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協作如今呈現一片紅海之勢,商務社交的玩法則是千奇百怪,而與工作息息相關的電子郵件似乎沒有太大動靜。最近,一款名為YoMail的郵件客戶端在其最新的5.0版本加入了類似IM的郵件對話功能。
Yomail創始人AlbertYang是新加坡人,他曾帶領Garena在東南亞地區幾乎壟斷了端游的即時通訊領域。因社交是Yang一直以來的追求,他曾在泰國等地力推BeeTalk陌生人社交應用。而在中國,YoMail正在嘗試在商務社交上的想象力。
成立之時,YoMail最大的特點在于能夠快速登錄Gmail郵箱。依靠這一剛需收獲了首批10萬種子用戶后,YoMail希望圍繞電郵地址這一ID,建立起包括下一階段的在線協作以及之后商務社交的產品模式。
IM式的郵件對話
YoMail目前5.0版本的特點主要是以下三點:郵件對話、OAuth2.0和一鍵登錄。
郵件對話是新版本首推的功能,大多數的短郵件以“氣泡”的形式呈現,使整個郵件對話的設計充滿了IM的痕跡。YoMail產品總監Nick解釋道,設計出發點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交互習慣以及大家越來越短的郵件。傳統郵件的格式化成分已經顯得不那么重要了,折疊是一種自然的選擇。
其次是不引人注意的“OAuth2.0驗證+SSL加密傳輸”。簡單來說,OAuth2.0驗證是保證用戶在第三方軟件上輸入某一款電商應用的用戶名密碼時——典型場景如朋友圈中的H5頁面,各類購物軟件的支付寶支付頁面——讓此類敏感信息直接跳轉儲存在該電商應用的服務器中,而不會留存在第三方應用中。國外郵箱應用,諸如Gmail,就鼓勵第三方應用采用OAuth2.0驗證。然而國內的大多數郵箱和客戶端還沒有采用這種驗證方式。

在YoMail的商務社交暢想下,用戶名和密碼的安全性問題將會上升到無與倫比的高度。特別是在有可能沉淀商業機密的場景中,第三方軟件的安全性會被放到顯微鏡下接受審視。
第三是一鍵登錄。直白地說,目前最大的痛點仍是國內用戶在被墻的情況下無法順暢地登陸Gmail。Nick告訴《創業邦》,在2014年12月Gmail徹底被墻之后,YoMail的用戶量有了一次顯著的提升。可見Gmail所覆蓋的國際貿易商、在華外國人都是YoMail初期吸引來的種子用戶。不過根據他們的數據分析,Gmail用戶已經從初期的100%下降到如今的54%,隨著用戶量的增加,Gmail用戶比重會越來越稀釋,新的用戶增長點或許并不在此。
基于郵件的協作辦公
Nick說,由于國內在商務IM領域沒有很好的產品,導致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用微信安排工作。然而“微信辦公”的問題在于,微信本身是基于熟人設計的IM工具,核心場景并非是商務辦公。這一點導致了兩個問題:一是工作對話和私人對話大量混雜交錯,降低了信息交流的效率;二是信息儲存和遷移麻煩,PC端不具備儲存功能,而移動端查找不易。而辦公場景離不開生產力工具,主要操作還是要在電腦上完成。
最重要的是,相比圍繞電話號碼ID建立的微信系統,電子郵件才是所有OA系統的核心。電郵地址是一個人在商務領域天生的名片,也是PC端長久以來注冊時的核心ID。即便是在移動時代,商務和辦公仍然是以PC為主,這是YoMail團隊進攻在線協作的信心所在。
電子郵件是一項古老的業務。它的協議陳舊而復雜多樣,以至于10年來都沒有重大的改革。Nick認為這是由于改革的成本過高,且涉及到的公司過于繁雜。然而,電子郵件卻從不曾失去它的價值,即便是曾經高喊著消滅Email的獨角獸Slack最終也屈服了。
如今,Slack的客戶支持頻道支持收取單郵件,雖然不能直接在Slack上回復郵件,但是郵件提醒的功能已經非常有用了。Slack想要消滅的其實是企業內部郵件,就它本身而言仍是一個高度靈活的商業溝通工具。
YoMail和Slack可謂殊途同歸,他們都想要解決多到令人暈眩的企業內部郵件。但YoMail想要先重新激活電子郵件ID的價值,優化郵件體驗,讓工作郵箱成為驅動商業溝通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