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學結合模式是現代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其對高職院校的傳統教學方式進行了有益的革新,并且有效彌補了高職院校實踐教學不足的問題。但是,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教學管理存在諸多問題,如創新思維缺乏、教學思想陳舊、管理制度缺失等,嚴重阻礙了工學結合的開展,應注重教學改革、引進現代思想、強化工學結合、完善管理機制、拓寬資金渠道、優化資源配置等。
[關鍵詞]工學結合 "校企合作 "職業生涯規劃 "創新精神
[作者簡介]姜芳(1979- ),女,黑龍江安達人,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肖奇(1977- ),男,黑龍江雙鴨山人,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與訓練學。(河北 "秦皇島 "066102)
[中圖分類號]G71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15)28-0025-02
高職院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除了對學術方面給予重視外,更加側重于對學生綜合能力以及動手能力的培養,以便學生畢業后可以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在高職院校中實施工學結合模式,對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積極的幫助作用。由于工學結合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大差異,因此高職院校要想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模式,就要對傳統的教學管理進行改革,使學校的教學管理機制、教學管理理念等與工學結合模式相適應,確保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順利進行。
一、工學結合模式的主要作用
1.工學結合教學模式能夠將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在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幫助下通過實踐對自身專業技能進行鞏固,通過不斷應用來拓展自身的專業技能,進而靈活運用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同時,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穿插學習,可以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工學結合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社會。通過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參與生產崗位實踐,參加企業的生產與管理,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體驗和鍛煉,促進學生充分接觸社會,了解國情,這樣可以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學會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同時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心理素質。
3.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將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工作過程結合起來,同時將現在的學習和未來的職業生涯結合起來,讓學生充分了解企業文化、工作內容、工作流程等,了解自己畢業后所從事行業的發展情況,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科學參考。
二、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1.創新思維缺乏,教學思想陳舊。工學結合模式本身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創新與發展,因此在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工作也應向著現代化、先進化的方向轉型。但是,就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來看,其在創新性上存在很大的不足,不能與工學結合模式相適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學管理過程中缺乏創新思維,沒有將創新思維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導致一些管理者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只滿足于上級布置什么任務就完成什么任務,從來不主動思考如何更快捷有效地開展工作。二是高職院校教學理念過于保守,教學思想過于陳舊,這樣導致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機械化,教條主義十分嚴重,教育者缺乏競爭意識,教學改革無法深入。
2.管理制度缺失,管理機制不足。為了強化教學管理的質量,高職院校在學校設立了專門的管理部門,安排了專門的管理人員,并且由于教學管理工作的復雜性,在管理部門內部還就不同的管理工作進行分工合作。從理論上來說,這種機構設立的方式對于細化教學管理、避免管理漏洞有著良好的作用。但是,工學結合模式提出后,教學管理機構并沒有就該模式進行專門的管理,使得工學結合模式難以按照理想的方式順利實施。除此之外,在校企合作開展后,學校與企業雖然設立了校企合作管理部門,但由于學校并沒有對教學管理機制進行重新修訂,使得這種校企管理部門在職權上有名無實,降低了校企合作的質量。
3.資金供給渠道單一,教學資源緊缺。工學結合模式的提出,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因此工學結合模式在傳統教學模式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和任務,這些要求包括教師素質的提升、教學設施的完善、教學資源的豐富等。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都因內部資金不足或供給渠道單一,無法提供和配備工學結合模式開展所要求的教學資源,從而導致工學結合模式的實施受阻,同時也造成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下降,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4.管理過于呆板,激勵措施缺失。工學結合模式要求教學管理注重靈活性,如果仍然按照傳統教條式的管理方式進行教學管理就會造成教學質量的下降。首先,實踐教學的變數較課堂教學高,經常會發生一些非預期事件,如果不能靈活應對和處理,很容易造成問題的擴大化。其次,工學結合模式的開展需要從企業引入一些專家能手對學生進行指導,同時安排一些教師進入企業參加科研或者實踐訓練,這使得學校教育管理的難度加大,教育管理改革勢在必行。最后,傳統的教育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勵制度,無法最大限度地激發教職工的工作熱情,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5.學生的崗位與自身專業不符。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力資源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很多企業的崗位已經達到飽和,因此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后,對于職位的選擇并沒有太大的自主性,往往是任憑企業的安排,造成很多學生的職位與自己所學的專業并不相符,這樣無疑會降低工學結合的實效性。另外,在規模、經營狀況等的限制下,很多企業無法保證支付給學生足夠的勞動報酬,從而降低了學生實習的積極性,限制了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功能的發揮,進而影響了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的高職教學管理。
