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綜述近年來使用眼動記錄法進行的韻律理解和作用機制方面的一些研究。首先,介紹韻律特征在詞匯識別中的作用,分析其在詞匯通達中起什么樣的作用及作用的時間點;然后,探討韻律信息在句子理解中的作用;最后提出韻律特征未來研究的方向,應該是細化研究韻律信息具體的加工階段以及韻律特征的作用過程與其他心理過程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眼動研究法 韻律特征 詞匯通達 句子理解
【中圖分類號】H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5-0010-02
韻律特征是人類語言的一大特色,它既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也可以幫助我們表達情緒。由于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作用,有關韻律信息在詞匯通達、句子理解及其加工機制等方面的研究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并在心理學、語言學、語音工程及認知神經科學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進展。韻律信息加工的過程是連續短暫的認知加工過程,這一過程的加工非常精細化,以傳統的反應時作為研究的指標,不能滿足研究者對韻律加工機制研究的需要。眼動技術提供了一種即時(on-line)的研究技術,它可以有效地顯示出閱讀過程中不同層次信息加工的特點,并為分析閱讀進程提供外部的行為指標。眼動研究獲得的指標包括:注視時間、注視次數、注視位置、眼跳距離和回視次數等等,這些指標可以為研究韻律加工過程提供許多重要數據。本文主要對應用眼動記錄法的韻律研究進行簡要的評述。
一 韻律特征在詞匯識別中的作用
Dahan(2002)等測量被試對代表不同競爭詞的圖片的注視時間來確定重音所起到的作用。實驗一的指導語有兩句,第一句話讓被試把一件物品(如candle/candy)移到指定位置。第二句話有四種情況:當第一句目標詞為candle,重讀第二句目標詞candle;當第一句目標詞為candle,重讀第二句目標詞candle將要改放的位置;當第一句目標詞為candy,重讀第二句中的名詞candle;當第一句目標詞為candy,重讀第二句中的名詞candle將要改放的位置。對競爭詞(candy)所代表的圖片的注視時間表明被試傾向于把非重讀的詞作為上句相應出現過的內容,而把重讀的詞作為沒出現過的內容。運用同樣范式的實驗二發現,被試愿意把重讀的名詞短語作為之前提到的非中心信息(目標)。這些結果說明當新的信息重讀,已知信息不重讀時,被試的理解會相對容易。
Salverda等使用眼動記錄法驗證荷蘭語嵌套詞匯的解歧要依靠韻律邊界聲學線索的存在的假設。他們為選出的每對單音節詞(ham)—目標詞(hamster),造三個句子:一句關于目標詞(hamster),兩句關于單音節詞(ham)。每個關鍵詞前面的內容部分一致并且不能表明句子后面將出現什么詞。緊隨單音節詞的單詞與目標詞的第二個音節有相同的輔音和元音(ster),不同的是一類第一音節重讀,另一類不重讀。之后研究者再為每個詞對造三個拼接的句子:三種包括歧義字符串(ham)的部分句子各拼接目標詞句的后半部分(從ster開始)。這樣三個拼接句詞匯相同,不同的是它們句首部分來源不同。被試的任務是讓被試聽句子看圖片,用鼠標在圖片上點擊句子中出現的物品。結果發現當目標詞(如hamster)的第一個音節被一個單音節詞(如ham)代替時,被試對表示這個單音節詞的圖片有更多的注視。這表明音素一致的序列包含調整詞匯解釋的線索。研究者認為聽者判斷序列音為單音節詞而非長單詞是由于聽者期待序列后有一個邊界。鑲嵌詞匯的解歧線索是通過韻律邊界實現的,可以判斷與韻律邊界一致的候選詞匯為目標詞匯。運用同樣的范式Salverda等考察了被試聽過目標詞在句子中間或句子末尾的句子后,對代表目標詞(cap)、單音節競爭詞(cat)、多音節競爭詞(captain)和分心刺激詞(beaker)的圖片的眼動情況。對兩種競爭詞的圖片的注視比例隨目標詞的位置不同而變化。這進一步表明,詞匯的競爭是由韻律條件的聲學變化來調整的。
