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教學所用的故事《青蛙的新家》為例,論述了讓幼兒在情境中對話,積極表達情感;讓幼兒在開放的設計中思辨,張揚個性;讓幼兒多通道的創想,獨立創造思考。
【關鍵詞】情境""思辨""課例研究
【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5-0122-03
一"教學背景
情境是指老師和幼兒共同建構的場域,知識與技能鑲嵌其中,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從而引起幼兒熱烈的學習情緒,伴隨著愉悅狀態的操作、表達等,幫助幼兒更好地獲得智慧。它是一種有情之境,活動之境,是充滿美、智、趣的綜合的空間。
創造力是根據一定目的,運用一切已知信息,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品質。幼兒的創造力一般表現為好奇、多問、想象豐富、有新穎獨特的見解和做法、喜歡與眾不同、好表現、有探索精神、觀察敏銳、思維靈活并且發散性強等。
情境是促進兒童創造力發展的理性環境,具有情境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我們不只要幫助幼兒建立豐富的環境,還需要讓他們積極參與其中,以“幼兒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幼兒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以綜合發展幼兒的能力素質為宗旨”。
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在交往運用中發展起來的,更離不開生動的語言情境的創設。如何創設情境滲透創造教育,充分調動起幼兒的語言創造欲望,從而讓他們的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創造性思維品質得到發展、創造性個性品質逐步養成呢?下面以大班語言活動《青蛙的新家》為例談一談。
二"設計意圖
《青蛙的新家》是個充滿智慧和驚奇、充滿美好期待的童話故事。活動中教師通過創設輕松的帶有無窮樂趣又出新出奇的角色表演情境,確定了以多個開放性問題讓幼兒“推測買賣泥潭的結果”為活動主線,“幫助青蛙設計新家園”為重難點,力求提供給幼兒暢所欲言的對話情境,提供多個有趣曲折的辯證環節為思辨支架,使幼兒走進神奇的想象世界盡情創想,表達出豐富的內心感受與體驗,體驗到語言交往成功的喜悅。
因此,設計的活動目標為:(1)嘗試用完整的語言創造性地講述改造泥潭的方法,體驗青蛙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2)能圍繞買賣泥潭、創造新家的話題大膽推測,表達自己的見解。所做的準備是以簡約的理念創設爛泥潭的情境,角色扮演所需的頭飾、多媒體課件、投票、設計圖紙等材料。
三"活動過程
1.爛泥潭情境中了解角色——青蛙的家,對話猜測青蛙對爛泥潭的看法
第一,老師扮演青蛙出場:小朋友們好!我是誰?對了,我是你們的好朋友青蛙。
第二,介紹情境:你們知道我的家在哪里嗎?我的家在鄉下的一個泥潭里。
第三,參與猜測:你覺得我喜歡爛泥潭這個家嗎?為什么這么認為?
環節自評:爛泥潭簡約的情境、青蛙介紹家的方式和看似隨意的相邀猜測、想象,是調動孩子積極情感的用心之處,為第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成功引發了幼兒對“爛泥潭”的好奇心和表達欲望,鼓勵了幼兒大膽想象和表達。
————————————————————————
*"南通大學王燦明教授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情境教育與兒童創造力發展的實驗與研究”(編號:BHA120051)的子課題“情境教育影響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實踐研究”
2.參與討論買賣泥潭的決定,思辨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一個問題:你覺得我賣掉泥潭搬到城里去住的想法好不好?贊成還是反對?為什么?
幼兒自選到笑臉、哭臉標記處投票,比票數,說理由。
環節自評:接著上一個喜歡不喜歡的話題展開深入討論,為第二個開放性的問題。此刻,作為老師應給予足夠的支持,提供給幼兒足夠的時間,讓幼兒自由自主地發表意見,并不肯定或者否定幼兒討論的結果,而是鼓勵幼兒積極地交流自己意見,符合兒童的心理需求。不同的意見充滿挑戰和趣味,幼兒在語言的變化中發展思維,又在思維的發展中習得語言,獲得思維和語言的共生和共長。
第二個問題:誰會想買爛泥潭?如果我想賣爛泥潭,誰會來買?為什么?
環節自評:進行第三個開放性問題“誰買泥潭”的深入討論,引導幼兒從動物的居住環境、習性喜好等方面上進行大膽猜測,鼓勵幼兒合作商量、合理想象。經過以上三個開放性問題,幼兒熱烈討論、交流、反駁、猜測、思辨,過程豐富而精彩。
3.青蛙表演故事前半段
協同做廣告:動物們還不知道我想賣泥潭,請支持我賣泥潭的幫著做做廣告,一起喊——賣泥潭啦!"賣泥潭!誰來買我的爛泥潭?
