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高等職業教育護理專業院校與院方單位合作培養護理專業人才的育人模式做出探討,并針對該模式的主要培養對象、培訓過程中需要采用的方法以及培養結果的評價做出詳細分析。
【關鍵詞】高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合作人才培養""對象""方法""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1-0145-02
高等職業院校護理專業作為培養護理人才的重要環節,其對在校生的培養模式受到教育及醫學領域的廣泛關注。就現階段而言,國內的高職護理專業教育中還存在著部分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如何幫助學生充分利用在校時間使自身的理論、實踐學習得到同步的豐富和提升,值得高職護理專業院校教育工作者思考,并催生了高職護理專業院校與醫院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近些年來國內各高職護理院校與合作醫院的共同嘗試、探索表明,該模式已經取得了較為理想的培養效果。
一"高職護理專業校院合作人才培養的主要對象
目前,國內高職護理專業院校通常為三年制的學制,由于一年級學生正處于理論學習密度較大的時期,且其專業知識結構尚沒有充分建立,故通常不會選入合作人才培養的目標對象之中。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生由于其主要任務集中在工作應聘以及專業論文的寫作,難以分配足夠時間、精力用于合作培養的參與之中。因此,常見的高職護理專業校院合作人才培養主要針對二年級及三年級上學期的在校學生。例如2010年,江蘇省某衛生職業技校即選擇了其2008級、2009級學生共532人參與到與當地某醫院的合作培養項目中,學生參與度較高,培養效果良好。
二"高職護理專業校院合作人才培養的主要方法
1.選擇恰當的合作醫院,提前簽訂合作協議
與院方的合作培養是一個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病患實際、參與護理實踐機會的平臺。為確保學生在合作培養的過程中真正獲得正規的、科學的培養,學校必須選擇優秀、正規的醫院開展合作。另外,為保證合作培養過程的順利開展,校方與院方需在合作之初簽訂正規的合作協議,并針對可能存在的問題積極與院方進行全面的溝通,從而為后期的合作過程鋪平道路。
2.專業論證與課程設置由合作雙方共同決定
大量的研究及實踐發現,傳統的護理專業教育體系并不能充分滿足護理行業的需求,許多教育理念偏重于對既有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與行業實際的聯系與發展,導致了許多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無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工作之中,動手能力較差。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則要求學校與合作醫院共同對學生的專業進行論證,在現有課程及教材設置的基礎上,充分結合院方在實踐中總結出的重點、難點進行專業課程改革。例如河南省某醫學專科學校創新采用了“1+1”的護理專業學時培養辦法,學生在校三年期間一半的時間用來進行校內的理論學習,而另外一半的時間參與到與醫院的合作培養之中,依照院方的指導與建議開展實踐練習。
3.合作雙方共同創建實踐基地
實踐基地是學生練習實踐操作的重要平臺,而通過學校、醫院雙方合作共建的實習基地通常既能夠滿足學校的理論教學,又能夠充分結合實踐需求,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除此之外,在實踐基地的創建過程中,院、校雙方可以共同承擔部分經費支出,從而減少其中一方的負擔,同時滿足基地更多的支出需求,將更多先進的、與護理實訓相符的設備及器材引入到實踐基地之中。
4.臨床課程教學由合作雙方共同承擔
在合作雙方共同完成高職護理專業的專業論證與課程設置后,應嚴格依照合作課程的設置,由院、校雙方共同開展臨床課程的教學。這一過程建議將“雙師型”教師重點引入到教學之中,由院方優秀的、具有較強教學能力的護理工作者擔任學生臨床課程的教學任務,幫助學生通過在醫院或實踐基地的實習、操作逐步掌握專業技能。仍然以河南省某醫學專科學校“1+1”課程為例,學生通過在醫院的一年半的實習經歷,在院方護理人員的指導下學習到了大量實踐方法、經驗,使自己的動手能力得到了較大提高。
5.教學管理與成果評價由合作雙方共同進行
在學生參與合作培養的一年半時間內,學生的學業測評及教學管理將不再僅由學校一方決定,而是由學校與合作培養醫院共同開展。通常情況下,該階段院方領導及指導教師的評價將占有50%~60%的權重,主要針對學生表現、參與度等進行評分。而校方通常僅對學生的理論學習及校內表現做出評價。雙方共同完成對學生的教學管理與成果評價。
6.合作創建實習機會,搭建就業平臺
