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學習作為當今教育的新方法,引發了教學的新思潮。長期以來,在以教師教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學生的天性更是無從釋放。自主學習的出現,為釋放學生的天性帶來了可能。本文從課堂教學的現狀入手,對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自主學習 教學方法 天性 釋放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5-0095-02
一 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
1.學生方面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學校始終是以教師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解題能力變得很強,但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獨立性,對教師和教科書形成了盲目的信任,潛意識中只會被動接受知識,不會想到要去批判或者探究一些問題。致使學生的自主觀念淡薄,缺乏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教育不僅僅是教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這一過程中,教會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在無形中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
2.教師方面
在應試教育主導的教學模式影響下,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單純以考試重點為主進行備課。這種“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方法在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方面,將考試大綱作為教學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標準,這就非常容易忽略學生的自主性,而過分追求成績,顯然這已經違背了教學的目的,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法得到提升。
二 加強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1.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
自主學習是一個主動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當自主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時,學生也就形成了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也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探索問題。
2.教育改革發展趨勢的必然結果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一目標使“改變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成為這場改革的一大亮點。
自主學習可以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形成習慣,這種習慣對學生的發展大有裨益。其中離不開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這一行為方式的指導。實踐證明,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適應學生自主性的培養,而新的教學方法——自主學習,能夠從學生本身出發,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質,讓學生在實踐中快樂地學習。
三 教學策略的靈活使用
數學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需要教師經常地啟發、點撥和引導,需要長期地、有計劃地進行培養。這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密切相關,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1.教學方法的更新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學課堂成為教育改革的主要陣地。自主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從根本上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關注每一個學生,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充分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在快樂中接受知識。教師要善于與學生進行溝通,深入了解他們的課堂喜好和思維特點,在師生活動中抓住學生的心理,營造一個溫馨快樂的課堂。比如,在教一年級學生分類這節課時,數學老師首先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好自己最喜歡的一些玩具、愛吃的水果等,老師在上課一開始會問:同學們帶來了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東西,你們想怎樣擺放呢?緊接著就有學生回答:“把好吃的擺在一起,把好玩的擺在一起,把好看的擺在一起就好了呀”“擺整齊就好了呀”。老師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將課題分類成功地導入,然后通過分組的方式讓學生把自己帶來的東西進行分類,并說明這樣分類的理由。等學生分類后告訴老師分類的理由,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老師一定要及時地給予引導和肯定,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按不同的標準將東西分得更細。這種將知識、學生的興趣和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的學習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輕松地掌握了分類的方法,也激發了學生的思考能力。
2.教學情境的創設
創設情境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良好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為數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提供相應的信息和依據。同時讓學生的思維保持活躍的狀態,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在高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教師要利用多媒體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要抓住學生的心理,讓學生進入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配合教師積極自主地學習,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比如,在學習生活中的圖形這堂課時,老師可以在網絡上下載大量的有趣圖畫,帶一些具體的實物進課堂,讓學生感受到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幾何圖形,學習數學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有一些比較復雜的立體圖形很難想象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用橡皮泥將立體圖形捏出來,讓學生看著實物來學習,他們很容易對這些實物和有趣的圖案感興趣,用它們來代替抽象的理論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這一過程需要師生共同完成,兩者需要不斷地進行交流,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接受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不斷地改進方法和教學情境,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變得有生機和活力。
3.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自主學習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它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小學生接受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較差,他們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一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自己的操作實踐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放手讓學生實踐,并不是教師簡單地進行操作,學生進行模仿的一個過程,而是要有問題、有計劃、有目標地進行操作,引導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比如,在學習低年級乘除法計算的過程中,公式算法可能對剛開始學數學的學生來說非常困難,他們也難以集中注意力去接受知識。但是,如果我們用一根根粉筆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拼、去寫、去理解,這樣會比教師枯燥無味的講述更容易使學生接受。這樣著眼于學生的實踐經驗,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4.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共同進步
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在一個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都是不相同的,即便是教師實行自主學習,也不可能照顧到每一位同學,這個時候學習能力比較差的那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更差。所以,教師在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應該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共同進步。最有效的方法是進行分組,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在一組互相交流,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幫助帶動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也要幫助他們尋找適合的學習方法以及對學習保持信心和熱情。
此外,教師在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目標的時候要做出適時的評價,在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的同時,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優等生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使優等生有更高層次的發展;中等生采用激勵性評價,在旁敲側擊地揭示他們不足的時候又為他們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讓中等生有更好的進步空間;后進生采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后進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樹立信心,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
四 結束語
自主學習在小學的課堂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主學習的核心就是以學生為主,從學生本身出發。其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方法給教育界帶來了極大的益處,我們應當不斷地推進自主學習教育,制訂一系列科學有用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能力越來越強,以促進教育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在進行自主學習中教師要做到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逐步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吉鋒.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策略[J].新課程(下),2014(4):68
[2]吳廣和.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3(3):47~48
[3]杜婉婉.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4(12):63
[4]蔣艷.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4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