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去年叮咚小區的慘痛經驗讓社區O2O平臺在資本市場被蒙上了一層陰影,不過考拉先生似乎未受太大影響,現在已經覆蓋了5000多個社區、1600萬用戶。它的秘訣有些出人意料,居然是“死啃物業”。
考拉先生是一個基于微信的社區服務O2O平臺。通過考拉先生的小區微信公眾號,小區居民可了解到社區生活的相關事項和物業通知、繳納物業費,還能購買生活必需品和家政、美容等上門服務。
而要做綜合社區O2O平臺,商家和物業資源缺一不可,沒有物業和商家入駐就無從提供服務。啃物業這根“硬骨頭”,用商家覆蓋吸引用戶,給考拉先生帶來了底氣。
左手商家,右手物業
據《創業邦》記者了解,在商家方面,考拉先生的線上平臺和線下活動為商家商品的銷售和品牌的樹立提供了更多機會,并幫助商家實現商鋪管理“互聯網化”。考拉先生為商戶專門開發了考拉商圈App,小店店主不需使用復雜的后臺,用手機就可以低門檻進行商鋪后臺的管理,開展報名秒殺等促銷活動,還能從App中看到居民的消費愛好,并隨之調整銷售策略。
不過,考拉先生創始人雷勇坦陳,打破商家陳舊、刻板的觀念并不容易,有很多社區的商家覺得做線下已經足夠了,線上的部分對他們的生意沒有太大的幫助,而“‘互聯網+’是大趨勢,如果不及時改變現狀,必將被淘汰”。
而打通物業是社區O2O實現的關鍵,也是考拉先生和其他社區O2O平臺的最大差別。很多社區O2O平臺都是以純線上的方式切入,直接面對C端用戶,以為這樣便可以快速規模化和平臺化。在雷勇看來,這種方式沒有基于社區這個大場景,線下滲透難度大,也不利于整個商業模式的循環。
目前考拉先生的物業—商家—業主“生態圈”模式在行業并不多見。“我們從物業、商家、業主三方入手,聯合物業、商家來撬動業主,用物業和業主推動商家開店,用商家流水和粉絲這些可視化的數據推進和物業的合作,打破物業和商家各自獨立的關系,形成社區內生態的良性循環。”雷勇說。
怎樣解決物業痛點?
除了用商家和業主吸引物業,考拉先生還通過直面物業的痛點并加以解決來獲得物業的支持。據《創業邦》記者了解,考拉先生對物業的幫助主要在兩方面,首先是用互聯網手段提升服務效率。
對物業來說,通過考拉先生的云物管平臺進行管理巡更、質檢以及物業服務,可以把服務提升到“互聯網+”的層面。雷勇舉例,傳統物業公司傳達停水、停電等通知時,都是采用在電梯張貼公告等方式,傳達效率低,難以觸達業主,考拉先生的社區平臺則讓他們能夠通過社區微信公眾號傳達通知和社區信息,提高了通知傳達率和工作效率。
其次,考拉先生希望為物業公司創收。傳統物業公司高流水、低利潤,盈利結構單一,而考拉先生平臺會不定期組織商家進社區舉辦線下“考拉集”等活動,物業提供活動場地支持,考拉先生會把小區周邊入駐商家交易收入與物業方分成,讓物業獲得額外營收。
“之前很多O2O平臺的倒閉,恰恰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也證明我們走對了路。”雷勇認為,現在市場上有不少社區O2O產品都是通過燒錢來吸引用戶,雖然發展速度快,但產品沒有得到足夠的沉淀,用戶黏性不高,把新人紅包用完以后復購率很低,而考拉先生不走燒錢路線,就不會步它們的后塵。
談到未來的盈利模式,雷勇向《創業邦》記者透露,考拉先生現階段首要任務是進行平臺的搭建和推廣,因此目前并沒有把盈利當作第一目標。不過他認為,在未來,除了傳統的流水分成、平臺廣告,考拉先生還有如下盈利空間:一是切入上游供應鏈,為商家提供成本更低的采購渠道;二是與金融機構合作為商家提供貸款,做供應鏈金融服務;三是利用平臺沉淀資金,做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
誰看好考拉先生?
2015年3月,考拉先生獲得了DCM千萬美金級別的A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