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于文學的教育作用,古今中外許多的教育家提出了有關于這方面的理論,而詩歌作為文學最高的語言藝術形式,它以精練的語言表達著豐富的思想內容,更是一種值得我們好好利用的教育資源,尤其對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的教育效果。本文針對不同的詩歌類型對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進行分析,并對如何有效利用詩歌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提出建議。
【關鍵詞】詩歌""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1-0001-03
文學的教育作用,在于它能真實而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現實、揭露丑惡、歌頌善德。教育人們反抗丑惡,追尋善與美。中外許多的教育家都提出了關于文學教育功能的理論。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論述了文學在政治、審美、認識等方面的教育功能理論及實踐;春秋時期楚國的大夫申叔時在教育太子時所運用的方法與內容具有強烈的教育功能;另外在許多的文學作品中承載著道德教育的理念,如范仲淹的“先下下之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道德教育的寫照。還有的文學作品中寄寓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和審美理想,能給人以強烈的啟迪、感染和教育。如小說《紅巖》中塑造刻畫的許云峰、江姐、成然等可歌可泣的黨的先烈形象,完全是一部形象生動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教材,激勵和感召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為了共產主義理想去不斷地奮斗、不斷地前進。亞里士多德也注意到文學對人感情的陶冶和凈化,他在《詩學》中說:“悲劇是對于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模仿……借引起憐憫與恐懼使這種感情得到陶冶。”詩歌是文學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其獨特的時代性與先進性、民族性與科學性發揮著獨有的作用,尤其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詩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資源
資源是指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資源及自然資源的總和,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就是指一切可利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力、物力及自然資源的總和,包括文字與音像資源、人力資源、實踐活動資源、信息化資源。詩歌在幾方面都有所體現,詩歌是文字與音像資源,如圖書、光碟;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媒體飛速發展,也為詩歌的傳播開發和利用提供了便利。詩歌作為我國人民創造的一種文學形式,包含著豐富的情感,體現了人民的心聲,詩歌具有旋律節奏感,正如聞一多先生所說:“詩歌具有建筑美、繪畫美,音樂美”。正是因為詩歌與思想政治課在感情上、內容上、形式上以及遵循青年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特點的規律上都有相互貫通之處,所以在課本中選入了許多詩歌,如屈原的《國殤》是一首楚人悼念沙場上為國捐軀、魂撒遙遠的原野戰士的祭歌,從詩中我們能感受到中華民族精神百年來不變的堅毅、剛強。《詩經》中的十五國風,“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歌唱愛情、贊美勞動、揭露現實等,這些詩歌都是可作為教育學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屈原的《離騷》中“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詩歌都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還有一些感恩教育的詩,如:孟郊的《游子呤》,“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除課本中選用的這些詩歌之外,還有許多課外詩集都是很好的思想政治教學資源。
詩歌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重要選材,是有其理論依據的。著名教育家杜威說過:“有一句話含有真理,就是,教育首先必須是人類的,只是隨后才是專業的。但是說這句話的人,常常把人類這個名詞理解為僅僅指非常專門的階級,即保存以往古典傳統的學者階級。他們忘記了教材須與人類的共同利益有聯系才是人類化的教材。”上面所提及的詩歌都是經過精選、都是符合人類利益的。學生接受教育不是簡單、呆板地讀、寫、算,不是簡單的“謀生”,學生當前所缺乏的人文素養,可以通過詩歌進行彌補,讓他們更關注、關心普通人類最深刻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五育”之首,其必然賦予它一種崇高的使命,那就是傳播真善美、傳承文明、傳遞社會責任感,詩歌本身所包含的美、德就是一種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可以加以利用。
二"不同類型的詩歌對思想政治教育有著不同的作用
1.愛國詩歌可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崇高的理想
古往今來的愛國詩人都將他們的愛國理想融入他們的詩中。如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寫下了許多愛國詩篇,在他的《金錯刀行》里的“楚雖三戶能抗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示兒》中的“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詩中詩人對祖國久久不能統一的深切掛念,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祖國的熱愛。抗金名將岳飛在他的《滿江紅》中的“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表達了作者對敵人的憤恨,保家為國的雄心壯志。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種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豪言壯語,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韓愈的詩“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這些詩歌都能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他們的民族精神,使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
2.倫理道德詩歌能培養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感恩之心
現在的學生生活質量好,許多的學生比吃比穿,只關心自己,很少關注國家大事,更是不會去關心他人,有的學生對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知感恩,只知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覺得父母的付出都是應該的,這些都是因為學生缺少社會責任感和感恩之心。在詩歌中,有許多體現志士們胸懷國家安危、為了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與發展而奮勇拼搏、飽含社會責任感的詩篇。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身處憂患中,仍然記掛著楚國的興亡,“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這是他思想的寫照。范仲淹雖然數度被貶,可是依然堅持“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陸游在將死去時依然惦記祖國的統一,寫下了《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這篇不僅表達了他的愛國情感,也反映他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在教學時就應該利用這樣的詩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另外,知恩圖報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現今的許多中學生對于身邊的人及父母的關愛早已習以為常了,認為別人就該為他們付出,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而詩歌中有許多感恩的篇章是很好的教育案例,如:孟郊的《游子呤》,“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不僅表達了母親對兒子的無私關心,更表達出了兒子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3.山水田園詩歌具有審美教育的作用
