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高校社會捐贈的規模愈來愈大,且具有捐贈方式多樣化、組織健全與管理規范、募捐范圍廣泛、政府政策導向效果良好、募捐與投資有機結合等特點。捐贈促進了美國高校的發展,營造了社會捐贈文化氛圍,能提升高校實力、健全籌資管理制度、培養學生對學校的感情,有利于建立社會捐贈的長效激勵機制。
【關鍵詞】美國高校""社會捐贈""啟示
【中圖分類號】G6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6-0006-03
10多年來,我國高校進行了大規模的擴招、增設專業、更名以及合并等一系列改革工作,高校規模日益擴大,在校生人數已接近3000萬人。高等教育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歷史性跨越。隨之,高校經費來源單一、經費不足,成為我國許多高校跨越式發展的瓶頸。相比之下,美國許多高校采用多渠道、多方式籌資模式辦學的經驗與做法,特別是籌集社會捐贈資金助學,值得我國高校學習與借鑒。
一"美國大學社會捐贈的特點
高等教育的社會捐贈是指捐贈人為資助高等教育事業,自愿將其擁有的財產贈予高等教育機構處分或管理使用,是一種公益性行為。美國大學社會捐贈主要有以下特點:
1.捐贈規模愈來愈大、捐贈主體多元化
據統計,1994年度,美國高校所獲得的捐贈收入為123.5億美元。2005年度,美國高校所獲得的捐贈收入為256億美元,其中,校友捐贈占27%,非校友個人捐贈占19.5%,企業捐贈占17.2%,基金會捐贈占27.3%,教會的捐贈占1.4%,其他機構捐贈占6.8%。
2.社會捐贈方式多樣化
按捐贈的承載物分,美國高校社會捐贈有現金捐贈、有價證券捐贈、不動產捐贈、不動產所有權捐贈、有形資產捐贈、遺產捐贈、壽險捐贈、信托捐贈等。按捐贈方式不同,分為“直接捐贈”和“計劃或延期捐贈”兩種。前者是指從捐贈者承諾捐贈到大學收到捐贈之間,只經歷極短時間,包括現金或支票、信用卡、有價證券、配套捐贈等;后者是指捐贈人承諾在一定時間后兌現,包括遺產捐贈,人身保險捐贈以及養老資產、不動產捐贈等。
3.組織健全,管理規范
在組織方面,美國高校大都設立了負責管理社會捐贈的籌資委員會,并建立了由副校長負責的學校籌資機構。學校發展辦公室的人員基本上都是專業人員,他們當中的許多人都獲得了專業認證,其主要任務就是為學校籌資并與外界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學校發展辦公室一般下設資金管理、風險管理、財務管理等機構;發展辦公室有嚴格的規章制度,規范學校捐贈的接收、審核、估價等環節和程序。高校校長是學校籌資的提倡者和戰略專家,并負責制定募捐計劃,確定任務,進行領導與組織。高校籌資委員會成員、董事在籌集捐贈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本人對學校的捐贈也占有較大的比例,因此在募捐時可有說服力地邀請他人參照他們的做法,為高校捐贈。
4.募捐范圍廣泛
美國高校既考慮本國的捐贈者,又關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捐贈者;既考慮私人捐贈,又重視組織機構的捐贈。例如: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不僅在東京雇用了兼職籌資人,而且還在中國香港、臺灣以及日本、泰國、韓國等地建立校友會,積極開展募捐活動。
5.政府政策導向效果良好
為鼓勵更多的組織與個人將巨額財富捐贈給高等教育,美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一是美國政府對捐贈教育事業的企業和個人免征相應的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遺產稅等;二是制定特殊政策,鼓勵社會團體或個人向高等學校捐贈。這些政策都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
6.將募捐與投資有機地結合起來
美國多數高校都成立了大學捐贈基金,基金會聘請了具有投資頭腦的金融專家,具體負責捐贈基金的投資、運作,從而產生收益,使捐贈資金增值,以滿足學校發展的需要,實現長遠的戰略目標。例如,耶魯大學捐贈基金,從1985年的近20億美元增長到2007年的近230億美元,以年平均17.2%凈收益率,使耶魯位居一流大學捐贈基金收益排名的榜首。如此驕人的業績,為耶魯在教學、科研、吸收優秀生源和知名教授以及創建優質校園環境方面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二"社會捐贈對美國高校發展的影響
