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以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特征,是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型高校,肩負著技能型人才培養、區域性經濟服務的重要使命。目前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培養目標及專業設置不合理、課程教學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脫節等問題,應該合理制定人才培養目標,重視應用技術型專業,深化教學方法改革,強化實踐教學等。
[關鍵詞]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 "人才培養模式 "實踐教學 "頂崗實習
[作者簡介]胡婷婷(1982- ),女,四川成都人,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電子商務。(河北 "石家莊 "050031)王輝(1982- ),女,河北石家莊人,河北工程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謝曉莉(1983- ),女,河北石家莊人,河北工程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學。(河北 "石家莊 "050091)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5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建設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過程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201501422)
[中圖分類號]G64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15)28-0035-02
一、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
人才培養模式是人才培養的目標、規格和方式。人才培養是學校為學生提升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提供環境基礎,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進行過程設計、構建和管理,最終實現全面提升學生應用技術能力的目的。大學教育根據培養目的的不同,將人才培養模式分為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培養制度和培養手段。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的起點,是對培養模式的頂層設計,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是決定培養什么人才的重要依據;培養制度是對人才培養的重要規定,包括專業設置、修業制度以及日常的管理制度,對人才培養模式有一定的約束力,是人才培養的準繩;培養內容是對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實施,是課程形式的具體體現;培養手段是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采用相應的方式方法,能夠有效對人才培養進行修正和激勵,促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培養目標、培養制度、培養內容和培養手段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人才培養模式。
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的培養模式是借助民辦的力量,根據地方和區域的經濟發展需要,在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指導下,為學生構建適合現代經濟、科技管理、知識素質結構的培養模式,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途徑和手段,對人才培養模式和運行機制進行整合。因此,民辦院校人才培養是有效推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國民辦院校正在向應用技術型本科轉型,與普通高等院校的培養模式不同的是,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應用性、行業性和實踐性的基本特征。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既要立足于地方經濟的發展,培養“留得住、用得上”的應用型人才,又要以行業職業為導向,設立行業發展的理論和實踐課程體系,強化行業適用性的本質,培養全方位的技術型人才,還要強化人才培養的實踐能力,這對正在發展的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提出了深層次的挑戰。
二、我國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培養目標及專業設置不合理
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受傳統本科教育的影響較大,在培養目標和規格上沒有清晰的定義。在專業設置上,沒有進行市場調研,盲目跟風,全面開設“新”“熱”專業,分散了本身的專業特色。除此之外,由于大部分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是由高職高專院校轉型而來,在人才培養上沿襲了高職高專重實踐輕理論的模式。因此,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出現了“學科研究型”與“應用型”的疊加,最終導致學生理論學習欠缺,實踐能力也沒有得到提升,使得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不能很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造成教育資源和人才資源的浪費。
(二)課程教學體系與經濟社會的發展脫節
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在課程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上應與行業發展相適應,但部分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在成功升本后向傳統本科院校看齊,學科基礎課程比例偏大,應用型課程偏少,在教材選擇上陳舊知識偏多,更新內容偏少,導致課程教學體系與科技、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知識體系脫節。
(三)實踐教學流于形式
實踐教學是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的特色,但目前國內很多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制度。即使部分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開展了實踐教學,但實踐教學師資力量薄弱,教學硬件環境滯后,校企合作組織結構松散,教學實施形式呆板。
三、優化我國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途徑
(一)合理制定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人才培養的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模式的首要問題,是保障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教學正常開展的前提。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人才培養具有應用性、社會性和行業性的基本特點,因此在制定目標時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在專業建設方面,要摒棄強調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知識完整性的思想,根據人才的特點有目的、有選擇地對人才進行培養,并結合相關專業領域的切合點,合理規劃和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比例;其次,在培養路徑上,要根據地方經濟和行業發展的走向趨勢培養,寬進嚴出,學科知識復合,培養綜合性人才;最后,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強化學生的素質培養,著重培養學生的協調溝通能力、自我表現能力、團隊意識、寬容意識等,提高學生的自我管控能力,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二)面向地方經濟,重視應用技術型專業,專業設置突出特色
專業設置是人才培養的側重點和基本單元。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要想發揮升本前高職高專的特色優勢,就要考慮區域經濟的發展,以及應用技術型本科的辦學性質和特點。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要彌補傳統本科院校的不足,關注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合理設置專業。在辦學理念上,要把專業建設從學術型、實踐型向應用型、技術型轉變,重視與社會需求的銜接,找到辦學的契合點,及時調整專業方向。同時,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要依托自身專業優勢,資源共享,共建具有本校本區域特色的專業群,通過適應地方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不斷優化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并將學科專業與區域產業鏈相對接,促使學科專業與區域經濟聯動發展。
(三)深化教學方法改革,改進教學手段
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的教學方法要與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通過教學過程來實現。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需求,需要深化教學方法的改革。首先,在實踐教學中要注重行動導向教學、啟發式教學和自主性教學,打造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其次,要通過了解行業動態,開設知識技能型課程,讓學生更直接地與行業對接,建立學校與行業之間的關系;最后,要善于利用網絡和多媒體的現代信息技術工具開展教學,打破課堂的時間與地域限制,讓教學過程得到有效管理,提高教學效率。與此同時,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應建立和完善教學督導與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修訂完善的各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編制課程標準,借鑒國外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方式,全面推進“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四)強化實踐教學,注重頂崗實習
實踐教學是應用技術型本科人才培養的特點之一。實踐教學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要加強制度建設,確保實踐教學有綱可舉,還要加大實踐教學經費的投入,確保實踐教學“有米可炊”。頂崗實習是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強化實踐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是實踐教學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指學生在完成教學實習和學過大部分基礎技術課之后,到專業對口的企事業單位直接參與生產過程,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并能夠學習企業管理的一種實踐性教學形式。民辦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應加強校企交流,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滿足頂崗實習的需要,精心選擇實習崗位,提高崗位的利用率,同時根據定崗實習的目的和任務,科學設計頂崗實習的方案,提高頂崗實習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袁文華,馬儀,向文江,等.地方本科院校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4(35).
[2]高春,王志偉.應用型本科人才實踐能力培養途徑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8).
[3]張兄武.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高等教育,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