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黑龍江是我國邊疆文化大省,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優越的發展條件。但其文化發展一直落后于經濟發展,因此,認真研究本省的文化體制現狀,做好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省,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文化復興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黑龍江 文化體制改革 對策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5-0110-02
我國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已經取得重大進展,而文化體制改革卻相對落后。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體制改革受到高度重視,提出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文化體制的改革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黑龍江作為我國東北的邊疆文化大省,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優越的發展條件,不僅有以金源文化為代表的歷史文化、以滿族和赫哲族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還有以抗聯、大慶鐵人為典型的革命創業文化以及俄羅斯特色的異域文化。但是,一直以來這些資源因為受到文化體制的制約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導致黑龍江省文化發展明顯落后于經濟發展,也明顯落后于其他兄弟省份的文化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從建設文化強國的高度提出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為黑龍江省的文化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要認真研究本省的文化體制現狀,結合當前文化市場發展環境和資源優勢,做好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省,推動黑龍江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 明確改革任務,堅持基本原則
黑龍江省文化體制改革必須依照國家制度和文化政策,遵循黨和國家的統一領導,尊重并嚴格按照文化創作規律進行創作和市場產品開發,明確改革的整體目標和具體任務,堅持文化體制創新,充分發掘文化人才,創作文化藝術精品,以社會效益為根本出發點,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盈利水平,從而真正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需要,為文化發展創新做出更多的貢獻。讓文化事業單位逐步成為市場發展的主體,能夠做到自主經營,提高自我管理質量和發展能力。做好各級文化文藝院團的管理和運行體制的創新工作,給予事業單位法人更多的自主權,保持并不斷強化其公益屬性長期不變。改革必須堅持我國的文化基本政策和原則,包括發展的原則、保障原則,把繁榮黑龍江文化、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作為根本目標,并做好穩定工作,給予改制企業更多的扶植政策,維護廣大職工的基本權益。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一定要明確改革任務,做到有的放矢,組建省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對省歌劇院等單位的整體改制、轉企改制設定時間期限和任務目標,完成企業注冊登記,使其真正成為企業發展和市場的主體。重組合并成立新省京劇院和評劇藝術研究中心。省直管的戲曲院團做好名稱更換、組建掛牌以及轉換機制工作。
二 落實相關政策,為文化體制改革提供制度、財政保障
黑龍江文化體制改革涉及很多人的生活和前途,關系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文化體制落后、發展緩慢是長期營養不良的結果,需要為文化體制改革提供有力的制度和財政保障。制定并落實人員安置、醫療保險以及財稅政策,文化體制改革關系眾多人員,需要留住文化藝術精英,還需要對現有人員進行分流安置,做好人員消化和優化配置工作,給予文藝精英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大的展示平臺,從而增強轉制企業的發展后勁和市場競爭力。落實在編財政供養人員的調動以及工資調整等問題,實行競聘上崗,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對于符合國家退休和離休政策的工作人員要做好安置工作。在保障原有參保模式和待遇不降低的前提下落實醫療保險政策,確保都能享有相應的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文化改制企業需要更多的財稅政策支持,新成立的文化企業力量相對薄弱,在過渡期還應將過去的正常事業費用撥付延續一段時間,解決轉型改制過程中一些退休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通過設立“精品創作生產資金”“文化事業建設費”“重點精神文明引導資金”等給予轉制企業一定的資金支持,政府可通過購買相關服務或者對各種公益性演出進行補貼等方式做相應的扶植;以貼息貸款、定向資助、以獎代補等方式對其進行資金扶持;在轉制后的一段時期內依照國家稅收政策免征一些稅費,并由省或者中央財政對原有在編人員提供公積金和住房補貼等,減輕企業的經濟負擔。
三 做好政府職能轉變工作,強力推進文化事業單位的內部機制改革
政府需要進一步做好職能轉變工作,引導更多文化事業單位面向社會、堅持改革、服務社會。首先,依照轉換機制、增加投入、改善服務、提升活力的整體指導方針,強力推進文化館、圖書館、紀念館等公益性文化單位做好內部機制改革,提高服務水平,增強單位活力,充分發揮效能。其次,每個文化事業單位一定要建立較為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不斷增加社會公益服務項目,不斷提升單位的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和管理質量,不斷延伸和拓展服務領域。文化體制改革不能搞一刀切的模式,對于一些必須保留在事業單位體制內的專有院團需要進一步做好管理引導,不斷優化單位的文化藝術創造體制和藝術生產績效考核機制,強力推進單位經營機制改革,在用人機制、分配機制、獎懲機制以及競爭機制方面進行更大力度的改革,提高單位的經營活力和創作生產熱情,真正提升生產能力和發展活力。再次,文化體制改革最終要適應市場經濟規律,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文化功能,使其服務社會、面向市場、提升活力。堅持統一領導、協調和執法的指導思想,做好各方面的培訓與考核工作,建立完善的綜合執法制度,確保能夠實現與上下級部門和平行部門間的協調配合,達到上下理順、橫向支持、鑄成合力的目的。此外,還應建立能夠真正適應文化市場發展需求的專業執法隊伍,提高行政執法效能,服務文化發展。
四 強力推進文化體制創新,促進文化事業全面可持續發展
文化體制改革需要創新,需要形成能夠支持和推動文化持續創新的文化管理和發展體制,真正推動我國文化事業全面可持續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黑龍江省文化體制改革創新需要立足本省發展實際,在政府的主導下,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做好全面統籌協調規劃,結合黑龍江省的歷史文化,依照不同地區的文化和區位優勢,合理優化布局,堅持以標志性文化設施為主要引領,建設好城鄉基層文化設施,構建省、市、鄉、村等五級文化設施網絡,重點建設好省級標志性文化設施,強力推進省博物館新館和上京遺址博物館等的建設,突出本身歷史文化特色,滿足群眾文化消費需求。實施市縣公共文化設施達標工程,各市根據實際按照二級以上標準建設好博物館、圖書館以及群眾藝術館等,縣級按照國家三級標準建設好文化館和圖書館,充分利用國家的有利政策提檔升級文化設施,做好社區文化中心建設。建設好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文化宮、文化廣場、藝術中心以及青少年宮等文化設施,并做好各級文化設施的開放管理和服務,真正讓文化設施發揮作用,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
五 做好文化產業的全面振興,引導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
立足市場發展變化,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支柱性產業,以文化體制改革為契機,推動黑龍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文化產業大發展。建設省級文化產業園區,并推動文化示范基地建設,引導文化產業向集聚區發展,形成規模優勢和產業凝聚力,重點培養一批能夠帶動全省文化產業化發展的文化企業,推動有競爭力的文化企業進行重組并積極實現上市。對于成長性較好的新聞傳媒集團、出版集團做好重點扶植培育。做好傳統文化產業與新興文化創意產業的協調發展,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掘本省豐厚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等優勢資源,做到開發與保護并重,以開發促進保護,并著力把冰雪文化打造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名片。
總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我黨從全面發展出發提出的戰略性部署,能夠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我國文化事業全面發展,更好地服務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民族的文化復興。黑龍江省文化體制改革依照國家整體文化體制改革的思想和原則,不斷總結經驗、創新發展模式,進而促進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省,推動黑龍江的社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韓乃茂.淺議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特色[J].考試周刊,2012(23)
[2]王玉玲.探析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新發展[J].行政與法,2011(12)
[3]史成虎.我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困境與消解——基于新制度主義視角的分析[J].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1)
〔責任編輯:林勁、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