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津冀區域是我國繼長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拉動經濟發展的“第三極”,更是我國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中心。如今京津冀區域在環境治理、農林建設、能源共享等方面都開展了深入合作,有效推動了區域經濟的飛速發展。但是,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的協同發展卻不盡如人意,合作缺乏整體規劃,科教先導優勢作用發揮不足,高等教育發展不能優勢互補。因此,應把握京津冀區域發展機遇,建立有效的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協同發展機制,整合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協同發展規劃,提升協同發展思想認識,明確高等教育在區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擴大高等教育協同發展合作領域,為區域精神文明建設發揮應有作用,推進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協同發展。
[關鍵詞]京津冀區域 "協同發展 "高等教育 "行政壁壘 "文化傳播
[作者簡介]穆偉(1982- ),女,河北保定人,中央司法警官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圖分類號]G64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15)28-0020-02
一、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協同發展前景
京津冀區域開展高等教育協同發展相比其他區域有著先天良好的基礎優勢。京津冀區域是我國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最為集中的區域。以北京為例,北京擁有全國58%的高等院校,研究生培育人數占全國的1/5,博士研究生人數占全國的1/4,“211工程”“985工程”高等院校更是居全國之首,實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包括院士在內的高端人才也齊聚北京。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優秀人才,高等教育的發展顯然成為制約和影響區域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關鍵因素。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比其他領域更具有強大的推動力和輻射力,能為京津冀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更多高素質、高能力、創新力強的人才,在推動京津冀區域一體化協作發展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在經濟方面,北京中關村科技園是全國科技園區的優秀代表,是北京經濟發展的亮點。中關村科技園每年的國家級科研項目達數千個,如今已成為我國最大的軟件開發和生產基地,中關村科技園對北京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天津的科技園區以濱海新區為代表,是國家首批科技創新試點區,飛機制造業、煉油業、化工業、造船業等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均落戶在這里。在交通方面,京津冀區域內有我國四大港口,即秦皇島港、曹妃甸港、天津港和黃驊港,每天吞吐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和能源;京津冀區域的公路網線密集交錯,京藏高速、京承高速、京哈高速與京津高鐵、京石高鐵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便利交通環境,首都機場、天津機場、石家莊機場通往世界各地。京津冀區域已有便利的海、路、空立體化交通網絡是國際航運、空運、客運中心。由此可見,京津冀區域發展環境良好,高等教育協同發展前景廣闊。
二、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協作現狀
(一)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合作缺乏整體規劃,思想認識無法統一
京津冀區域一體化合作由來已久,從2004年京津冀區域規劃工作開展至今已有十余載,然而到目前為止,《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依然在報批階段停滯不前。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如何突破行政區域劃分,優化資源配置,深化協同發展,仍需京津冀三地政府、高校協商達成合作的協議。
1.思想認識落后,對區域高等教育協同發展重視不足。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具有獨特的區域性和等級性。京津冀區域由于長期受封建專制思想的影響,政治色彩較濃厚,商業、文化色彩比較淡漠,以感情和關系為中心的社會效率遠遠超出以建設與發展為中心的經濟效率,市場經濟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并未得到充分普及,導致京津冀區域經濟、教育的發展滯后于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區域高等教育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更沒有樹立利用京津冀區域優越的高等教育資源推進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理念。
2.地方本位主義思想、行政壁壘觀念致使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協同發展局面難以形成。在京津冀區域中,北京和天津為直轄市,而北京更是中國的首都,在京津冀三地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河北地理位置優越,環繞京津兩地,但京津冀三地無論政府、企業、高校還是百姓都有著根深蒂固的行政壁壘和等級觀念。長期以來,北京、天津高校發展明顯快于河北,北京擁有全國一半以上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及科研資源,天津高等教育發展勢頭也較好,而河北的高等教育發展卻較為落后。在推進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協同發展的過程中,京津兩地很多知名高校不愿意在河北建立分校,高素質、高水平的高校教師也不愿意離開北京、天津這樣的大城市去河北高等院校開展交流工作。由此可見,區域行政壁壘和本位主義思想嚴重阻礙了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的協同發展和優勢互補。
(二)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合作的科教先導作用亟待發揮
高校的辦學定位、專業設置、學生人才培養等方面都要立足于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高等教育培育出的人才不能只停留在研究層面,必須著眼于區域經濟發展需要。雖然在2004年就開始推進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規劃,但十余年來,無論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協同發展都不盡如人意。京津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更是如此,三地高等院校遲遲沒有開展協同發展的規劃與定位,高等教育產學研脫鉤、校企合作停留在紙面等現狀比比皆是。同時,北京、天津一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眾多,但京津冀三地時至今日也沒有建立以教育、科研為中心的區域經濟支柱產業園區,高等教育在京津冀區域一體化中的科教先導作用沒有形成。
