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獨立學院起始于2003年,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新模式,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時間有限,再加上高校獨立學院學生的生源特點決定了學生特有的鮮明特征,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以廣州大學松田學院為例,從本校的基礎條件和發展狀況以及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出發,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現狀,就如何加強和改進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1-0129-03
20世紀90年代起,我國國內的一些公立高等學校開始在其內部設立以民辦形式運作的二級學院。
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關于規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教發〔2003〕8號),開始對此類公有民辦二級學院進行清理整頓,正式提出“獨立學院”的說法,將獨立學院界定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并明確“一些普通本科高校按公辦機制和模式建立的二級學院、分校或其他類似的二級辦學機構不屬此范疇”。①
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6號令發布了《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按照該行政規章,獨立學院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
2010年,教育部正式認可的獨立學院有320余所。而由于近年來一些獨立學院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截至2014年6月15日,這一數字已減至287所。
獨立學院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以廣州大學松田學院為例,學院坐落在美麗富饒的荔枝之鄉——廣州市增城,距廣州市中心50公里,校園占地面積540畝,校舍總面積21.7萬平方米。該校始建于2000年9月,當時是廣州大學的公辦二級學院。2004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為獨立學院,教育層次實現了由專科向本科教育的跨越。14年來,廣州大學松田學院以強勁而迅猛的速度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培養了萬余名畢業生。2014年,學院已經成為涵蓋了文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工學、藝術學等七大學科門類的本科院校,全院28個本科專業、60多個專業方向面向全國14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目前,全院擁有在校學生近萬名,專任教師500多人。
隨著獨立學院發展的迅猛勢頭和招生人數的增長,獨立學院在辦學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在這樣一個形勢之下,獨立學院該如何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特點,立足于加強和改進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不但關系著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而且關系著獨立學院“質量立校”思想的維護以及可持續發展。
一"獨立學院學生特點的分析
由于廣州大學松田學院90%以上生源來自廣東本省各地區,僅10%左右來自外省市、自治區,因此本省大多數學生家庭狀況較為優越,少部分較為貧困,加上獨立學院創辦機制的特殊性,我院學生呈現出鮮明的個性特征。
1.學生大多是“90后”,思維活躍,個性張揚,學習積極性不高
“90后”大學生家庭條件較好,大多以自我為中心,思維跳躍性高。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本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態度進入學校;部分學生只為了拿一張畢業文憑,學習和生活上得過且過。
2.學生的意識和觀念參差不齊,對自身評價和學習定位也模糊不清
獨立學院大學生由于家庭環境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他們的意識和觀念導向發展參差不齊,每個學生對學習與生活定位不一樣,面對大學管理方式、教學方式、同學關系、衣食住行等問題由不適應轉為心理困惑。在各種繁雜的情緒之中,他們不僅看不清自身存在的問題,而且難以客觀地評價自我,更別說方向定位。另外,學生之間融合度和寬容度不夠,人際關系較為復雜。
由于獨立學院學費高,學生層次存在差異性,其中大多數學生家庭經濟條件較優越,小部分來自農村貧窮家庭,兩極分化現象嚴重。他們在家庭背景、學習經歷、生活習慣、各種觀念以及脾氣性格等方面的差異,也使得人際關系略為復雜,較難處理,尤其以宿舍之間的人際交往、女同學之間的交往問題顯得特別突出。與同學、室友甚至是校友溝通不順乃至發生摩擦,常常缺乏寬容大度的思想,有時候會采取較為強勁而沖動的方式,釀成不良后果。
3.學生存在許多心理問題,缺乏良好的發泄途徑
經歷了高考落榜的打擊,許多學生進了獨立學院后就覺得“低人一等”,難以平衡,對學校環境比較排斥,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也不關注周圍的人。對于友情和愛情,多數大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并積極應對,使自己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不受它們的負面影響;但也有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認識,產生厭惡、苦惱、焦慮等情緒,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和人際關系。
由于獨立學院的教育資源和設施的相對短缺,學生心理健康知識難以得到全面的普及,學生對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主動去了解得不多,因此對心理健康和疾病缺乏科學的認識和正確的態度,輕易不向他人傾訴自己的某些心理困惑,更缺乏勇氣進行心理咨詢。這些心理問題往往在初期沒有得到正確的處理,結果導致惡性發展,最后演變為心理疾病。
二"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現狀分析
獨立學院是以新機制和新模式運作的新型高等教育辦學模式,它結合了母體學校的優良資源和社會優厚的辦學資本。大部分獨立學院是按照當地的高考三本線進行錄取,因此生源質量與母體學校相同專業的學生還是有較大差距。獨立學院與歷史悠久、社會知名度和認可程度較高的母體學校相比,在歷史沉淀、文化氛圍、硬件和軟件設施、社會認可度、就業競爭力等方面略顯單薄。
以廣州大學松田學院為例,學院距離廣州市中心50公里,離增城市幾公里,處于增城一個村鎮,“與市孤立”,教師結構主要以青年教師為主,由于發展潛力小,待遇不高,工作壓力較大,因此教師流動性也比較大,存在很多不穩定因素。
以學生專職輔導員為例,從事學生管理第一線的輔導員基本上是初出茅廬的畢業生,缺乏專業理論和工作經驗,導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順利有效地開展。學院的各種思想政治活動因為各種因素的限制難以推行,即使能開展也難以保證活動的效果和質量,這也局限了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范圍,大大降低了舉辦多元化思想文化活動的積極性。
獨立學院輔導員日常工作事無巨細,多而繁雜,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上的關心與管理、黨團組織建設、出勤登記與課堂紀律檢查、宿舍內務檢查、獎勤助貸補的審核、事故的調查與處理、各類學生活動的組織、學風建設的開展、就業指導,還有其他一些行政事務,使得輔導員分身乏術,常常顧此失彼。另外,許多獨立學院的輔導員工作制度缺乏細化,輔導員的管理、獎懲和激勵機制尚未定型定規,因此,大多數輔導員對前景信心不足,缺乏歸屬感和成就感。
三"加強和改進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堅持的理念
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將“與時俱進”應用到辦學理念與模式中的探索與創新。獨立學院存在的問題相對突出而復雜,這就需要我們在新的情勢下,以第四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針對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特點,不斷拓展新思路,研討新情況,建立起獨立學院具有其自身靈活性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長效機制。
1.必須樹立學生主體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主體性教育是指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育觀念和思想,它強調要把發展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以及促進教育和教學過程的民主化、個性化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地位。因此,積極樹立主體性教育觀,就是肯定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成長成才服務,充分尊重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自我發揮與實現。在任何一個教育活動中,如果缺乏學生作為獨立主體的積極性參與,那么這個活動就會淪為因主體對象的缺失導致無力的說教,難以企及預期的目的。這就需要充分了解獨立學院大學生群體性的思想、心理狀況和行為特點,幫助他們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對于他們未來學習、工作乃至人生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正確的方向,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有意義的人,從而真正達到思政教育之目的。
2.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以人為本,顧名思義就是要求獨立學院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也就是說,獨立學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來指導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充分挖掘學生自我發展和完善的潛力。
在實踐過程中,本著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的要求,既要主動了解、關心、愛護、教育和引導學生,抓好生活、學習和身心健康;把教育學生、管理學生與服務學生連為一體,使學生不僅成為一個主動積極的受教者,還成為強大的自我教育者。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發廣大學生自主學習、吸收和內化知識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注"釋
①教育部印發《關于規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
參考文獻
[1]周榮榕.獨立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途徑探討[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9):112~113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