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困生是學校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不僅影響著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而且還影響著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所以,學困生已經成為教育教學工作者必須重視的問題。尤其對于小學班主任而言,必須將學困生轉化作為重要工作內容,從而確保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本文從分析學困生的特點入手,對小學生班主任轉化學困生的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學困生""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1-0155-02
一"學困生的特點
1.學習方法不正確
學習方法實質上就是快速掌握知識的方法,選擇的方法正確與否不但關系到知識的掌握效率,而且對學習結果也有一定影響。絕大多數的學困生都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他們不會理解記憶,習慣死記硬背;課前不預習,課后不總結整理,課堂上不認真聽講,課余時間的安排也不合理;常常不按時完成學習任務,也不會制定學習計劃,一旦遇到學習上的困難總是習慣自己解決,不愿求助教師和其他同學。
2.學習態度不端正
學習態度本身是一種較為穩定的心理傾向,它反映了學生對待學習的多個方面,如果學生有一個積極的學習態度,則會使學習事半功倍,若是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則會對學習效果造成直接影響。學困生是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對待學習的態度與其他同學有所不同,主要體現在上課不注意聽講、不喜歡被教師提問、不愿主動思考問題,有的甚至不做作業,對考試成績漠不關心。他們對學習抱有一種冷淡、厭煩的態度,上課想著下課,下課想著放學,從不理會教師和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正是這種不良的學習態度導致學習上的問題越積越多。
3.學習基礎差
學習既是一種行為方式,也是一個連續的活動過程,承接性是學習較為典型的特征之一。對于小學生而言,若是在入學的初期階段沒有打下扎實的基礎,隨著課程難度的不斷增強,會對后續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無法做到有效的承接。通常情況下,學困生所掌握的知識中存在較多的缺陷,并且條理也不是非常清晰,由于持續的不良積累,致使其很難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進而導致作業無法按時完成、大量的習題不會做等情況出現,更有甚者會出現學習障礙。因良好學習習慣的缺失,加之學業無成,久而久之使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和進取心,從原本的想學習,逐漸演變成怕學習,最終成了厭學、不學、棄學。
4.學習習慣不良
學習習慣是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反復的練習形成的一種學習行為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升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小學階段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然而,學困生在該時期卻并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缺乏學習主動性,不按時完成學習任務,上課經常溜號,考試還有抄襲現象,課后不認真復習。
二"小學班主任轉化學困生的措施
1.培養學習興趣
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是有效的轉化手段之一。首先,班主任應當讓學困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可以采用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困生的學習注意力,并為他們多創造一些能夠解決問題的情境,如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將課堂上的教學內容轉化成相應的課外活動,借此使學習輕松化、游戲化,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愉快,也有了展示自我的機會。其次,班主任要善于發掘學困生的興趣、愛好,并盡可能從其感興趣的方面進行引導,逐步激發出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將學困生對學習以外的興趣引導至課堂上來,在對他們已有興趣進行肯定的基礎上,找出這些興趣與學習的共性,由此進一步提高其學習興趣。
2.激發學習動機
強烈的學習動機會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為此,在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中,班主任要幫助學困生認識到學習活動對其自身發展的重要意義,讓學困生切實體會到學習的含義,并將學習目標與遠大理想結合起來,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班主任要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困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巧妙地引導學困生進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道路上。同時,班主任還要始終保持樂觀、積極、耐心的態度,對學困生表達出合理的期望。如班主任可通過貼心的話語、真切的交談等,讓學困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殷切期盼,進而與班主任產生情感上共鳴,提高學困生學習熱情。
3.營造積極的班級氛圍
良好的班級氛圍能夠給學生帶來強烈的精神感受,產生獨特的心理效應。在學困生轉化工作中,班主任要與學生一同建設積極的班級氛圍,加強生生交往,使學困生感受到來自同伴的肯定和激勵,始終保持愉悅的心情。同時,在同伴努力學習的氛圍下,也會促使學困生做出相應的積極行為,進而產生“森林效應”。首先,班主任要轉變對學困生的消極看法,以善意的態度、積極的情感與學困生進行交流,公正地評價學困生的學習情況,引導班級良好的學習風氣。其次,班主任要增加與學困生交往的機會,給予學困生充分的信任,如讓學困生擔任班干部,增強他們的責任感,讓他們感覺到自己被班主任重視;組織各種活動,給予學困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困生認識到自身的優勢,獲取更多的鼓勵和肯定。再次,充分發揮班主任的引導作用,建設班級文化。班主任要利用黑板報等交流途徑,向學生傳達積極健康的思想,使學困生獲取前進的動力。
4.建立幫扶學習小組
出于工作的關系,班主任很難一直關注學困生的行為和心理變化,而通過學生之間的交往,能夠彌補師生交往中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增強學困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為此,班主任可以通過建立幫扶學習小組的方式,來幫助轉化學困生,具體做法是建立學優生與學困生的幫扶機制,將生生之間的互相幫助制度化,讓學優生與學困生組成兩人的學習小組,一對一地進行幫助學習。同時,學優生可以參與到班主任與學困生交往計劃的制定當中,進一步明確轉化目標,了解學困生的弱點和優點,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而學困生在遇到學習難題時,可先與同組的學優生進行交流,如果沒有得到答案,則可再與班主任交流。在課堂學習中,學優生要積極帶動同組的學困生,幫助他們集中注意力,一旦發現學困生學習積極性下降,要及時進行提醒,借此來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為進一步提高幫扶活動的實效性,班主任可組織幫扶團體競賽,評選出優秀團體,并進行獎勵,增強團體內部成員的幫扶積極性和主動性。
5.適度批評和懲罰
目前,絕大多數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當他們犯錯時,班主任的批評和懲罰必須適度,尤其是在幫助學困生轉化的過程中,更要適度地對其進行批評和懲罰。這就要求班主任要本著公正、尊重、寬容的原則,按照個體的承受能力選擇他們能夠接受的懲罰方式,既不能傷害學困生的自尊心,又要讓他們在懲罰之后改掉不好的習慣。如對學困生的懲罰和批評不要過分張揚,盡可能單個進行,使他們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同時班主任要積極了解學困生犯錯的原因,并與他們共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此外,班主任在對學困生進行懲罰和批評時,要善于運用肢體語言,如微笑、觸摸學生的頭和手,表現出自己對學生的關愛和尊重,這樣可以使學困生更容易接受批評,并將懲罰轉化為促進其發展的外部動力。
三"結論
總而言之,班主任是全面教育學生、管理學生、指導學生的實施主體。在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中,班主任要觀察和研究學困生的學習特點,結合學困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制定切實可行的轉化策略,從而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同時,班主任還要給予學困生充分的尊重和鼓勵,善于發現學困生的優點,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幫助學困生樹立起學習自信心。
參考文獻
[1]吳偉華.數學新課程標準下數學差生轉化的探索與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04
[2]王松.導師支架自我教育——基于自我效能感的學困生轉化模式探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8(6)
[3]黃燕.“孤雁”將回家了——淺談“學困生”的形成及轉化措施[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11)
[4]張舒哲.論學習困難學生的界定方法和基本類型[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4(2)
[5]高小林.論差生的心理動因及其教育轉化[J].宜賓學院高等專科學院學報,2000(3)
[6]袁寶菊.深化對后進生問題研究的哲學視角[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5)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