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學習能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本文以合作學習的概念為出發點,結合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意義,提出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課前準備階段、課程實施過程、課后評價等具體的實施步驟,旨在改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環境,實現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合作學習 小學語文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5-0068-03
隨著語文教學與研究的發展,在教學模式上正在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強調學生的參與和體驗,強調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而合作學習則是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小組學習為形式的一種學習方式和教學策略。它不僅強調學習任務的完成,也注重培養小組成員的合作能力。
一 合作學習的概念
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和策略體系。雖然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合作學習的界定不盡相同,但是他們都強調合作學習具有異質學習小組、互動協作以及整體評價等基本特征。本文沿用我國王坦教授對合作學習的概念界定,即“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它包括五個基本要素,即積極的相互依賴、面對面的促進性相互作用、個體責任、人際和小組技能以及小組自評。因此,與以往的競爭性機制不同,合作學習強調相互幫助、相互依賴,小組的成功是所有組內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小組內若有人偷懶沒完成分配的任務,小組也無法取得成功。
二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1.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以問題為線索,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在小組活動中團結協作,體驗小組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揚合作學習的精神,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充分利用合作學習的優勢,營造“自主發現、自主探索”的氣氛,使學生自己搜集相關信息并引導他們評價和有效處理大量的信息,并通過與同學的合作交流,促進大家共同進步。
2.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合作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課堂的“導演”,一節課能否上好,取決于教師的安排與計劃。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學生間的合作,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改變傳統的被動學習方式,變為主動求學。語文教學內容在合作學習的支持下獲得新的發展動力,使教學內容更高效、更深刻地內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合作學習是老師和學生一起共同建構課堂情境和課程計劃的主體,使學生由被動的參與者轉變為積極的學習者,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創造意識和探究能力,最大限度地給學生自我發展的機會和空間,激發學生討論和思考的興趣。
3.形成正確的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參與者不僅充分表現自我,而且在與他人的相處中學會接受他人、欣賞他人,取長補短。在評價他人的同時,也接受他人的評價,有利于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三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
課堂是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活動參與度的重要場所,小學語文教師要消除學生語文學習的困惑,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活動中,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愿意交流,敢于回答問題,樂于討論問題,并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取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課之前,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
2.合理分組
在組織形式上,合作學習模式以團隊意識為核心,為完成小組合作項目,學生必須不斷交流心得、總結經驗,使集體的智慧為每個團隊成員所共享,從而達到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目的。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能力進行分組,考慮個體能力與水平差異,每組設組長一人,負責組織協調小組合作項目,通過合理的分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解《賣木雕的少年》這一課時,可對學生進行分組,一些人扮演游客,找一個學生扮演非洲少年,這樣可通過分組重現課文的場景,但這要求教師在進行分組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自身的特性等,進行合理的分組。
3.教學實施階段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各種教學策略,不斷激勵互動,促進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第一,教師指導。在小組分工合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發現并解決小組討論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加強個體指導特別是針對個別后進生的指導。學生可根據教師布置的內容進行自發的討論及探索,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給予相應的指導,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這就決定了小學生的自主能力比較差,要求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必須進行精心的組織,對每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充分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第二,實施過程。在語文合作學習實踐過程中,教師應在課前根據教學的內容,設定一定的任務目標,這些任務要保證學生能夠完成,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分析得出最后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設計一些任務讓學生親手操作或體驗,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一定的樂趣,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講解《井底之蛙》這一課時,教師可提出相關的問題,如目光短淺的表現及后果等,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如在教學《掌聲》一課時,教師將本課需要解決的問題展示出來,然后通過分組閱讀分析去解決這些問題,當這些問題通過各個小組的學生動口、動腦解決后,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學生在思索的過程中發揮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真正當起學習的主人。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了合作學習的加入,學生的多種感官被調動起來,他們全方位參與到學習中,學習的積極性被激發,課堂教學變得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第三,注重課堂提問。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能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積極性,提升他們的參與度和學習效率,從而實現預設的課堂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一位老師上《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一課時,上課開始,老師出示安靜的小村莊圖片,并配以文字:“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隨后老師配樂朗誦,學生在情感上對小村莊產生喜愛的升華后,老師又出示一組組照片,先是斧頭,隨后是被人們砍伐得只剩下樹根的樹木,接著是被洪水沖垮的村莊……一幅幅圖片觸目驚心,最后老師用沉重的話語問道:“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小村莊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同學們看到圖片后心情沉重、義憤填膺,于是一個個實際行動(如植樹造林、保護身邊環境、擴大宣傳等)便動態生成,這讓學生不僅在思想上,更重要的是在實際行動中受到深刻的教育,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小組合作完成作業
教材上的練習題很多,比如在講閱讀練習過程中可以把題目分給各個合作小組來完成。各個小組成員可邊討論邊答題,也可單獨完成練習后再進行小組討論,最終完成閱讀任務。小組成員沒有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進行啟發,直至得出正確答案,課后教師還可以出一些類似的難題供學生鞏固復習新學的知識。如教師講解傳統節日時,給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讓學生在課外一起學習一些有關傳統節日的知識,然后進行交流與溝通,促進學生的學習。
5.科學地進行教學評價
語文課堂的教學評價直接影響著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對培養小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注重課后的教學評價活動,正確對待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努力程度和完成任務的質量進行合理的評價,這樣能針對學生間的差異進行教學,能顯著地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教師應該要求學生針對某一同學的發言、某一解題的方法、某一設想談談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可要求學生從最基本的問題出發,評價這種方法的好差,這樣也符合現代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同時教師應循序漸進地誘導學生深入思考更多的問題等,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能有自己的觀念和看法,培養小學生的判斷能力。
6.注重教學反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師要想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反思,這是教師教學實踐中重要的內容。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停地反思,然后不斷地學習,才能真正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優秀的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之后,教師應及時總結思考。優秀語文教師的成長過程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可激發教師前進的動力,在反思中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學習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形成學生學習的新方式。
四 結束語
實踐證明,合作學習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教學策略是可行的。合作學習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基本理念,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提高了教師大班語文授課的效率,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率,這種形象直觀的教學符合小學生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是培養21世紀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方法。
參考文獻
[1]尤志娟.探析新課改下如何將合作學習應用到初中英語教學中[J].新課程學習(下),2013(1):123~125
[2]于天順.初中英語被動語態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組織與運用[J].中學英語園地(教學指導),2012(23):112~114
[3]趙冠言.淺談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創造最好的語言實踐機會[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5):89~93
[4]王勇.合作學習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123~125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