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獨立學院與普通高校錯層發展在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其中理論實踐教育一體化是培養的主要路徑。作為獨立學院的南京大學金陵學院在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中,努力打造一體化的理論實踐教學模式。以金融學領域的特點出發,從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目標,到應用型的教學培養手段,再到一體化教學的平臺打造,輔之師資養成、全面素質管理和國際化道路,系統地整合改造,在深化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關鍵詞】獨立學院""金融學""理論實踐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5-0027-03
一"獨立學院金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1.應用型人才培育的需要
獨立學院與綜合型大學教育的錯層發展使得獨立學院需要更關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國目前的工業化背景和大規模生產使得應用型人力資源變得稀缺,畢竟從事高層次研發、推動理論進步的人是少數的,社會經濟發展更需要一線的操作、技術、管理人才。金融作為21世紀朝陽產業,在我國打造金融市場一體化大背景下,金融人才緊缺、就業收入都不錯。其中金融產業對極高端人才,例如經濟金融產業宏觀規劃畢竟是少數,并非獨立學院的培養目標。大量金融直接從業人員,例如投資規劃師、證券分析師、證券操盤手、商業銀行柜臺人員、金融機構的客服銷售等,都需要金融應用型人才的專門培養。
2.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教學信息化是現代教育的象征,在金融教學領域,信息化和智能化在實驗教學上日益體現。經濟形勢瞬息萬變,金融學實踐教學的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為避免教學的閉門造車,需要大規模引入信息化實踐教學。在實踐的環境中教學有利于學生對真實市場的把握,對實際未來環境的認知。
3.符合教育學的基本規律
學生的認知如果來源于灌輸,則主動性和創造性都會受到制約。在課堂理論教學中,往往老師講述,學生被動接受,教學效果受制于教師主講水平、學生學習動力等。在實踐教學中,需要學生自主觀察、思考市場動因積極應對,學生必須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提高教與學的和諧程度。學生通過實踐教學發現個人知識體系的不足,從而提高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
二"金陵學院金融系理論與實踐教學戰略創新
金融學在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偏理論培養。從招生中可見,和大經濟系類似,文理兼收,南京大學學科人才培養系統中,主要課程包括宏微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國際金融、公司金融、投資學、金融市場、金融工程等,旨在從全面構建經濟金融運行的大環境、大系統、運作機理與規律等等。金陵學院金融系與南京大學商學院一脈相承,師資及資源共享是其最大的辦學優勢。南京大學商學院的中高級職稱教師在金融系代課和開設講座、論壇,幫助提高學生培養質量。同時,金融系自身教師隊伍中博士1人,博士在讀4人,多人畢業于海外高校,具備國際先進教學經驗。在2010年及2014年先后建立
先進的多功能實驗室,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獨立院校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要求。具體表現為:
1.復合——即復合型人才培養
通過設置模塊化課程,整合全學院優質資源,與信共、傳媒、外院、化院等院系合作,通過跨院系選課,培養有如下素質的人才:(1)適應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技術發展,具有深厚的經濟金融理論基礎,了解經濟規律對社會的作用;(2)有一定的金融實務工作技能,對金融領域運作有廣闊的認識;(3)理解國際、國內、政治、社會、經濟環境對金融運作的影響;(4)能以口頭和書面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熟練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計算機操作技能與一定的數理分析能力;(5)有較強的競爭、開放、創新、法制意識的“金融—信息管理”、“財經—新聞”、“金融—外語”、“工業企業資本運營”等方向的復合型金融管理人才。
2.應用——即應用型教學手段
努力整合網絡和社會業界的優質資源。首先通過完善金融試驗室功能,增強實驗課程的建設強化對學生的虛擬教學方式方法,以各種競賽形式,引導學生進行網上模擬交易、模擬業務管理等訓練,提升應用及管理的能力。實踐課程設置上重點突出專業核心課,例如國際金融學、投資學、公司金融學、計量經濟學等,優先配置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骨干教師。整個課程體系是有一個由淺入深、由局部到整體、由簡單到綜合的認識過程,因此在課程組織上由基礎理論開始,到核心知識構架,再到實踐教學配備的深入和發散的選擇,逐步展開,呈螺旋式上升,加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是通過引進金融培訓基地、組織調研、安排實習等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提升應用能力。
