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經久不衰的話題,它是課內學習的延伸和拓展。然而,觀察我們當下的閱讀教學,會發現學生課外閱讀氛圍不濃、閱讀興趣不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和閱讀能力也大打折扣。筆者覺得要真正實施開放的語文教學,才能將課內外有機結合,互相促進,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興趣閱讀""廣泛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6-0090-02
課外閱讀是課內學習的延伸,課外閱讀的培養是建立在課內學習的基礎之上的,然而,現在學生課外閱讀的氛圍不濃,閱讀興趣不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和閱讀能力也隨之大打折扣,其根本原因是我們在認識上有所偏頗:認為課內教學才是硬指標,課外閱讀只是軟指標;課內教學必須抓牢,課外閱讀可以一般響應;課內教學才是務正業,課外閱讀只是“看閑書”,在錯誤認識的指導下,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在所難免。因此,我們要真正實施開放的語文教學,將課內外有機結合,互相促進,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甚至是學生的整體素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里應外合,興趣閱讀
試想,學生若沒有閱讀興趣,談何閱讀習慣的養成、閱讀方法的掌握和知識養分的汲取呢?毫不夸張地說,閱讀興趣的喪失,是課外閱讀的最大敵人。孔子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做任何事情,興趣是多么的重要。筆者結合自身實踐,覺得要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第一要務就是里應外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1.營造氛圍
第一,教師示范。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課文《師恩難忘》中,大作家劉紹棠眼里的田教師,通過循循善誘將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如春雨點點播撒在學生的心頭,滋潤著劉紹棠的心田,使作者走上了文學之路。我覺得,我們首先要做個讀書人,有每天閱讀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學生閱讀的引領者。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妨多做幾回“田老師”,用自身的讀書經歷、閱讀感受在學生的心田播下閱讀的種子,讓閱讀在學生的心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第二,家庭熏陶。家庭的熏陶是營造課外閱讀氛圍的重要因素,陶行知先生認為:“熏陶和督促兩種力量比較起來,熏陶尤為重要。好學是傳染的,一人好學,可以染起許多人好學。”針對目前家庭教育中對課外閱讀另眼相看的現狀,我們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會、下發告家長書等手段向廣大家長宣傳,努力營造家庭閱讀氛圍,引導家長在子女面前樹立閱讀的榜樣。
2.培養興趣
如果說教師示范、家庭熏陶是激起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外因,那么學生對閱讀有強烈的渴求,能主動閱讀則是內因。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深處。”所以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教師應不斷觸摸學生的興趣點,找準學生產生共鳴的興奮點,放大課外閱讀的快樂源,從而激起和保持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持續熱情。另外,從教育心理的角度看,學生的閱讀興趣取決于閱讀過程的情緒色彩。蘇霍姆林斯基在《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中指出:“如果一個人渴望讀書,閱讀的時刻給他帶來歡樂,那么所讀的東西就會深印在他的意識里。精神高漲的狀態、研讀書籍時的喜悅——這些(用形象的話來說)是一個強大的杠桿,用它能夠把大塊的知識高舉起來。在這樣的情緒狀態中,不隨意識記是特別積極的。”每當我們回憶自己閱讀過的書時,會發現只記得那些震撼你心靈、滿足好奇的讀物,換句話說是那些我們所感興趣的讀物會印象深刻,其余如強迫的閱讀則會忘得一干二凈。
二"引水入渠,廣泛閱讀
要讓學生從課外閱讀中有所收獲,就必須保證學生有閱讀的“源頭活水”。而今市場上的書可謂浩如煙海,但也良莠不齊、魚目混珠,面對各色的書,學生無從下手。看看周圍學生的書,不是圖片精美“好看”的書,就是幽默滑稽“好笑”的書。許多學生為看書而看書,只求感官刺激,不求閱讀質量,只讀圖不讀文,只重情節不重語言,只圖快不圖精的現象比比皆是,因而教師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引水入渠”工程時,還應講求“水”的質量。
1.讀范文
現行蘇教版教材語言優美,富有情趣,是學生進行閱讀的好例子。教師應重視平時的閱讀教學,使學生在范文的引導下舉一反三、一舉多得。
2.傳美文
