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采用自編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挫折歸因問卷和心理健康自評問卷,對470名高校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高校畢業生就業挫折歸因總體傾向于自我力量歸因,全體被試者在外部力量歸因因素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但在自我力量歸因因素上,被試者在受教育程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在性別變量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因此,應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挫折歸因指導,優化歸因策略,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挫折""歸因""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B84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1-0021-02
就業挫折歸因是指在遭遇就業挫折時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過程進行的因果解釋和推論。歸因不僅影響個體對自己行為的認識,而且會影響個體后續行為的動力。歸因理論認為,不同的歸因會產生不同的情感反應,而不同的情感反應對后續行為又有不同的動力作用。如果歸因積極,則能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對自己充滿自信,提高動機水平,增強行為效能感;如果歸因消極,無疑會產生消極情緒,產生自卑,降低動機水平,減輕行為效能感。當今,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如何對就業挫折進行歸因將直接影響到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的行為、情感以及心理健康。研究高校畢業生就業挫折歸因的特點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不僅可以提高高校對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的力度,同時有助于提高畢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對象
在陜西省某高校,以班級為單位在本科生畢業班和研究生畢業班隨機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70份,其中男生166人,女生304人;本科生300人,研究生170人;平均年齡(23±1.9)歲。
2.方法
第一,自編高校畢業生就業挫折歸因問卷。采用自編高校畢業生就業挫折歸因問卷,此問卷是在文獻分析、開放式問卷調查、訪談的基礎上形成,并經過測試、信度、效度檢驗以及修訂后完成,該問卷共12個條目,5級評分,共分為兩個維度,即外部力量歸因和自我力量歸因。外部力量歸因維度指把就業挫折問題歸因于個人難以控制和改變的外在力量,主要包括家庭社會資源、用人單位的喜好、基本就業方向和狀況等;自我力量歸因指把就業挫折問題歸因于個人可以把握和控制的內在力量,主要包括個人努力程度、能力等。兩個維度各項目與總分之間的相關介于0.5~0.8之間,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且在本研究中α系數為0.703。
第二,心理健康自評問卷。該問卷由SCL-90中軀體化、焦慮、抑郁、強迫、人際關系敏感和敵對六個分量表組成,5級評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狀況越差。在本研究中α系數為0.906。
3.數據處理
所有的數據使用統計軟件SPSS17.0進行處理,主要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高校畢業生就業挫折歸因的現狀
由表1可知,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挫折歸因上整體傾向于自我力量歸因,并且在受教育程度上,本科生的自我力量歸因顯著高于研究生;就業挫折歸因在性別變量上不存在顯著差異(自我力量歸因t=-1.391,P=0.165gt;0.05;外部力量歸因t=1.947,P=0.052gt;0.05)。
2.高校畢業生就業成敗歸因各因素與心理健康各因素之間的相關
由表2可知,高校畢業生的外部力量歸因維度與軀體化、焦慮、抑郁、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及心理健康總分均有顯著相關;其自我力量歸因維度與軀體化、焦慮、抑郁、敵對及心理健康總分呈顯著相關。
三"討論
1.高校畢業生就業挫折歸因的特點分析
本研究結果表明,高校畢業生在進行就業挫折歸因時,更傾向于做出內部自我力量歸因,這與湖南師范學院李成齊的研究結果相一致。根據韋納的歸因理論表明,傾向于內部歸因對于畢業生來說,是一個良好的歸因模式,說明他們勇于正視自己內在的不足之處,勇于自己承擔責任,對于今后奮發上進具有積極的激勵作用。
高校畢業生就業挫折歸因兩個維度在性別上不存在顯著差異,這與北京師范大學王樹濤的研究相一致,究其原因,在于當今高校,女高校畢業生在人際交往、就業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且男女高校畢業生都受到同樣的教育,女性自主地位逐漸上升,因此女高校畢業生同男高校畢業生一樣都能從各方面分析問題并做出解釋;在受教育程度上,與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在自我力量歸因傾向上弱于本科生,而在外在力量歸因傾向上,研究生與本科生相當,歸其原因,在于研究生雖然在就業挫折歸因中也是傾向于內部因素,然而研究生由于閱歷、經驗都比本科生要多,因此,他們在對就業挫折做出歸因的時候會顯得更加客觀,能從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做出理性解釋。
2.高校畢業生就業挫折歸因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
從研究結果看,如果大學生在就業挫折的外部力量歸因因素上得分越高,則越感到就業挫折的原因在于家庭社會資源等外在的不可控力量,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越容易出現心理障礙;而如果大學生在就業挫折的內部力量歸因因素上得分越高,則越感到就業挫折的原因在于自身等內在的可控因素,個體心理健康水平更會高一些。本研究結果表明,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挫折歸因上以比較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歸因,但部分畢業生還是會將就業挫折歸因到外在家庭社會等不可控力量上。因此,對高校畢業生進行恰當的就業挫折歸因訓練和指導是非常必要的。第一,學校要了解畢業生的就業挫折歸因傾向,指導學生做出積極正確的就業挫折歸因,提高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二,學校就業指導部門要對高校畢業生進行必要的歸因訓練,使其掌握某種歸因技能,改變原來消極的歸因傾向,形成積極的歸因傾向。除此之外,高校畢業生要自覺養成積極合理的歸因,以促進心理健康。第三,學校要加強就業指導,開展挫折教育。就業挫折是大多數大學生都可能遇到的挫折情況,因此,學校要積極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并從課程設置、活動開展、平臺搭建等多方面進行就業指導,以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他們的職業意識。除此以外,學校也應積極開展大學生的挫折教育,讓大學生首先能夠正確地認識挫折,引導大學生認識挫折中包含的積極含義,并學會深入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從中提高自身素質。
參考文獻
[1]龔麗、楊秋、李丹.大學生就業挫折歸因及應對特征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154~158
[2]汪小明.歸因理論及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啟示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09(6):145~146
[3]李成齊.大學生歸因方式及其心理健康的關系[J].華東師范大學,2004
[4]王樹濤.西南地區大學生歸因方式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2):1079~1081
[5]袁貴勇.歸因理論在大學生擇業心理調適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2008(8):125~126
[6]張雯.師范大學生學業成敗歸因特點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2):142~143
[7]王青.大學生就業挫折與應對[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07(3):72~7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