初次傾聽觀看故事表演。
環節自評:讓幼兒協助賣泥潭是很有親和力的情境設計,集體喊廣告營造了很好的參與氛圍,使幼兒產生責任感和內驅力,老師再以豐富的表情和動作表演了故事前半段,為幼兒多通道理解故事文本做了準備,也為幼兒后面的模仿創作做了伏筆。
4.理解故事前半段、創想續編后半段,大膽表演,參與設計
第一,青蛙有表情地表演講述故事的前半段至鴨子角色,用標記幫助幼兒理解故事脈絡。
學習看標記表演講述青蛙賣泥潭給老黃牛的過程和青蛙對泥潭的改造。
貼問號標記:第一個來看泥潭的是誰?請你用動作學一學它。
句式:他是怎么說的?
貼青蛙標記:青蛙聽了是怎么做的呢?
集體分角色扮演老黃牛、小青蛙交往賣泥潭。
學習看標記表演講述青蛙賣泥潭給小鴨子的過程和青蛙對泥潭的改造,過程同上。
環節自評:為促進幼兒對作品的深層次理解,教師用問號標記和青蛙標記理出了脈絡,幼兒在標記脈絡的引導下以故事中的語言回應提升回答,發揮想象扮演角色,在自由、寬松、愉悅的動態式閱讀中舒展自己,自始至終在情境和交往中豐富對作品中人物的了解,留下了想象和創造的印跡。同時,兩個簡單標記又為下一環節幼兒的自我創造講述提供了支架。
第二,情境中為青蛙設計改造泥潭的圖紙,并根據標記的提示在青蛙與動物的互動表演中創造性地拓展續編。(1)討論:還有哪些動物也可能來看我的泥潭?他們會覺得泥潭里還少什么嗎?我又該怎么做呢?(2)出示設計圖,青蛙邀請幼兒幫助設計。(3)自主畫圖設計、自主講述。(4)個別幼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
環節自評:新的問題情境保持了幼兒對青蛙買賣泥潭的深層興趣,幼兒不斷深入思考,為青蛙改建新家畫圖,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創想。設計、畫圖、講述、表演等多通道多形式的創造,能夠保持幼兒持久的興趣和注意力,愉悅心情,體驗了創造的快樂。
5.完整欣賞配樂動畫故事《青蛙賣泥潭》,感知故事的奇妙結局
第一,投票猜測故事結尾:泥潭賣掉了嗎?
第二,完整欣賞動畫故事《青蛙的新家》。(1)欣賞故事PPT,提問:我最后賣了泥潭嗎?為什么不賣了呢?(2)在音樂《快樂的小青蛙》中去青蛙的新家做客。
環節自評:故事的結局大大出乎小朋友們的預料,一次次的推測引發了他們一次次的思想碰撞,峰回路轉的結局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所有人跟青蛙一起豁然頓悟,不再為了賣而創造,而要創享美好生活,給了幼兒一種全新的創造思維體驗,將情感推向了最高潮。
四"教學路徑反思
首先,讓幼兒在情境中對話,積極表達創造的情緒。良好的情境,是人們發生興趣、產生聯想的物質基礎,情境讓幼兒交往、實踐,拓展了幼兒思維的深度。老師通過背景營造、圖畫描繪、戲劇表演、語言描繪等“形真、情深、意遠”的情境的創設,運用一個個精心設置的問題情境,巧妙地把幼兒帶到了故事“現場”,師幼共同融入情境,促進了師幼情感的交融。幼兒在與青蛙角色的對話中,同時調動多種感官,增強了其對形象的感受,縮短了與故事的距離,自然地把觀點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敢想敢說,既得到了情感的愉悅又受到了智慧的啟迪。
其次,讓幼兒在開放的設計中思辨,張揚創造的個性。在開放性教學中,沒有標準答案的開放性問題都經過精心設計,注重幼兒能力發展的“螺旋式上升”,培養、開啟、挖掘了幼兒的語言創造能力。幼兒在與情境、角色的互動中進行歸納,以語言放飛真情,在辯論中得到啟迪和自省,思維能力在“交鋒”中得到提高,不僅培養了思辨性,還使他們為青蛙的爛泥潭所進行的思維歷程,達到了思維的多元化和深刻性,又不乏個性的張揚。幼兒經過比較、想象、拓展、究因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體現了思維的順向與逆向、質量的高和低,在逐層深入的大膽猜想中幼兒自主思考、暢所欲言,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想法。盡管教學中“賣”與“不賣”的“辯論”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辯論,但它在發展幼兒思維、彰顯個性、啟迪智慧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最后,讓幼兒多通道地創想,獨立創造性地思考。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兒童時期是想象力表現最活躍的時期,積極豐富的想象能使幼兒更好地理解語言,領悟內涵,更好地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間,設計一定的問題,引導幼兒進行想象,通過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畫一畫等活動,多通道挖掘發展想象力的因素。幼兒有了之前表演、圖畫、語言等學習的積淀,多通道多手段地參與創想、遷移生活經驗,以鞏固故事中習得的語言結構經驗,是一種活動的延伸與提升,是一種養成認真研讀、深入理解的良好習慣的過程。他們獨立思考,產生個性化的理解,自信十足,答案豐富多彩,思維向多元擴展,享受著童年學習的快樂。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