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企業正從點到面“顛覆”傳統行業,近場支付成為其下一個目標。
互聯網支付企業成功占領了PC互聯網支付和移動遠程支付兩個市場,借助著技術、商業模式、資金優勢和互聯網上聚集起來的人氣,傳統的線下支付成為其下一個目標。
市場地位
互聯網支付企業以PC互聯網的優勢滲透移動遠程支付市場,又進一步轉戰移動近場支付,其最大的優勢在于通過各個互聯網產品積累起來的海量用戶和龐大數據,尤其是移動端的用戶基礎。同時,其機制靈活,是所有市場參與者中創新能力和執行力最強的一方。支付寶、微信支付已在移動遠程支付市場占據優勢,可以很自然地拓展移動近場支付業務。
國內電子商務市場迅速擴張帶動互聯網支付業務的蓬勃發展。借助最近10年國內電子商務市場的迅速發展,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的互聯網支付企業規模迅速擴大。除了互聯網支付企業基于用戶需求快速迭代產品,以及用戶體驗和便捷性均占優勢等原因,銀行業在最初階段沒有對以服務中小微客戶為主的第三方支付施加太大阻力,給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發展留出了很大的空間。此外,交易中間人的商業模式創新(以支付寶為代表)也是其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移動互聯時期互聯網支付迅速向移動端遷移。自2013年,起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迅速發展,互聯網支付企業將業務重心轉向移動支付,支付寶推出“支付寶錢包”,騰訊推出“微信支付”,實現了互聯網支付向移動遠程支付的自然遷移。依托淘寶和天貓平臺移動端,并通過便捷的轉帳、信用卡還款和公用事業繳費等支付服務,支付寶占據國內移動遠程支付市場約80%的市場份額。
線上巨頭轉戰線下,通過二維碼發展移動近場支付業務,侵蝕銀聯傳統線下支付市場。2013年8月,支付寶和微信先后推出二維碼支付功能,并在線下市場進行推廣。2014年3月14日,央行以存在安全隱患為由叫停主動二維碼支付。其后互聯網支付巨頭又開始發展被動二維碼,并在2014年12月12日的“雙十二”推廣中被廣泛使用。2015年1月,支付寶開始通過補貼商戶和收單代理大規模發展線下收單業務,其主要實現形式是被動掃碼支付,顧客用支付寶錢包“付款”功能,展示付款碼,商家用掃描槍掃描二維碼即可。
除了個別領頭企業外,第三方支付機構普遍不賺錢,支付業務多數是協同其他業務的重要工具。近年,中國有數以百計的公司不斷地進入支付行業,但除了支付寶等少數幾家規模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其他公司大多并不盈利。國外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情形類似,僅2013年美國支付市場就有900多家初創公司進入支付行業,這些公司并不是做支付業務出身,背景多為零售行業,其發展支付業務的目的是盡可能多地搜集消費者數據、了解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和交易習慣,他們的目標并不是通過支付產品直接產生收益,而是通過數據分析提供其他的服務來產生收益。
面臨的挑戰
目前互聯網支付企業最大的短板是線下收單網絡和商戶資源,不過已開始通過O2O積累商戶資源,并通過收單代理自建收單網絡。此外,另一個很大的不確定性在于SE的使用權,互聯網支付企業必須通過手機廠商/運營商才能使用SE,能在多大程度上獲得二者支持尚是未知數。
線下收單系統較薄弱。在銀行卡線下收單市場上,第三方支付機構僅占15%的份額。收單市場十分擁擠、競爭激烈,市場參與者僅靠收單幾乎無法贏利。由于此前銀行卡的轉接清算需要通過銀聯,因此,盡管支付寶和財付通擁有收單牌照,可以鋪設POS機,但很長時間內并沒有大規模開展收單業務。
NFC支付需借道運營商或手機廠商,目前尚未推出成熟的解決方案。NFC支付方案的關鍵是與手機廠商或運營商的合作,而對方是否愿意合作取決于互聯網支付企業能夠給予對方何種支持。特別是擁有較大市場份額、引領智能手機發展的Apple已推出NFC支付產品,其對國內互聯網支付企業的開放情況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目前,除了被動二維碼,互聯網企業尚未推出成熟的NFC支付解決方案。支付寶、財付通均在與Apple以及國內手機廠商接觸,希望基于Apple Pay和國產全終端模式NFC手機提出支付解決方案。