1.保證了美國高校的獨立性以及學術自由
大學的獨立性需要有相對獨立的財政基礎。一些大學過度依賴政府撥款生存,其獨立性與學術自由自然會大打折扣。與政府財政資助相比較,社會捐贈具有非計劃性、非政府性和靈活性等特征。社會捐贈在大學經費中所占比例越大,大學對政府撥款、學費收入以及其他外部資金的依賴性就越小。由此,大學就可以避免許多外界強加的不合理要求,獨立而自由地開展學術研究,維持大學的價值觀和辦學宗旨。高校的獨立性與學術自由,可以使大學擁有較高的社會聲譽,能更加吸引社會資金的大量流入,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2.為美國高校提供了穩定、永久的資金來源
社會捐贈基金,具有長期性、穩定性、投資回報率高等特點。相比之下,政府撥款及學費收入則具有不穩定性的特征。強大而穩定的捐贈基金會減少大學對財政撥款和學費收入的依賴,降低大學收入的波動性,實現長遠的發展目標。例如,耶魯基金每年對大學總預算的貢獻率從1985年的10%,增加到2009年的45%;一般私立學校也可達到15%。當出現財務危機時,捐贈基金也可為大學提供急需的經濟來源,從而渡過暫時的財務難關。
3.有利于吸引與激勵優秀人才
優秀的師資隊伍,是大學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大學捐贈基金規模越大,就越有能力吸引優秀教師人才,打造優秀的師資團體。同時,設置教師發展基金,或者用捐贈基金設置教授崗位,會減輕大學財政預算的負擔,也會提高教授職位的社會聲譽。對教師的激勵,不僅意味著教師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職位的穩定,也意味著教師將同等或加倍付出以及對學術執著的追求。
吸引優質生源,也是大學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基礎。除從學費收入中提取一部分外,大學管理層還可以從捐贈基金中拿出一部分資金設立獎學金,吸引優秀學生報考該大學,也可以激勵在校大學生勤奮學習。獎學金還可以緩解貧困家庭的壓力,實現社會資源的再分配,提高高等教育的公平性與效率,有利于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4.改善辦學條件,創造優質校園環境
擁有強大的捐贈基金,美國大學管理層從中提取一部分資金用于教學、實驗設施的建設,以及設備的更新、改善辦學條件。如,修建教學樓、工程實驗樓、專業實驗室等,也可用于教學輔助設施的建設。捐贈基金還可以用于擴大校園面積、綠化校園環境,還可為學校開展各種文體活動與學術活動提供資金來源。
5.有助于開展科學研究,提升大學整體質量
開展科學研究、在同行中處于領先地位并取得突破性甚至是革命性成果,是美國研究型大學辦學的主旨。捐贈基金可以在各個研究領域資助科研人員大膽創新,開展一些不受限制的創新實驗和前沿性的科學研究,以求取得突破。一是用于資助在某個科學領域有突出貢獻的教授和他的團體;二是資助有前景的科研項目;三是資助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啟動科研項目,進行大膽創新。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告》雜志每年對美國的大學與學院進行一次評估。評估結果發現,大學排名越靠前,其捐贈基金的規模也就越大。也就是說,捐贈基金的規模與大學整體質量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高水平、高知名度的大學可吸引并得到更多的捐贈基金;規模大的捐贈基金可幫助大學提高自身水平,從而取得更大成就。
三"美國高校社會捐贈對我國高校的啟示
