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遺傳學是生物學、農學、遺傳學等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本文從遺傳學專業的特點出發,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與研究探索,對遺傳學課程中教材的選定、教學內容的優化、教學方法及其實驗教學的改進等問題進行探討,提出體會和思考,以期優化遺傳學課程體系,提高教學成效。
【關鍵詞】遺傳學""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教學方法""考試方式
【中圖分類號】G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1-0037-02
遺傳學是研究生物遺傳與變異規律及基因結構和功能的科學,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學習遺傳學理論知識,了解其最新發展動態,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遺傳學內容的豐富和加深與學時不斷壓縮的矛盾日益突出,造成教學難度不斷增大,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學時下完成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成效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如何加強課程建設、優化教學體系提出思考。
一"教材的選定
教材是知識傳授的載體,是學生學習的切入點,其質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與學習效果,因此教材建設是課程建設的重要環節。不同版本的教材,在教學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方面的安排都有所差異,選擇一套既符合培養學生的目標,又符合學生專業特點的教材是至關重要的。目前遺傳學教材主要包括王亞馥主編的《遺傳學》、劉祖洞主編的《遺傳學》、朱軍主編的《遺傳學》、趙壽元主編的《現代遺傳學》、方宗熙主著的《普通遺傳學》。根據教學實踐經驗和學生的培養目標,又結合我院現階段的特點,本教研室選擇了王亞馥主編的《遺傳學》,該教材對遺傳物質的本質、遺傳物質的傳遞以及遺傳信息的表達和調控進行了較為深入和集中的探討,使學生在群體水平、個體水平、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不同層次上對遺傳學有較為深入和完整的認識,有利于學生遺傳分析能力的培養,為以后的理論課程(如動物育種、植物育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優化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代表與示范,而教案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方案,遺傳學是一門與其他學科知識交叉、滲透性較強的綜合性學科,因此在遵循學生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前提下,并結合學生基礎和學時數的具體條件,梳理好各章節的側重點,編寫合適的教案十分重要。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認真鉆研教材、全面領會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和最新研究動態、多與相關課程的教師交流,調整教學重、難點,避免重復教學。如遺傳的細胞學基礎是細胞生物學教學的重點,遺傳的分子學基礎、原核生物基因的表達調控、真核生物基因的表達調控是分子生物學教學的重點,核酸的結構、DNA復制及損傷修復是生物化學課程的重點,這三部分內容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自學。遺傳學三大定律中,孟德爾遺傳法則學生在高中階段已有所掌握,在講解時應注重對孟德爾定律的驗證,而遺傳連鎖法尤其是兩點測交和三點測交的作圖方法,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可增加教授學時,并結合經典實驗,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做到重點突出、難點講透。此外還應注重基礎知識與前沿科學相結合,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其科學的思維方法。
三"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地接受,這樣不但削減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現代化的應用型人才必須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
通過提問的方式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知欲望。如在講遺傳連鎖分析時,提出“基因的連鎖遺傳必須用雙隱性進行測交嗎?”,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開發學生分析思維的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簡單的接受型轉變為自主學習,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
2.討論式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如在講近親繁殖和雜種優勢時,提出騾子為什么只有極弱的生育能力,近親繁殖都有哪些危害,并引出我國《婚姻法》禁止直系親屬三代內結婚的科學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看問題的全面性,做到學以致用。
3.探討式教學
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拓展遺傳學知識,在教學目標下,布置適當的問題讓學生完成,如在講解染色體畸變時,讓學生閱讀全書或查閱其他參考資料,思考造成結構變異的原因有哪些,并通過分組討論、集中發言、教師評價總結的方式進行考核,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和敢于創新的品質。
4.改進教學手段
多媒體技術是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高效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的建設可在有限的時間和學時下,以圖片、文字、動畫等方式,將抽象難懂的理論知識形象直觀地展示給學生,這樣不但擴大了信息量、調動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而且還能克服學生記筆記難等問題,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如在講授遺傳病時,可顯示相關遺傳病患者的照片,也可插入相關遺傳病視頻,在講基因突變時,可以插入正常和突變后的變異體作物或動物的對比圖片,激發學生對該病發病機制的研究;講授染色體交換、染色體重組及染色體的畸變時,可以采用不同的動畫模擬方式教學,更逼真地展示出基因的缺失、重復、融合,并讓學生結合生活,思考哪些疾病與這些基因相關,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遺傳學三大定律的發現,及DNA雙螺旋的發現,遺傳密碼、基因組測序計劃,讓學生觀看紀錄片《世界百大發現——遺傳學》,從聲情并茂的紀錄片中感受到學習這些知識的樂趣。
此外,教師可將教學大綱、教學參考書籍、教學輔助資料(如教案、課件、課后練習及其他教學資料)等上傳至局域網上,并與國內遺傳學精品課程網站鏈接,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教學網站與網絡課程教學共享平臺,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又可克服多媒體教學中的不足,解決如課件信息量大、學生來不及記筆記、條理性不足等問題。
5.改善實驗教學
遺傳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其教學目的是鞏固和加深遺傳學理論知識,實驗設備和實驗環境直接影響著實驗課教學水平的提高,構建功能齊全、設備先進遺傳學教學實驗室,有利于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的開設。本教研室具備完善的遺傳學實驗設備,選用王金發主編的《遺傳學實驗教程》,將果蠅飼養及其雜交實驗(唾腺染色體、單因子實驗、二對因子的自由組合、三點試驗和伴性遺傳),設定為綜合性試驗,通過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對遺傳學中的染色體和三大定律有一個總體的認識,而對一些基礎性實驗如核酸的提取、擴增等實驗,可結合采用多媒體動畫的方式進行模擬,將理論知識與實驗過程同步展示。此外還多開展自主設計性實驗,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新能力,以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6.完善考核方式
考試是檢測學生學習的一種方式,也是檢測教師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傳統的遺傳學考卷通常采用名詞解釋、填空、選擇、判斷等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但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本教研室根據學生的培養目標,將遺傳學理論知識考核方式分為三部分:(1)平時成績占10%,主要包括學生的考勤和課堂表現;(2)平時作業占20%,主要考察學生的學習態度;(3)期末試卷成績占70%,以分析題為主,概念題為輔,主要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而實驗課成績不但包括筆試實驗原理與方法考察,還將實驗操作、實驗報告、實驗紀律納入考核范圍,以提高學生對實驗的重視。
四"結束語
遺傳學是在不斷發展和更新的,因此遺傳學的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探索和發展的過程,為適應社會發展、培養新世紀所需的應用型人才、加強遺傳學課程建設,優化教學內容勢在必行,作為新世紀的高等教育工作者,應明確學生的培養目標,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仔細研讀教材,認真編寫教案,加強教學方法改革,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合理安排教學學時,不斷提高教學成效,提供更好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環境和氛圍,為遺傳學課程建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石春海等.遺傳學(電子版教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
[2]石春海、吳建國、馬秋蘭.《遺傳學》多媒體教材的編寫與實踐[J].遺傳,2009(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