由情境教學創始人李吉林老師主編的《小學語文新補充讀本》及語文課標所規定的讀物理應成為學生課外閱讀美文的首選。《小學語文新補充讀本》既是教材的補充,又是教材的一種發展,更是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的自然延伸,學生人手一冊,便于教師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如教學《在大海中永生》一文前,教師可先讓學生利用讀本進行課前的鋪墊性閱讀,了解偉人鄧小平爺爺的豐功偉績,有助于學生對文章主旨的把握:又如教學《三顧茅廬》后,結合練習中的成語.對學生進行延伸性閱讀,品讀名著《三國演義》這種美文的閱讀,往往能收到“打開一扇窗口,引進一個世界”的閱讀奇效。
3.薦好書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給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是教育者極為重要的任務”,要完成這個任務,應該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如經典名著、曹文軒的兒童文學力作《草房子》,楊紅櫻阿姨的《淘氣包馬小跳》,金波爺爺的《追蹤小綠人》《和樹談心》等文學作品,語言貼近兒童的生活,情節曲折,我就分層向學生推薦閱讀,綜合開發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讓精致的文化點心進入學生們的精神世界,滿足學生們的心理需求和知識需求:學生有了可供選擇的讀物參考,“擇真而讀,擇善而讀,擇美而讀”:實踐證明,提供質量較高的讀物,有助于學生良好語感的培養、語文材料的豐富和文化底蘊的增厚。
4.享其中
閑暇之余,去欣賞一篇美妙的文章,它可以隨時帶你走進風景秀麗的田園風光,或是感受異域風情,或是欣賞春花秋月,無論遠古還是未來,都仿佛是身臨其境。若能讀到勵志之作,從中吸取足夠的堅強與毅力,也可以把學生們培養成生活中的強者,適應瞬息萬變的世界。書籍就像一塊巨大的寶藏,我們永遠也開發不完!
三"閱讀的影響
1.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則是了解人生和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徑。學生在學校學到的主要是課本知識,學生如果只是掌握課本上的那點知識,那么知識結構難免單一。閱讀有益的課外書不但有助于開闊視野、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學會為人處世等,而且可以增長見識,做到不出家門而知天下事,不出國門而了解世界各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
2.讀書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那些主人公具有美好品格的書籍,那些富有人文精神的書籍,很容易在閱讀者的內心引起震蕩。比如讀魯迅的書,會被魯迅“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赤子之心打動;讀李白的詩,會被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傲骨打動;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會被主人公保爾不向命運屈服的鋼鐵般的意志所折服……這些向上的精神會對人格起到升華的作用,并可以促使一個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3.讀書可給我們打拼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力量
讀書能夠祛除內心的浮躁,讓一顆心沉浸在文字寧靜的世界里,給心靈以慰藉和滋潤,還能祛除內心的空虛,讓一顆心在知識的海洋中漸漸豐盈、充實起來。所以,讀書人不會無奈和茫然,因為有書為伴;不會孤獨和寂寞,因為有書為伴。
4.讀課外書有助于積累詞匯,提高寫作能力
博覽群書,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天長日久,自然會產生寫的欲望。而且因為讀的書多,寫起來也會有信手拈來的感覺。你如果多讀幾個學生的作文,就會發現那些勤讀書的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大多引經據典,內容充實,而且有深度,杜甫詩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5.讀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學生在學校主要依賴老師、教材和課堂,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看喜歡的課外讀物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認知、主動吸收知識,并積極運用這些知識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有效地培養和確立主體意識,使學生從依賴型的學習向主體型的學習轉變。
總之,從小培養學生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將使學生受益終身。語文教師可以針對其課外閱讀的情況,組織學生開展多種活動,如寫書評、讀后感,舉辦讀書報告會、作品討論會等,讓學生分享閱讀的樂趣,交流閱讀心得,共同提高閱讀能力。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