對中文詞匯通達中韻律特征的作用,也得到了研究者的證實。唐浩等采用眼動方法,通過兩個實驗考察了漢語雙字詞超音段信息在語義激活中的作用。結果顯示:漢語雙字詞語義激活過程中,分別改變首字聲調和尾字聲調對語義激活起到抑制作用,首字聲調改變時的抑制作用更大。結果支持了Cohort模型。語義相關詞的注視次數多于其控制詞,且注視時間長于其控制詞。漢語聲調的加工過程與聲韻母一樣,獨立作用于語義激活過程。
二 韻律特征在句子理解中的作用
Ashby等運用眼動測量法,測量被試閱讀句子中高頻和低頻目標詞的時間,這些目標詞有一個或者兩個重音。結果發現,詞匯的重音影響言語理解中的眼動;與只有一個重音的詞匯相比,被試會更多地注視有兩個重音的詞。詞匯重讀作用于詞匯通達的整合階段。
任桂琴等對包含不同語法結構中文句子中的標點符號的作用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在首次注視、凝視、總注視時間三個指標上,有標點跟隨的目標詞比沒有標點跟隨的目標詞的注視時間都要短。此外,不論標點在單詞邊界還是在短語邊界,眼動都不會受到影響。這些結果表明,只有當標點標示的韻律邊界與語法邊界一致時,標點符號的標示作用才會促進句子的加工。這與以前關于口語的研究一致,也就是正確的韻律邊界幫助分析理解句子。
對古代漢語詩歌閱讀中押韻規則的知覺模式及其與語義信息的交互作用的眼動模式和時間進程,周奕欣等采用眼球追蹤技術,在更加自然的閱讀模式下進行了研究,為研究者加深對韻律成分加工的一般性機制及其與其他語言信息相互作用機制的認識提供了支持。實驗設計了四種條件:語義合理押韻規則合理、語義合理押韻規則違反、語義不合理押韻規則合理、語義不合理押韻規則違反。實驗結果表明:語義合理性會顯著影響詩歌閱讀的早期和晚期加工過程。押韻規則性會顯著影響漢語詩歌閱讀的晚期加工過程。押韻規則違反會顯著增加關鍵字的注視次數、回視時間、總注視時間,但是不影響其早期加工過程,如首次注視時間、凝視時間。押韻規則和語義信息的交互作用發生在詩歌閱讀的晚期階段。當押韻規則合理時,語義合理信息的晚期眼動指標顯著低于不合理信息;押韻規則不合理時,兩者的差異不顯著。研究結果表明,詩歌閱讀中韻律信息會被自動激活,從而影響其語義整合加工。這為更清楚地認識書面語的韻律特征和語義信息交互作用的機制提供了新的證據。
三 評價和展望
眼動記錄法的應用,使對韻律的研究日漸深入,無論在詞匯識別還是句子理解方面都有了較大的發展。但由于韻律本身的復雜性,研究者對韻律特征的研究還存在一定局限性。
首先,對于不同語系的韻律特征的研究需要進一步的細化或分類研究,例如,音強重音型語言(英語)和音高重音型語言(日語),韻律信息發揮的作用可能是不同的。漢語不同于大多數印歐語系,它在聲學、詞匯學和句法結構方面都有自己一些獨特的特點。目前國內對韻律的心理學研究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認知神經科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視角,使中國的研究者能對中文這種表意的文字系統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且即使是同一個語系,漢語和日語詞匯加工中重音所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如何運用中文的實驗材料,豐富我國的韻律心理研究,是一個極具創新性的課題。
其次,關于韻律和句法的交互作用發生在句子理解的哪個階段的研究結論相互間存在著矛盾。這些矛盾的結果是來自于心理語言實驗中對韻律的控制不同?不同語言加工之間的差異?還是來自于重讀與韻律邊界自身等韻律特征的不同加工特性?這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如閱讀中韻律信息的強度變化怎樣對句法加工產生影響?韻律信息是在哪一時間位置上作用于句法加工的?如果韻律和其他心理過程之間存在交互作用,加入其他變量,這一過程又會有哪些變化?對于這些問題,都值得研究者做進一步思考。
參考文獻
[1]王丹、鄭波、楊玉芳.韻律特征對句法結構歧義解歧作用的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2003(4)
[2]于秒.“V+N1+的+N2”式歧義詞組韻律消解作用的實驗研究[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
[3]李衛君、楊玉芳.從講話者和聽話者兩個角度看韻律的句法解歧[J].心理科學進展,2007(2)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