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患者更需要什么?
輕松愉快的心情有助于睡眠,相反,焦慮、不安、恐懼、憂愁等情緒會影響睡眠,因而在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家屬應充分理解患者心情,幫患者減輕心理壓力。然而在臨床上,常會碰到一些家屬對患者缺乏耐心,導致患者錯過了早期失眠的最佳治療期。許多家屬往往認為,患者失眠是由于胡思亂想,甚至因此會呵斥患者。其實,這種不耐煩是非常不利于患者康復的,失眠患者更需要家人的理解和呵護。為了讓患者早日走出失眠的怪圈,家屬應盡量多抽時間傾聽患者的苦惱,幫患者找出失眠的原委,并適時開導患者,切記不要用言語責怪患者。
患者睡前如何營造減壓氛圍?
失眠患者由于長期睡眠不佳,一般精神壓力比較大,所以在家中應盡量營造溫馨舒適的氣氛,包括家居、飲食、生活習慣。首先,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關鍵。患者的臥室里勿放有響聲的鬧鐘,因為深夜睡不著時,聽到滴滴答答的鐘表聲會讓患者心理壓力更大;睡前,患者不要吸煙,避免飲用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同時避免做引起大腦興奮的事情。其次,家屬應注意臥室的家居布置,做到床鋪松軟舒適,室內光線柔和。最后,睡前可進食少量易消化的食物或熱飲料,以清淡而富含蛋白質的飲食為宜,如喝一杯牛奶或吃少量甜食。
患者信心如何鼓勵?
大部分失眠人是作息無規律的,家屬需鼓勵患者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作息制度,并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即使夜間沒有睡好,也要鼓勵其白天堅持不打盹,并取消午睡時間,把睡眠時間都固定在夜晚;鼓勵患者早晨按時起床,不管精神如何不佳,仍要堅持體育鍛煉;鼓勵其做能夠自理的事,使患者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不至于完全依賴別人,這樣會更加堅定其信心。
失眠背后需要關注什么隱患?
失眠只是病人自己覺察到的癥狀,但作為家屬,更要警惕失眠癥背后可能掩蓋的重要疾病,如老年人患有呼吸系統或心腦血管等疾病,常在夜間被憋醒而影響睡眠或不敢入睡,長此以往將造成失眠。建議失眠者睡前用溫熱水洗澡,這樣可使勞累的肌肉放松,浴后按摩足底的涌泉穴和頭、頸部的一些穴位也有助于安眠。同時要特別警惕伴有明顯情緒低落或過度悲觀、過度敏感、過分焦慮的患者,家屬須及時陪同患者到醫院就診,排除精神疾患,避免自殺等不良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