高職護理專業校院合作人才培養方式其重點不僅在于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培養,還在于對學生實習、就業機會的創建,這也是關乎學生實際利益的一個重點。通過學校與醫院的合作,醫院可以為該校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就業機會,為學生提供實實在在的好處。而學校的學生由于在對應醫院有過一年半的現場實踐,因而對醫院有著更加深入的了解,若能參與到實際工作中,則能大大縮短就業之初的適應期,提高工作效率,這對醫院也是十分有利的。由此可見,校院雙方合作創建實習機會,搭建就業平臺是一種雙贏的人才培養模式。
7.合作開展教學研究
眾所周知,由于醫院護理工作者有更多的機會與病人進行接觸、溝通,故其通常具有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而校方教師則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理論的分析與研究之中,具有更加扎實的理論研討能力。因此,由校院雙方共同合作開展教學研究便能夠將理論與實踐進行充分的融匯、溝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職護理專業院校與醫院確定開展合作人才培養之后,建議雙方定期進行教學研究,不斷交流教學經驗,完善專業課程設置,從而使培養效果不斷地改善。
三"合作人才培養評價方法
1.基于學生滿意度調查的評價方法
學生滿意度調查是以學生為教學中心的一種評價方法嘗試,評價過程中,以學生對教師的滿意程度作為評價的主要標準。問卷調查通常設置10分、8分、6分、4分、2分5個選項,依次對合作培養教師的授課能力、課程內容豐富度、課后作業批閱認真程度等做出評分。為確保評價的客觀性及公正性,避免學生單純因個人好惡做出有失偏頗的評判,該方法僅作為合作人才培養評價方法的一部分,其權重通常占評價總體的30%~40%。
2.教師訪談的方法
該方法旨在通過教師對培養辦法的評價,及時了解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優勢及不足,在一個階段的合作培養結束后,針對這一階段培養的各個方面與教師進行交流、溝通,對教師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記錄和分析,在經驗、教訓的不斷總結之中提升合作人才培養方式的培養效率。
3.行業內橫向評價的方法
該方法通常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一是以學生在三年級參加的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為標準,綜合評判學生通過高職護理專業合作人才培養過程所取得的學習效果。若相比于傳統的培養模式,參與合作培養的學生其參考護士資格考試的成績有顯著提升,則證明該合作培養的方式是成功的、有效的。另一方面則通過學生就業后用人單位的反饋了解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效果。特別是對于到校方合作醫院就業的學生,學校可以在與院方開展的定期交流的過程中,針對就業學生的表現進行研討,對于學生表現較好的地方分析其培養過程中的經驗并繼續弘揚,而對于學生表現不佳的方面則認真探討培養中存在的漏洞,并在后期的教學中努力避免。只有通過這一反復實踐與探討的過程,方能真正實現合作人才培養效果的不斷提升。
四"結束語
總之,高職護理專業校院合作人才培養方式作為一種近年來逐步興起的新型培養模式,通過全國各地多所職業院校的嘗試目前已初見成效,并已建立起了一套較為完備的培養及評價方法。然而,由于該模式起步晚,可借鑒經驗少,因此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尚存在一些需要改進之處,需要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探索、完善,從而推進國內高職護理專業校院人才培養方式的不斷進步,并為國家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專業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馬如婭、董美蓉、李惠玲等.高職護理專業院校合作人才培養方式的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11(2):150~152
[2]何紅英.注重院校合作""提高高職護生綜合素質[J].中國當代醫藥,2012(33):128~129
[3]王銀燕、蔡聚雨.高職護理專業工學結合、院校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8):79~80
[4]唐紅梅.促進護理教育發展的策略研究[D].浙江大學,2012
[5]余劍珍.高等護理教育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