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即將進入尾聲,曾有不少業內外人士預測今年是中國P2P行業監管的元年。的確,自前兩年爆發倒閉潮之后,強化政策監管的風聲已越來越緊。2014年初,中國監管部門提出了P2P行業的“四條紅線”(平臺本身不得提供擔保、不得搞資金池等);今年7月份,10部委又聯合出臺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一切似乎都在分析人士的預料之中,業內一度認為,在今年10月份,P2P行業的監管細則有望出臺。但直到年末,依舊未見細則出臺的跡象。看來,2015年成為P2P監管元年的預期即將落空。
但即將到來的2016年值得P2P行業的人士期待,這一年很可能成為中國P2P監管的元年。這是由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政策環境及行業發展趨勢所決定的。

1.在政策層面,互聯網金融已經提升至國家戰略體系,這是P2P監管亟待完善的重要驅動力。
在今年11月份公布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中,“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被首次寫入規劃,這意味著互聯網金融上升為國家戰略體系,互聯網金融即將迎來一個高速發展但又規范有序的時代。雖然有關部門已經出臺“指導意見”,但這僅具有政策約束力,缺乏法律約束力。還需要具體監管細則作為配套,十三五期間在鼓勵創新、防范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總體要求下,隨著現行法律法規的動態調整,一系列互聯網金融各業態監管細則將陸續出臺,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體系將初步建立。據悉,銀監會目前正在牽頭調研、制定關于P2P平臺的具體監管制度,業界預計將于今年底或明年1月出臺。
2.從P2P行業的發展趨勢看,P2P已經成為中國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監管體系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內在要求。
金融壓抑催生了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火爆行情。以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使得中國的金融市場更加市場化、自由化、民主化。這是一股自下而上的民主力量,是對中國當前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對破除傳統金融的壟斷、推動金融改革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正因此,隨著互聯網在中國迅速普及和金融創新的深入,自2013年始,中國P2P的市場規模迅速膨脹。網貸之家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0月份,全國正常運營的P2P平臺已達2520家,平臺數量較多的依次是廣東、山東、浙江這幾個民營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從成交量來看,2015年10月P2P網貸行業整體成交量達到了1196.49億元,2015年1-10月累計成交量達到7154.32億元。截至10月份,P2P網貸行業貸款余額已增至3515.49億元,按照2015年以來網貸貸款余額增長速度,預計到2015年年底網貸行業貸款余額定能突破4000億元。

然而,市場規模急速膨脹的同時,P2P平臺的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一些P2P平臺以互聯網金融之名,而行民間借貸甚至是非法集資、洗錢之實。比如2013年關閉的優易貸,4個月內發出363筆借款標,而據公安局信息,優易網上發布的借款標都是假的,90%的資金進了自己的腰包。此外,不少P2P平臺缺乏管理經驗,對業務流程的風險認識不足,缺乏對資金鏈的管控能力。網貸之家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0月份,P2P網貸行業累計平臺數量達到3598家(含問題平臺),累計問題平臺達到1078家。在10月份發生的問題平臺中,跑路事件仍為問題平臺的主要類型,占比達42.55%,問題平臺的其它類型依次為停業(29.79%)、提現困難(23.40%)、經偵介入(4.26%)。
顯然,當前的“四條紅線”和“指導意見”并未能有效阻止P2P問題平臺的發生,市場亟需更為具有法律約束力、更為規范的監管細則出臺。計算機世界研究院針對P2P研究人員進行的調研也顯示,在對于如何促進P2P平臺健康發展的各項因素中,除了平臺需要強化風險管理之外,完善監管體系和法律保護,被認為是影響P2P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3.從國外P2P監管的經驗看,中國P2P行業已走到強化監管的關鍵節點。

P2P風潮2007年自英美登陸中國大陸,如今已是風生水起。當我們在P2P發展過程中遇到各種困惑之時,回頭看看英美是如何對P2P實行監管的,或許會給我們如何突破P2P監管的困局帶來啟發。
在美國,自從第一家P2P平臺Prosper于2005年成立之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就在2008年10月向其下達停運通知書。美國僅用3年時間就正式介入P2P監管。雖然美國監管部門的快速介入,嚴格把關平臺運營,確實起到了清洗市場、提高平臺透明度、增強社會對P2P信心的作用,但也留下不少的爭議:SEC的快速介入不僅限制了P2P平臺的創新,而且影響了P2P市場格局。SEC的嚴格監管阻止了劣質新參與者的進入,大量的小機構因為達不到監管要求而倒閉,最終形成美國P2P市場由Lending Club及Prosper主導的雙寡頭市場格局。
相比而言,英國對P2P監管的介入則比較慎重。Zopa于2005年在英國成立之后,直到2014年4月1日,英國才正式施行由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發布的《關于網絡眾籌和通過其他方式發行不易變現證券的監管規則》,此規則被認為是全球首部針對P2P監管的法律法規。在此之前,英國P2P的監管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行業自律,這是大不列顛文化中的自律特性發揮的積極因素。2011年8月,英國成立了P2P金融協會(P2PFA),主要成員即是由Zopa、RateSetter、FundingCircle組成的自我監管組織。FCA和P2PFA構成英國網貸交易的主要監管體系。
從海內外P2P行業所處的環境看,中國P2P監管不可能走美國式的“一刀切”的道路,因為中國P2P的模式與美國存在較大差異;但也不可能像英國那樣放任P2P長期“野蠻生長”,因為與英國文化相比,中國互聯網金融領域的自律精神尚需培育。中國P2P的監管路徑,必然是在借鑒美、英監管道路的同時,立足國情、扎根本土,探索出一套適合中國經濟發展需求的監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