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輔導員與班主任隊伍建設是高職院校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證。2012年山東省高校工委開展了“兩結合”試點工作,作為高職院校的代表,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承擔了試點任務,通過近兩年的研究與實踐,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關鍵詞】輔導員""班主任""學生管理""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6-0023-02
當前,我國正處在市場經濟日益繁榮、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多元化思想并存的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諸多挑戰。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自2012年9月起承擔了山東省高校工委專職輔導員與兼職輔導員結合、輔導員與班主任結合的“兩結合”試點工作,學院結合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和學院師資隊伍現狀,積極探索輔導員與班主任結合的學生管理機制,取得明顯效果。
一"準確把握高職學生思想特點,認真分析學生管理現狀
根據調查,當前我院在校生均為“90后”,他們的思想狀況和心理狀況更加復雜化和多樣化,體現在:思想主流上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廣大同學擁護黨的領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滿自信,高度關注與國家和民族利益相關的大事,并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自信心;他們思維活躍、視野開闊,善于用網絡獲取信息,有獨立思考能力;他們自我主體意識較強,勇于表現自我,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但是,他們是非辨別能力稍差,易受各種錯誤文化思想的滲透和侵蝕,部分學生公德意識淡薄,道德認知與行為表現存在不和諧性;有些學生利益觀發生偏差,重物質利益、輕政治信仰,重金錢實惠、輕理想追求,重等價交換、輕無私奉獻,等等。
高校是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陣地。但長期以來受急功近利等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著片面追求技能訓練、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的現象,學生日常教育與管理的力量還比較薄弱,培養出來的學生體現出“四有四缺”的特點,即:有知識缺修養、有技能缺思想、有技術缺理論、有熱情缺毅力。以我院為例,在開展試點工作以前,從事學生日常管理與思想教育的力量就比較薄弱,學生管理工作隊伍主要由學生處、團委、系部學管人員組成,其中34名專職輔導員承擔了包含學生思想教育、班團建設、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獎助學金評審、心理輔導、日常事務管理等具體工作,任務繁重雜亂,疲于應付,特別是在對學生的學業指導、就業指導等方面顯得力不從心。
二"選聘班主任,明確班主任與輔導員的工作定位
壯大學生管理隊伍的力量是開展學生日常教育與管理工作的基礎。2013年起學院為每個班級選聘了以專業教師為主的兼職班主任,增強了學生管理隊伍的力量。
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明確了輔導員與班主任的工作定位和職責: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是班級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是促進大學生全面成才、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主要負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班集體建設、行為養成教育、安全教育、日常管理與服務、學生工作研究等方面的工作。班主任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是班級學風建設、學生學業教育與管理、職業生涯設計和指導的第一責任人,是促進學生牢固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圓滿完成學業、成功擇業就業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主要負責班級學風建設、學生學業指導、科技競賽、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和服務等方面的工作。
輔導員與班主任的協調合作是開展學生日常教育與管理工作的重點。二者同為學院學生工作的重要實施者,具有相同的工作對象,在工作職責上有交叉在所難免,處理不好,就容易出現學生教育工作的“盲區”,或者無謂的重疊導致的多重領導、多頭管理等現象。學院明確要求輔導員與班主任要注重工作配合,發揮“1+1>2”的功效,在工作中既各司其職又通力合作,針對學生中出現的新思想、新問題要共同商討,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真正為學生提供服務。
三"精心設計、搭建載體,促進協同育人
針對高職學生在學習主動性、自我控制力、個體學習能力等方面較差,職業生涯規劃、心理自信等方面與本科生存在較大差距的特點,學院于2013年全年開展了“學風建設”專項活動,確定目標任務,采取有效措施,要求達到五個“明顯變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曠課現象明顯減少、考風考紀明顯好轉、學習成績明顯進步、學生職業能力明顯提升,推進我院學風建設再上新臺階。