應對策略
互聯網支付企業面臨的威脅包括兩大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提供商之一的Apple選擇與銀聯合作、監管政策的不確定,以及銀行對支付機構的集體限制等。此外,還有來自內部的威脅,即眾多互聯網支付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
做開放平臺,扮演重要的轉接清算角色。大量的第三方支付賬戶后端綁定了多家銀行賬戶,通過第三方支付賬戶,用戶可以便捷、安全地實現對多個賬戶的管理,而無須登錄各家銀行的網銀或者親臨網點。第三方支付在實現對用戶的橫向價值后,其跨行結算能力在日積月累中日益增強,如今,支付寶已經擁有160多家合作銀行和800多個結算接口,這樣的能力使其可以承擔一些小規模銀行間的行間清算服務,未來銀行間的清算業務將有第三方支付參與其中。
采取自建與簽約相結合的方式迅速擴大線下收單網絡。銀聯閃付POS收單網絡是銀聯狙擊互聯網支付企業最重要的武器,預計不會對支付寶等領先的幾家第三方支付機構開放。互聯網支付企業對銀聯的替代非常直接,但把銀聯目前龐大的收單網絡完全替代既不現實,也將花費巨大、費時很久。不過,另建一套受理網絡卻并非不可能的事。而且從戰略上來看,也是互聯網企業從線上商業轉戰線下商業的重要環節。
互聯網支付企業建設線下被動二維碼及NFC收單網絡,一方面可以以更優惠的條件從銀聯的隊伍中爭取目前的第三方收單機構和收單銀行,轉接清算牌照放開后,收單機構將向專業化、第三方化發展,同時受理銀聯和互聯網支付企業的收單業務,互聯網支付企業將可爭取許多銀行收單方和第三方收單機構的合作;另一方面,則是利用線上倒入的巨大流量爭取線下商戶的支持,特別是針對銀聯商務的自營收單網絡。未來,收單網絡很可能是銀聯與互聯網支付企業并存的局面,類似于美國Visa、MasterCard兩張主要收單網絡的格局。
以轉接清算能力及收單能力換取手機廠商和運營商的支持。互聯網支付企業必須依賴手機廠商/運營商控制的SE才能推出NFC近場支付產品,而手機廠商/運營商開展近場支付業務也缺少收單/清算網絡和銀行賬戶。互聯網支付企業可以向手機廠商/運營商開放轉接清算能力及建設中的收單能力,以換取SE使用權。
由于銀聯的存在,手機廠商/運營商對互聯網支付企業的需求并不強烈。銀聯能夠提供幾乎全覆蓋的轉接清算和受理網絡,而在較長一段時期內互聯網支付企業只能提供轉接清算,受理網絡規模仍較小。
究竟有多少手機廠商和運營商與互聯網支付企業合作將直接決定互聯網支付企業NFC支付產品的“可裝機規模”。為了獲取SE使用權,一方面互聯網支付企業需要繼續推廣其移動遠程支付產品,爭取盡可能多的用戶;另一方面分化手機廠商/運營商,爭取小規模手機廠商和互為競爭對手的手機廠商的支持。最終攜用戶之需逼手機廠商/運營商就范,向其開放SE。
繼續發揚互聯網產品的免費模式。互聯網支付企業的近場支付產品對商戶的最大吸引力在于手續費低。支付寶、微信支付的線下支付費率為0.6%,而且在推廣階段向商戶返還手續費。相比于傳統POS機線下收單模式收取的0.38%至1.25%的手續費費率,支付寶0.6%的手續費取值居中且價格劃一,對于餐飲等手續費定價較高的行業而言,相當具有吸引力。
由于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同時扮演收單機構和支付網絡的角色,對外支出的部分僅為發卡方分成。發卡方分成是互聯網支付企業與銀行一對一協商的結果,如前所述,許多銀行在與支付寶談判時并沒有多少話語權,這部分成本也較低。因此,互聯網支付企業給商戶的報價除標準的0.6%之外,還可以協商,許多大商戶可以拿到低至0.1%的手續費率。
借助支付業務積累的數據和用戶發展互聯網金融和O2O業務。不同于Apple Pay僅扮演支付解決方案提供方,不參與交易,也不負責交易后的清算,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關鍵業務是收單與清算。互聯網支付企業看重的是利用線上已經非常成熟的、直連銀行的清算網絡開展線下轉接清算業務。更重要的是,線下支付是互聯網企業O2O業務的重要閉環,是其進一步完善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擴大用戶規模、增加用戶粘性,進軍互聯網金融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