6.學生的學習和工作存在沖突。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勢必會在學習和工作之間產生一定的矛盾,這些沖突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有的高職院校為了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學習,在教學管理中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進行工作和實習,導致很多學生由于學習和工作的時間產生沖突而放棄實習的機會。
三、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教學管理的優化措施
1.注重教學改革,引進現代思想。鑒于教學思想對教學管理有指導性的作用,高職院校在引進工學結合模式后,應在教學思想改革方面下功夫,通過教學思想的轉變,提升教學管理的質量。首先,高職院校應將創新精神引入教學管理中,并在教學思想方面進行改革,認清工學結合模式在高職院校中的地位,并結合現代社會的發展,將高職教學與市場變化、經濟建設等緊密結合,提升高職教學的實際意義。其次,高職院校應向其他先進院校學習,引進現代的教育教學思想,對自身的教學思想進行改進,打破原有教學理論的束縛,將工學結合模式最大限度地應用于高職教學中,促使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向著現代化、開放化的模式發展。
2.強化工學結合,完善管理機制。校企合作是工學結合模式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因此高職院校在完善教學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和社會、企業的聯系,通過教學管理的改革,強化工學結合模式的應用。首先,高職院校應針對校企合作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讓其專門負責處理校企合作的各種事項,具體包括協議的履行、信息的交流、實習的安排、人才的定向培養等。其次,要對傳統的教學管理機制進行整改,加入工學結合管理內容,并且在各層級的管理中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安排專人負責工學結合工作的開展。最后,要對工學結合管理進行細化,在基層建立工學結合管理小組,對具體的企業和學校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合理安排學生實習、技術指導等工作。
3.拓寬資金渠道,優化資源配置。首先,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人員應對教學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圍繞工學結合模式進行重新安排,達到優化資源配置的目的。教學管理工作人員應定期進行市場調研,對市場變化、社會發展有整體的認識和把握,并結合調查數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安排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同時,為了保障工學結合模式的順利開展,高職院校應與企業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并不斷增加合作企業的數量,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網絡。其次,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人員應拓寬資金的渠道,給予工學結合模式物質上的保障。高職院校可以在與企業合作的過程中,通過接受企業贊助的形式彌補資金上的不足;同時,要完善校內薪酬制度,大力推行績效考核,結合工作人員的績效考核情況合理安排津貼份額。
4.活化教學管理,發掘教師潛力。工學結合模式的提出,迫使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必須從程式化的管理方式中跳出,采取更加靈活多變的管理方法,以解決工學結合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多種問題。首先,教學管理工作應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管理方向和管理方法。其次,形成靈活的管理機制,針對校企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對管理方案進行調整,并按照實踐內容安排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實習質量。同時,在企業實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授課方式應靈活多變,針對學生實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實地指導,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再次,由于企業的工作時間與學校的教學時間存在一定的沖突,因此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人員在安排校企合作活動時,可以適當地改變原有的教學安排,迎合企業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內容,合理安排學生進行實習。最后,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工作還應注重對教職工潛力的挖掘,在學校內部建立起完善的激勵制度,對工作表現良好的教職工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此激發教職工的工作熱情。
5.協調好學生學習和實習的關系。學校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來協調學習和工作之間的時間關系,如學校可以以社會企業的運營規律為基礎來適當延長學制,或者將學生學習的時間安排在寒假或暑假期間。由于在教育體制上我國和國外有著本質的區別,延長學制在我國的可行性較差,因此高職院校應對寒暑假時間進行有效分配,以學生的課程內容為基礎,既要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學習理論基礎知識,又要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參與到實習中。
[參考文獻]
[1]蔣方純,陸云帆.工學結合教學改革中課程群建設的需求與設計[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 (11).
[2]郭靜,來景輝,張堂田.農業類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模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以“二定制、三段式”校企合作模式為例[J].安徽農業科技,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