相關
通過對閱讀試卷測試的分析發現,大部分學生在做選擇題時都能夠選擇出正確的答案,證明他們在對閱讀材料的理解上并沒有存在太大的偏差。在問答題上許多學生失分的原因在于,沒能將他們理解的內容很完整地表述出來。
參考文獻
[1]許明,王晞.國際閱讀素養進步研究述評[J].外國教育研究,2003(12).
[2]Ina V.S.Mullis, etc.PIRLS 2001 Encyclopedia: A Reference Guide to Reading Education in the Countries Participating in IEA’s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PIRLS).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EA)[EB/OL].Http://www.pirls.bc.edu, 2002.
[3]楊清.貼近學生的真實閱讀:國外閱讀評價分析——以PIRLS、PISA、NEAP為例[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2(5).
[4]朱偉,于鳳姣.國際閱讀評價研究對我國閱讀教學的啟示[J].上海教育科研,2012(4).
[5]孟顯香.國際閱讀素養進步研究簡介:以PIRLS 2011為例[J].語文建設,2011(6).
[6]MullisI. V. S.ect. PIRLS 2011 Assessment Framework[M]. Boston;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Lynch School of Education,Boston College,2009:11,19,23,35.
[7]祝新華.促進學習的閱讀評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