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頸椎病日益年輕化,目前臨床治療方法包括中西醫藥物、外科手術、中西醫理療。
早期癥狀不容忽視
頸椎病在每個人身上表現都會不一樣,有的患者以頸部疼痛作為診斷標準而誤解醫生,導致癥狀得不到明確解釋和改善。
頸椎病的主要癥狀:頸肩酸痛,肩胛骨下角和內側有疼痛點,脖頸僵硬,活動受限,手臂一側或部分手指麻木;一側肩背部沉重感,上肢無力,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持物無力;下肢無力,行走不穩,雙腳麻木,如腳踩棉花,甚至出現大、小便失控;頭暈,惡心嘔吐,頭痛、兩眼發脹發干、張不開、耳鳴、耳堵、吞咽困難、發音困難、心慌等。
這種疾病起病時輕,短時間能自行恢復,當癥狀繼續加重不能逆轉才引起重視。而且,因首發癥狀可能是暈厥、失眠、心慌、焦慮、抑郁等,和其他系統疾病相似,患者往往去心內科、神經科等檢查,實際上,很可能是早期的頸椎病。
綜合治療效果顯著
頸椎病的治療,首先必須基于臨床全面的多科室多系統的綜合檢查和分析,目前而言,最好使用多排CT或MRI能夠清晰顯示椎間盤、椎間隙、脊髓病變情況。此外,椎-基底動脈超聲可以了解椎動脈血流,觀察椎動脈走行;肌電圖可以明確病變神經,與側索硬化、神經變性等神經內科疾病相鑒別。
頸椎病的治療必須結合患者的生活工作狀態、行為方式、耐受度,以及癥狀體征、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綜合分析決定治療。無法明確哪一種治療方法最好最有效,但可以肯定的是,因人而宜的動態的(隨疾病發展選擇不同治療方法)綜合治療最好最有效,同時,患者一定要建立“頸椎病較難治愈”的正確心態。目前治療方法包括中西醫藥物、外科手術、中西醫理療。
一、中西醫藥物:包括常用藥物有口服解痙鎮痛藥、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神經營養藥及血管擴張藥、外用膏藥、中藥辨證治療等,這些藥物對癥狀的緩解有一定的效果。它的優點是對突發急劇疼痛,身邊無人照顧,出差旅游,去醫院治療不方便的患者適合隨時使用。缺點是療效不持久,需反復多次使用,且有的患者有效,有的患者無效。
二、頸椎病的手術適應癥為:(1)脊髓型頸椎病,一經確診,宜早期手術治療;(2)神經根型頸椎病,一般表現為疼痛難忍,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或病變所致某一肌肉運動障礙,可早期手術;(3)頸椎病其他各型,經非手術的綜合治療無效或療效不鞏固而反復發作者。
手術分為一般手術和微創手術兩類,一般手術的優點是治療效果理想,不易復發,缺點是費用大、風險大。微創手術是運用射頻、等離子、臭氧等方法,將突出的椎間盤、靶組織消融熱凝,從而解除神經壓迫、炎癥和水腫,達到治療頸椎病的目的。該方法不須開刀,沒有創傷,而且療效明顯,適用于各年齡段人群。不過,部分患者會有復發。
三、中西醫理療是廣大患者最愿意接受的治療方法,也是大多數的醫學專家的主張。中醫與西醫理療有許多相似和雷同點。
1、推拿按摩
有些患者在沒有醫生診斷分型的情況下自行按摩推拿,甚至請人做搬頸,這是非常危險的做法。對于脊髓型頸椎病,禁止重力按摩和復位,否則極易加重癥狀,甚至導致截癱,即使早期癥狀不明顯,一般也推薦手術治療。推拿治療的優點是能緩解頸肩肌群的緊張及痙攣,恢復頸椎活動,松解神經根及軟組織粘連來緩解癥狀。缺點是易復發,需要長期持續治療。
2、牽引
牽引對早期病例較為有效,脊髓型頸椎病不適用。優點是簡單,花費少,但缺點是近年來發現許多頸椎病患者在長時間治療后,頸椎病反而加重,拉直了頸椎,弱化頸椎生理曲度,導致頸椎關節囊和周邊韌帶、肌肉的松弛,使頸椎的穩定性喪失,導致頸椎間盤更容易突出,故此療法應慎用。
3、器械理療
器械理療近來越來越流行,優點是方便省人力,在頸椎病的治療中,可起到一定輔助作用,但并不能治愈。
4、傳統中醫治療
針灸、拔罐、刺絡拔罐法、穴位注射、挑治、埋線療法、艾灸、溫熱敷都是傳統的頸椎治療技術,可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對緩解癥狀作用很大,低廉,方便。缺點是不能根治,易復發。
5、小針刀
此療法巧妙融合了中醫“針刺”和西醫“手術刀”的優勢和治療特點,是與軟組織松解手術有機結合的產物。特點是切口小針孔大,對人體組織的損傷小,且不易引起感染,病人無明顯痛苦和恐懼感,易于接受。
6、運動療法
米字操、八段錦、太極拳等保健操作為治療頸椎病的輔助方法,通過長期堅持鍛煉可以使頸部各方向的肌肉放松,使頸椎區域血液循環通暢,同時牽伸頸部韌帶,增強頸部肌肉,改善頸椎的穩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復發作。其優點是有明顯預防作用,缺點是短期不能緩解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