教材中選了許多古典山水田園詩歌,都是名篇佳作,每篇都蘊含著作者高尚的思想感情和深刻的思想內涵,作者通過美的語言、構思、技巧為我們塑造了出優美的畫面,如白居易的《憶江南》里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的《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楚江、碧水、青山、紅日孤帆,構畫出一幅優美的畫面,給人以美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祖國大好河山產生喜愛之情。聞一多先生所說:“詩歌具有建筑美、繪畫美,音樂美。”通過詩歌的學習可以使中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去表達美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用心去感知大自然的美、發現生活中的美,所以說詩歌可以培養學生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此外,詩歌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在詩歌的鑒賞過程中容易調動中學生的知覺、聯想,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作品所展現的情景中,仿佛身臨其境與詩人一起歡笑、一起悲傷,從而將情緒宣泄出來,因此,詩歌的朗誦具有良好的情感宣泄作用,現在中學生學習壓力大,詩歌朗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他們排解和宣泄情緒,以保持良好的心情。
總之,不同類型的詩歌對青年學生起到了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山水詩能激起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美的向往和追求,還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愛國詩歌、革命詩歌讓學生明白現在的新生活來之不易,產生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祖國奮斗的精神;倫理詩能讓學生感受來自父母等不同人帶來的溫暖,培養感恩之心和社會責任感;詩歌中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從而達到宣泄情緒的效果。另外,它用隱性教育形式,避免了過去那種空洞說教的教育形式對學生產生的逆反心理。詩歌的寓教于樂、知識性、潛隱性的特點,一唱三嘆的旋律,節奏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對青年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也容易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豐富的情感,思想也潛移默化地受到詩歌作品的感染,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利用詩歌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1.有效利用詩歌進行教學
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將詩歌貫穿思想政治教育中。例如:在講述《實現人生的價值》時,可以運用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來解釋,詩中列舉了歷史上的五個英雄人物: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們都具有雄才大略,都能建功立業,他們對歷史起過一定的促進作用,但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他們總歸是剝削階級的代表,是為了他們那個階級服務的,遠遠不能和今天的革命英雄相比,今天革命英雄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人民,他們的價值是在為人民服務中實現的。這樣分析,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對一個人價值大小的評價主要是看他對人民所做的貢獻大小來決定的。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有效地運用詩歌這一教學資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內容,也能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振奮愉悅的情境中接受知識。除了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我們也要在其他課堂教學中利用詩歌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中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此外,我們要鼓勵學生多讀課外的詩集,如《唐詩三百首》《中國古代詩歌鑒賞》《中國當代詩歌十講》等,還要觀看教育頻道中對詩歌的講解,利用網絡資源搜集和整理優秀的詩歌,學習它的內容。
2.創造詩意的校園環境
學校是中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在學校的不同地點掛上不同類型的詩對學生會起到不同的教育作用。教學樓上、教室里可以掛上一些有關學習、做學問的詩句,如孔子的《論語》以及歷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有關學習的詩句,很值得我們仔細地去學習和研究。有許多治學名言至今還歷歷在目,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吾生也有涯,吾知也無涯”,唐代詩人杜荀鶴所寫的“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宋代蘇軾在他的《送安驚落第詩》中的“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些可以給學生營造緊張的學習氛圍;運動場所、賽場上掛一些描寫戰爭方面的詩句,如辛棄疾的詩“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岳飛的“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陸游的“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等;還有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可以使人振奮,使人有一種進入戰場的感覺,能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關心集體等良好的品行,最終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餐廳可以掛一些有關愛惜食物方面的詩句,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另外,學校應利用一切機會,舉辦詩歌朗誦賽,以特定的思想內容為主題,使學生在參加比賽的同時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且還可以面向全體學生舉辦詩歌創作大賽,設置有意義的主題,鼓勵學生創作,設置獎項,并每年舉辦優秀詩歌展覽。創造詩意的學校氛圍,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提升。
總之,詩歌對當代青年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有著很好的作用,我們要充分開發利用這種教育資源,通過不同的詩歌類型、開展不同的活動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當代青年的愛國主義情感、社會責任感及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培養他們的審美意識并激發他們創造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胡田庚編.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學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63
[2]〔美〕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09
[3]候艷.略論先秦文學的教育功能[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8(4):17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