(三)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發展不能優勢互補
京津冀區域區別于我國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是我國政治中心,更是高等教育中心。北京擁有眾多的“211工程”院校和“985工程”院校等一流高等院校,天津擁有特色的職業教育,河北則有數以百萬的生源和廣闊的辦學土地資源。如果京津冀優勢互補,高等教育的發展將勢不可當。但是,長期以來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資源的流動性不明顯,北京、天津高校依然“扎堆辦學”,河北想要引入一流的高等教育資源難上加難,依靠京津兩地帶動河北高等教育發展只是構想而已。
三、京津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對策
(一)建立有效的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協同發展機制
把握京津冀區域發展機遇,有效推進京津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首先,要突破目前阻礙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協同發展的管理體制。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政府要持續深化改革,改進中央與省市兩級之間的高等教育管理權限,制定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的宏觀規劃,提升高校自主辦學、自主發展、自主交流權限,為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協同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證。其次,要為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協同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從法律角度為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協同發展制定制度,促進區域內高等教育人事制度、醫療救助、勞動就業保障的統一,為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資源提供流動基礎。最后,以科教為先導發展區域協作,保證高校、企業、社會研究團體的主體地位,實現高等教育資源的優勢互補、自由流動、協同發展。
(二)整合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協同發展規劃,提升協同發展思想認識
河北為北京、天津兩地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京津兩地應支持河北發展,發揮高等教育協同合作的戰略作用,整合規劃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資源,有效促進京津冀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和諧發展。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協同發展要以開放的心態、開創性的思維、全局化的眼光來分析問題,制定統一發展規劃。首先,政府應鼓勵高校、企業、研究機構自由組合,開展深入的調研、商討,分析各自的優勢與不足,根據區域內社會經濟發展方向,重新定位各自的職責與分工,達成共識并付諸實施,做到統一規劃、科學布局,充分發揮各自地方優勢,真正實現優勢互補。其次,實施“高等教育走廊”政策,讓京津兩地高水平的教師、科研人員按專業向河北高校流動,河北高校教師也要建立去京津兩地高校、科研院所培訓學習的常態。河北高等教育與京津兩地相比發展先天不足,河北可提供廣闊的土地,與京津兩地高校合作辦學,學習名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教學方法等,同時京津兩地政府應給予參與協同發展的高校政策傾斜、經費支持等,促進京津兩地一流高等教育與河北高等教育實現真正的協同發展。
(三)明確高等教育在區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擴大高等教育協同發展合作領域
在過去的知識經濟時代,決定社會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是自然資源、勞動力以及資本投入等;在如今的新經濟時代,決定社會競爭力的則是科技和教育。美國有一個“相互作用的大學區域”,這個區域匯集了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一流的大學,同時也擁有眾多地方大學和科研院所。美國這個“相互作用的大學區域”是針對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高校構建的,構成了區域經濟發展、人才培育的生態系統,有效推動了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并成為美國高端人才的“儲備庫”。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的協同發展可以參考“相互作用的大學區域”的做法。區域內的行業、企業和高校是互生共榮的,應以產學研為發展基礎,通過合作辦學、合作科研等方式,建立區域高等教育產業園,形成以高校為主的區域行業、企業和科研院所協同共生模式。京津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模式可以多種多樣。例如,不定期地組織合作發展論壇、人才交流會,促進三地高校、企業人才交流;鼓勵高校專業教師進入企業學習,接收企業員工到高校進行培訓;鼓勵學生在業余時間考取職業技術資格證;三地高校教師流動互訪學習;高校與企業、科研院所共同申請課題項目,共同完成科研并轉化科研成果等。
(四)為區域精神文明建設發揮應有作用,推進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協同發展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主題。全黨、全社會都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京津冀區域是我國政治、經濟、教育中心,更是我國文化、思想意識的交融地。高校是文化傳播的載體,更是文化產生的搖籃,在發掘、整理、研究、傳播、創造人類文化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京津冀三地高校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座談會、報告會、文化藝術展演以及進行相關課題研究等多種方式來解讀、傳承和創新我國優秀的文化精髓;學生可以通過各種社團、志愿者團體等活動在課余到企業、社區開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實踐活動。推進區域精神文明發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的協同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丁一文.增強京津冀能源資源保障的戰略思路與路徑[J].北方經濟,2014(6).
[2]易金生,張龍海.做強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0(4).
[3]莊士英,周俊琴,崔艷明.京津冀區域高等教育現狀分析[J].教育研究,2009(11).
[4]帥全鋒,高菲.高等教育與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對策分析[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