第一,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積極營造我國高校社會捐贈的良好文化氛圍。社會捐贈屬于道德范疇,歸屬慈善行為。道德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和無窮的。一個缺乏關愛弱者的社會,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道德影響力;一個缺乏社會捐贈大力支持的國家,不可能真正成為教育強國、世界強國。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尊師重教、扶貧濟國、回報社會、造福桑梓,是社會捐贈的道德基礎,也是企業和個人從事社會捐贈活動的精神支柱。我們應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對于慷慨解囊、樂于奉獻教育事業的義舉和善舉要進行宣傳和表彰;授予捐贈人榮譽稱號,以捐贈人姓名命名捐贈學校或建筑物等方式營造整個社會良好的教育捐贈文化氛圍。
第二,大力提升我國高校實力與聲譽。美國高校社會捐贈表明,大學整體質量、聲譽與捐贈基金規模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國高校在招生、專業建設、教學、科學研究、引進優秀師資等各方面應該加大投入、加強管理,提高質量和聲譽,將學校打造成品牌大學。品牌大學自然會產生品牌效應,吸引捐贈者的眼光,成為社會捐贈的理想對象。捐贈規模也會隨著時間推移愈來愈大。同時,我國高校質量、自身實力與聲譽的提升也是對社會捐贈最好的回報。
第三,明確高校校長籌資職責,建立高校籌資機構與健全籌資管理制度。大學校長除了要具備較高的學術水平和管理才能之外,他們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盡可能地為學校爭取更多的捐贈資金。我國高等教育主管部門也可以嘗試把社會捐贈數額作為考核大學校長業績的一項重要指標,以此提高校長們對社會捐贈的重視。在開展募捐活動過程中,學校應建立專門籌資機構,聘任專業人員開展籌資工作,制定與完善各項籌資管理制度,規范籌資行為,提高社會捐贈的管理水平;制定明確的籌資目標與詳細的募捐計劃;合理透明地使用捐贈資金,及時詳細地披露捐贈資金的使用情況等。
第四,充分利用校友資源,培養在校生對學校的感情。校友是高校向社會輸出的產品和成果,是學校的活廣告。校友捐贈是評價一所大學聲譽的重要指標之一,是學校經費的重要來源。我國高校應設立校友會,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建立畢業生信息庫,并隨時更新校友信息,保持與校友的持久聯系,培養與校友的感情。籌資機構應通過分析校友的特點、了解校友狀況來鎖定目標群體,以增加籌資的針對性,提高籌資效率。研究表明,在校生對學校強烈的歸宿感、較高的價值評判和滿意度會增加學生畢業后與學校的聯系和對學校的捐贈。因此,我國高校應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感恩教育,培養與在校生的感情,提高他們的滿意度,以爭取獲得未來的捐贈。
第五,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建立我國社會捐贈的長效激勵機制。首先,我國應加強法律法規建設,盡快制定社會捐贈的母法——《慈善事業法》,從法律上統一規范慈善事業的性質、組織形式和具體的運行程序,并通過政府與社會監督慈善組織的運行。其次,政府應加大社會捐贈的稅收優惠,建立社會捐贈的激勵機制。借鑒美國的做法,政府應適當提高教育等慈善捐贈稅前扣除的比例,特別是個人公益性捐贈的比例。如達到個人應稅所得的60%或70%,誘導富人積極參與社會捐贈,發揮非營利組織的慈善作用,促進教育發展。第三,適時開征遺產稅。實施高遺產稅是發達國家捐贈習慣形成的最有力的推動器。不少捐贈者認為,與其繳納高額遺產稅,不如捐給社會公益事業,留個好名聲,流芳百世。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在適當時候開征遺產稅與贈予稅,可促使富裕階層為教育等慈善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佟婧、燕凌、洪成文.耶魯大學捐贈基金成功運作之道[J].高教探索,2012(3)
[2]梅芳.捐贈基金對美國大學發展的影響與啟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7(5)
[3]謝永超、楊忠直.大學捐贈基金的功能分析及啟示[J].社會科學家,2008(12)
[4]羅公利.社會捐贈與高教成本分擔[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
[5]楊倩.美國高等教育的捐贈及其啟示[J].紡織教育,2009(3)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