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研究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然而在多媒體教學過程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何進一步發揮多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作用,以及需要注意哪些原則仍然是當前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 多媒體教學 原則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5-0041-02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已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技術集圖、文、音、像于一體,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更加形象直觀,不僅能夠把抽象的理論形象化,而且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的重難點合理地運用多媒體進行設計,通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掌握所學知識,進而解決長期以來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實效性不強的問題。
同樣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一是對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扮演的角色認識不清,唯多媒體為上。多媒體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是為教學內容和目的服務的,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沒有將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結合起來,造成師生互動出現障礙。二是多媒體課件所引用圖片、視頻等素材過多。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減弱,同時外界高強度的刺激也會讓人感到疲憊,所以多媒體課件引用過多的素材非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會給學生造成一些困擾。三是多媒體課件質量差,影響教學效果。由于教師個人制作多媒體課件的能力不足,導致上課所用課件過于簡單,根本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為了更好地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避免它的一些不足之處,應堅持以下原則:
一 適用性與適時性相統一的原則
適用性原則,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一定要符合課程教學的目的和學生實際的需要,同時能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進行合理必要的設計或者調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一個綜合的過程,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把教材體系的抽象理論轉換成教學體系具體形象的立體結構,讓學生接受。”這就要求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應用都要適用于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不能事無巨細,什么內容都搬上課件,因為內容過多,加上教師為趕進度不停地播放課件會麻痹學生的大腦,造成學生無法真正理解教學內容。此外,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也不能脫離教學大綱,胡亂選用一些與教學內容關聯不大的教學材料,這樣不僅達不到教學要求,反而會給學生帶來不必要的困擾。所以多媒體資料的選擇以及教學內容的設計要結合學生實際。
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教育的過程,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教師應該學會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應該用多媒體的地方就堅持使用多媒體,不適合使用多媒體的地方就采取其他的教學方式,總之就是要根據教學需要適時采用。
二 互動性與時代性相統一的原則
互動性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要做好的一個教學環節,互動性好的課堂,始終都會受到學生的歡迎。互動性原則,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過程中師生為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而采取各種方式進行的交流,主要體現為師生思想互動與情感交流。思想政治理論課由于其特殊的理論背景,課堂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是給學生灌輸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相關理論知識,也正是由于這一特點,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學生中間并不是一門特別受歡迎的課程。加上一些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方式單一、陳舊,忽視與學生的互動,因此也造成了一些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認可度不高。據調查發現,在一些高校中普遍存在這樣一些現象:學生在上思想政治理論課時玩手機、睡覺的現象比較多,甚至有些課堂還存在學生逃課的情況。這一現象的出現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及時進行教學反思。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實現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正是因為人的社會屬性特征,說明人必須要在與他人的交流與交往中才能獲得尊重和實現自身的發展。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必須設計與學生互動的環節,努力做到與學生互動,并在互動與交流中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特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要充分考慮到理論的時效性,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及時更新、更換教學材料。一般情況下教材內容的編寫往往落后于理論發展,容易造成教材內容與時代發展相脫節,因此需要教師及時關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并將這些最新理論補充到教材相關內容中去。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每天國內外都在發生各種新聞事件,其中一些事件可以作為教學案例來論證思想政治理論課所倡導的思想、觀點。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學生非常喜歡這種教學方法,也易于接受教師引用發生在他們身邊的案例進行相應的教學討論。反之,如果選用的多媒體素材內容陳舊過時,缺少時代性,不但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會降低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甚至還會影響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教師要有時代感,注意對多媒體素材的選擇和更新,不斷根據時代發展更換、選擇、補充新鮮的內容,確保教學的實效性。
三 思想性與創新性相統一的原則
思想性原則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向性,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具有較強的系統性、理論性、思想性和抽象性”,是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渠道,根本目的在于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對思想性、科學性和方向性有著更嚴格的要求,要求教學內容必須與教學大綱相符,教學素材必須與教學內容相符,所引用的案例必須能夠準確反映或者論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某個概念或原理,不能存在思想性和方向性的錯誤。這就要求教師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學語言要規范,課堂講解要生動,同時堅持講臺授課有紀律這一要求,不能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宣揚不符合主流意識形態的言論,更不能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引用一些無依據或者是敏感的案例進行課堂論證教學,尤其是在引用視頻的時候更是如此。
創新性原則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必須要堅持的原則,指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根據課程的教學特點,堅持采用各種新理念、新方法和新途徑,不斷創造性地推進多媒體教學的改革與發展。創新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不斷優化與發展的源泉。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除了最初的多媒體課件之外,涌現出了許多教學新技術,如微課、慕課、網絡教學等。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敢于嘗試、打破常規,大膽運用新的教學技術手段來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 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統一的原則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中,“教師不但是思想政治理論的傳授者,而且還必須是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學習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即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意義的建構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不能削弱只能進一步加強。因為“多媒體課件作為工具在教學過程中只能起輔助作用,終究不能取代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有意識地課堂教學設計與組織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一教學目的,要求教師在媒體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精心設置教學環節,營造良好教學情境,運用恰當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原則就是在教育活動中堅持以教育者主體性的發揮為保障和體現,以培養、開發受教育者的主體性為目標導向和價值追求。”在多媒體教學中,學生就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中心,教師所做的一切課堂教學準備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考慮學生的感受,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設計各種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互動。要達到這一目的,要求教師必須認真備課,對自己上課班級學生要充分了解,對教學的重難點要論證清楚,課堂設計的互動環節一定要切合學生實際,且留有足夠的互動交流環節,最后要注意的是多媒體教學所使用的課件設計一定要科學,具有一定的欣賞性。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張大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進[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3]熊小偉.淺析滯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的因素與對策[J].中州大學學報,2013(4)
[4]趙慶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的異化與優化[J].思想理論教育,2013(11)
[5]武星亮、甘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基本原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5)
〔責任編輯:林勁、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