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場支付是線下支付的新變局,在這場新變局中,銀聯是防守方,互聯網支付企業是主要進攻方,手機廠商、運營商和銀行也希望分一杯羹。
移動近場支付市場規模的增長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傳統支付方式(現金、銀行卡)向移動近場支付的遷移;二是移動近場支付提供了新的支付場景,擴大了支付市場規模。在傳統支付市場發達的國家如美國,前者占主要部分;在傳統支付基礎設施不健全、市場還遠不夠成熟的國家如中國,移動支付將帶來更多的市場增長,未來移動近場支付將成為主要的電子支付形式。
競爭將主要圍繞用戶體驗和收單網絡
近場支付是線下支付的新變局,在這場新變局中,銀聯是防守方,互聯網支付企業是主要進攻方,手機廠商、運營商和銀行也希望分一杯羹。
推廣近場支付與當初推廣銀行卡支付的過程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在于,推廣環節包括發展持卡人和商戶兩個互為條件、互相制約、互相促進的環節,即一方面發展持卡人、培養消費者刷卡支付的習慣,另一方面建設銀行卡受理網絡。不同之處在于,銀行卡是同質化產品,卡組織之間的競爭主要在于受理網絡的成熟度。而近場支付產品各家的方案各不相同,能否推廣除了受理網絡之外,還要取決于支付產品的競爭力,即消費者的用戶體驗和市場推廣能力。
相較于受理網絡,獲取用戶更為關鍵。空有受理網絡而無用戶使用的話,發展用戶將很困難。而用戶體驗佳、用戶基礎龐大的話可以爭取收單機構和商戶的支持,迅速建立受理網絡。
NFC Vs.二維碼:二維碼為短期替代方案
二維碼、NFC等不同支付模式的市場接受程度將決定近場支付市場的競爭格局。
如果獲得預期的政策地位——例如二維碼標準出臺、交易清算資格開放等,互聯網公司將以更高調的姿態大規模推廣移動支付業務。二維碼支付前期投入少、普及速度快,在NFC手機和閃付POS機尚未普及的階段,由互聯網支付巨頭推進的被動二維碼模式在短期內有望迅速追趕由運營商、銀聯、銀行和手機廠商推進的NFC模式,甚至有可能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而銀聯在被動二維碼市場上的作為,取決于其對被動二維碼和NFC的戰略選擇。
未來,Android手機也將推出與iPhone手機類似的按壓式指紋識別,其NFC支付產品的體驗與安全性也將接近Apple Pay。隨著NFC成為新上市智能手機的標準配置,以及閃付POS機的普及,長期來看預計體驗比被動二維碼更佳的NFC方案將占據主導地位,被動二維碼作為沒有NFC終端場景的補充。
產業鏈整合Vs.全產業鏈通吃
中國市場與美國的情形類似,在移動支付領域取得領先的既不是支付領域,也不是移動領域的既有力量,而是來自其他領域的新進入者(美國是Apple Pay等,中國是互聯網支付企業)。既有力量沒有動力去改變,既有業務也阻礙其推出創新的支付方式,新進入者則扮演了顛覆者的角色。
在卡組織主導的傳統支付模式中,卡組織整合了支付產業鏈上的參與者包括發卡方、收單機構以及其他技術和設備提供商。Apple Pay向消費者提供全新的支付體驗,但其背后仍然依托既有的支付體系。而國內互聯網支付企業,除了扮演轉接清算的角色,還承擔線上/線下收單的角色;并通過第三方支付賬戶和快捷支付邊緣化發卡方,將四方模式轉變為三方模式,實現全產業鏈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