再次是拓寬專業資格認證培訓考試渠道,完善資格認證培訓考試的培訓條件,鼓勵學生通過專業資格培訓和考試提升應用能力。原開展過會計從業資格證、投資從業資格證、注冊咨詢工程師(RCE)、特許金融分析師(CFA)、金融風險管理師(FRM)、國家理財規劃師等的資格考試的培訓講座,為學生獲取各類相關專業資格認證創造便利條件。
3.平臺——即應用教學、科研、實踐平臺的硬件建設
主要包括金融試驗室建設、產學研合作的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建設、學生實訓基地建設、應用型金融學專業系列教材建設等,從而夯實應用型金融管理人才培養的基礎條件。
目前學校實驗室平臺已搭建完畢,實訓基地建設、教材建設正在推動中。產學研合作研究所上臺中小企業生態研究中心,中心每年安排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社會調研,通過一手數據分析發布“江蘇中小企業景氣指數”,是高校應用型研究、服務江蘇社會經濟發展的標志性成果。項目參與提高了師生研究水平,為學校、地方、企業發展提供智庫效應,是產學研應用型人才深度培養的探索發展道路。
結合師資引入,特別是企業—學術的雙師型人才引入及培養機制、學生全面素質管理培養和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金融系自專業設立以來,一直在省獨立學院同類專業評比中排名領先,培養了一批系統掌握現代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具有扎實的金融學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專業人才,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等金融機構和各類經濟管理部門從事金融實際操作和管理工作。
三"理論實踐教學一體化戰略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理論與實踐教學學分設置沖突
目前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實踐教學學分比重占全部總數的15%以上。例如公司金融學,3個學分,周課時3節,共17周,講授占15周,實踐占2周,但是實踐教學周數是從原17周理論講學中擠出來的。由于課程本身理論教學任務比較重,導致教師在理論教學時比較趕進度,被迫減少課堂練習和提問等環節;而實踐課程教學時間又不夠用,教學時間內只能指導學生如何在市場中抽取公司研究資本結構、成本或者股利政策等,大量的工作只能安排在課后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對實踐過程控制較難;對實踐結果的評價來源于學生的調查報告,相對單一。
2.實踐教學師資培養有一定難度
專業教師每人負責1~2門專業課程,教師間課程重疊較少。因此,教師對實踐教學的把握只能靠自我完善,較難批量培養。每門專業課配備實踐內容由負責教師自主設置,因此不同學科背景、不同從業經驗的教師對實踐課程的把握就不一樣。雖然學院近年來多次安排教師培訓,鼓勵教師進修,但主要是學術方面的。安排教師去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參觀,但是難以讓他們在相應公司有長時間學習和掛職鍛煉的機會,主要是通過引入客座教授機制,邀請對象包括國內外高校的學術帶頭人、金融機構的負責人、業務員,著名企業市場部、財務部門負責人等,以講座和指導的形式,提高專業與市場的契合度,但是較難安排“雙師”有一定時間長度的系統性教學。
四"深化獨立學院金融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的思考及展望
一體化教學體系需要整合人才培養計劃,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以更好地應對市場需求。需要深化課題體系改革,在理論實踐類課程的配備上不能偏頗,要統籌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編制4年制實踐教學培養計劃,深化實踐教學改革,統籌學分學時分配問題。
師資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鼓勵教師學術進修的同時,還應積極創造條件實現教師的帶崗掛職。在充實師資力量中,要側重相關工作經驗的同等學歷人才,后續培養其教學技巧。舉辦一些實訓比賽,請相關機構工作人員來參與互動評價。學院需繼續對實踐教學進行長期投入,切實做好教學改革的全面升華,積極向應用型教育轉型。
參考文獻
[1]謝太峰.金融實踐教學與應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3(5)
[2]郭慧文、孫琴月、鄭海榮.加強金融專業實踐教學,培養應用型金融人才——福建農林大學金融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
[3]王藝靜.高校金融專業本科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的思考[J].甘肅科技縱橫,2012(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