配備班主任后,課堂管理的相關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負責,輔導員的管理重心向公寓轉移,學院積極打造以學生公寓為主陣地的大學生“第三課堂”,開展了“建設和諧家園”專項活動,活動以輔導員為主導,發揮學生組織的重要作用,教育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通過聘任宿舍導師,創建系部宿舍專題網站、創建系部品牌宿舍,建設公寓文化長廊,舉辦讀書角和雅舍評選、國學論壇,開展學習沙龍、素質拓展、陽光使者進公寓等系列活動,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增強安全意識和法紀觀念,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職業素養。
學院以“牽手文明,共筑和諧”為主題,從宿舍文明、課堂文明、餐廳文明和儀表文明四個方面入手,開展大學生文明修身工程,并建立了大學生文明素質教育長效機制,確?!拔拿餍奚砉こ獭比〉脤嵭?。
由于班主任多數是專業教師,有的直接給所帶班級學生上課,因此在引導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學院圍繞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搭建了“科技普及、技能競賽、項目研究”三個大學生科技創新平臺,深入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工程。每年開展大范圍、多工種的職業技能大賽,并組織有學院專項經費支持的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研究。
學院推行“第三本證書”制度,為每名同學建立大學生素質成長檔案,全程記錄在校的成長歷程,內容包括學生參加文體活動的表現、參與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情況、擔任學生干部的履歷、各種表彰記錄等。通過翔實記載大學三年素質成長履歷,引導學生行為習慣逐漸由他律變成自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加強隊伍培養,建立保障機制
加強輔導員與班主任隊伍保障機制建設是開展學生日常教育與管理工作的動力。學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輔導員與班主任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將輔導員與班主任的培養納入師資培訓規劃和培養計劃,建立了上崗培訓、日常培訓、職業培訓、專題培訓等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體系,鼓勵輔導員、班主任考取心理咨詢和就業指導等方面的專業資格證書。
學院進一步明確輔導員的雙重身份,打通輔導員評聘職稱或行政定級的渠道。專職輔導員根據教師系列職稱評審的標準和要求,可按初級、中級、高級評定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或其他相關學科的專業技術職稱,同時設立副科級、正科級、副處級輔導員崗位。
為鼓勵專業老師擔任班主任,學院將班主任工作經歷列為教師職稱評審的必要條件,明確了班主任的選聘程序,規定了班主任工作量的計算辦法。
開展量化考核是做好學生日常教育與管理工作的保障。學院本著以學生為本、突出工作實績的原則,制定輔導員與班主任工作考核辦法,量化賦分由工作規范、履行職責、學生民主評議、系部評議和其他加分五個部分組成。除了召開班會、每周累計一天坐班時間等工作規范以外,三個年級的班主任在考核指標上有所側重,一年級重養成教育,二年級重科技創新,三年級重就業指導。為切實加強學風建設,學院還將學生出勤情況、學生考試成績列為輔導員、班主任共同的考核指標。
五"全員育人的格局基本形成,育人效果凸顯
試點工作開展近兩年來,學院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明顯效果,體現在:(1)全員育人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學院形成了由34名輔導員、178名班主任、55名聯系領導、12名學生處團委工作人員和15名系部學管人員組成的育人隊伍,占到全體教職員工的75%。專業教師擔任班主任,加強了育人工作的自覺性,將“育人”工作滲透到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與“教書”工作相得益彰。(2)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得到拓寬。學生由原來的平均一周在教室或輔導員辦公室見一次輔導員,改為天天能在公寓、課堂、實訓室、學生活動室甚至是操場、食堂見到輔導員或班主任。輔導員班主任與學生同學習、同生活、同成長,大大提高了教育的實效性。(3)基礎文明狀況大有改進。學生的到課率和學習熱情明顯提高,課堂秩序大有改善,宿舍衛生有所進步,晚歸、夜不歸宿等違紀現象明顯減少。(4)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得到提升。班主任老師的專業特長得到充分發揮,引導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取得突出成效,學生參加技能大賽和學生課題研究的興趣提高并取得了標志性的成果,在“挑戰杯”及全國、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成績突出。
參考文獻
[1]袁偉菊.高校專職輔導員與兼職班主任隊伍建設探析[J].懷化學院學報,2006(10):181~183
[2]張廣傳、袁媛.高職院?!?333”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體系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4):198~199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