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P2P行業的節操可謂碎了一地。在這尚未結束的一年,就有近1000家P2P平臺跑路。其中,9月上線189家55家跑路!10月上線150家47家跑路!難怪業界人士慨嘆,在這個騙子橫行的時代,土豪死于信托、中產死于非標理財、屌絲則死于P2P!
毫無疑問,中國的P2P行業已經走到了需正本清源的關鍵節點。否則,原本是中國傳統金融體制有益補充的P2P行業,不僅存在死于自身體內毒素發作的隱憂,而且中國金融的系統性安全也極有可能被其毒素所染。在生死存亡之秋,P2P監管細則的盡快落地,不僅是投資者的呼聲,也是那些真心想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有所建樹的企業的共同心聲。
那么,在亂局之下,為什么我們的監管部門不能站出來,盡快制定一套大家認可的游戲規則呢?實際上,我們的監管部門也并未不作為。作為新生事物,決策層對P2P行業的態度并非一味抵制和戒備,而是順應中國金融發展的需要,從包容、鼓勵開始逐步走向引導規范。只是受制于中國金融傳統監管體制的格局以及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復雜性等因素,決策層對P2P監管的態度慎之又慎,P2P的監管力度未達預期,監管細則的出臺時間也一再落空。
其實,不僅是決策層,包括P2P行業的各方參與者也希望盡快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P2P監管之路。從英美等國的P2P發展經驗來看,P2P的監管不僅是國家金融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P2P行業能否健康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政府的監管理念、架構、舉措,不僅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也決定著企業的生存模式及行業的市場格局。
正因為茲事體大,有關部門對P2P監管細則才一再調研論證。那么,在行業人士眼中,中國的P2P監管又該走怎樣的一條道路呢?是美國式的嚴格監管的道路,還是英國式的適度監管的道路?在本期的研究報告《P2P監管的困境與突破:中國P2P監管體系研究報告》中,計算機世界研究院在對英美兩國的P2P監管體系進行深入分析之外,還對中國P2P行業的研究人員進行了廣泛調研,以了解中國P2P監管的難點和突破點。在業界人士看來,固然英美等國,特別是英國對P2P的監管理念對當下中國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不過,中國的經濟體制、社會文化與英美兩國存在較大的差異,中國P2P的監管路徑,必然是在借鑒英美監管道路的同時,立足國情、扎根本土,探索出一套適合中國經濟發展需求的監管體系。
2015年是令P2P行業揪心的一年,即將到來的2016年,P2P行業會過得安穩些么?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