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曾做過檢察官、律師的藝術家,在經過了早年的中蘇邊境戰火的恐怖威脅和“文革”及改革開放的無數次政治和思想、精神的動蕩和沖擊后走過了她人生難捱的1957年,但最讓她不能忘卻的仍是那個寒冷的冬夜,34個生命的消逝成為了她至今揮之不去的夢庵。由此,孔寧開始了他的藝術創作之旅。她與2007年創作了行為裝置作品《剎車》以黑色幽默和悲愴的手法演繹了那個年代使她難以忘卻的故事,34個演員像34個幽靈不斷觸動著我們雖快樂但麻木的心靈。而10多年來孔寧創作的300多張油畫作品為她傳奇的經歷和故事找到了出口,那些表現飄逝生命的、愛情的畫面令人難忘。特別是其沉重的哲學思考和對生命尊嚴的眷戀尤其引人深思。最近,《血性與狂想》在北京希帕畫廊展出,是我們得意近距離看到孔寧對生活的熱愛和激情以及他對往事的不堪記憶。其血色的記憶和對情與色關系的闡釋讓我們驚詫不已。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