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的由來
陳皮最早記載于《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又名橘皮。陶弘景說:“橘皮療氣大勝,以東橘為好,西江者不如,須陳久為良。”元代王好古認為:“橘皮以色紅日久者為佳,故曰紅皮、陳皮。”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將陳皮列為黃橘皮的別名,同時還記載了青橘皮,“橘皮性溫,柑、柚皮性冷,不可不知”,指明兩者之間性味不同,療效不同。
陳皮的原材料非常容易取得,一般可以家庭自制。將購買的成熟橘子(一般采用外皮的顏色為橘紅色或橘黃色、味道以甜酸為主的橘皮,切不可用未成熟而呈青綠色的,此皮為青皮,藥效與陳皮明顯不同),用清水浸泡沖洗15分鐘左右,待晾干后剝開果皮,將干燥的橘皮裝入封閉的塑料袋內,置于陰涼干燥處貯存3 年以上再用。
越陳越好嗎?
可能會有讀者提出來,為什么需要3年以上呢?因為放置3年以內的橘皮一般稱為果皮。歷代醫家對此均有一定的陳述,如《湯液本草》謂:“陳皮以色紅日久者為佳”。李士材謂:“收藏又復陳久,則多歷梅夏而烈氣全消,溫中而無燥熱之患,行氣而無峻削之虞”。汪昂亦謂:“產廣中陳久者良,故名陳皮,陳則烈氣消,無燥散之患”等論述。

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陳皮主要含揮發油、黃酮類、生物堿等。有研究者認為,陳皮存放時間長久后導致揮發油等成分有所損失,緩和了其藥性,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證實橘皮存放一段時間后,并非所有的有效成分都降低,其中橙皮苷是一種黃酮類苷,由蕓香糖基與橙皮苷元組成,存放時間越長,陳皮內含的蕓香糖與橙皮苷元結合形成的橙皮苷越多,故含量越高。而橙皮苷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久置的橘皮具有較好的祛痰、緩解腸痙攣,還有一定的抗動脈硬化的作用。
《藥典》規定陳皮揮發油含量不低于3.0%,一般存放到2年以上陳皮的揮發油含量只有1%左右。適當地存放一段時間,才能保證陳皮質量合格又較好地發揮其功效。既不能把陳皮無限期的收藏,也不應將新鮮的橘皮直接入藥。因此“陳皮須用隔年陳”具有一定的科學根據。
陳皮的效用

陳皮的功效主要體現在行氣、助消化、燥濕化痰等方面,特別在理氣方面,功效尤為突出。據《回生集》載述:“伊芳舅莫強中,令豐城時得此病。偶家人合橘紅散,因取嘗之,似相宜,遂連日服之。一日忽覺有物墜下,大驚目瞪,自汗如雨。須臾,腹痛,遺下數塊,如鐵彈子,臭不可聞,從此胸次廓然,其疾頓愈,蓋脾之冷積也。”陳皮的功效為什么主要以理氣為主呢?熟知陳皮的朋友可以發現陳皮上布滿了細竅,與人體的皮膚極為相似,所以從以形補形上來講,陳皮相當于人的肺和肺所主的皮毛,我們都知道,肺主人體全身之氣,因此陳皮也有類似的功效。而陳皮主要有著有一股清香的氣味,在中醫看來,芬芳的藥物大多具有理氣、行氣的功效,所以陳皮是腹中有脹氣的養生良藥。
“春困秋乏夏打盹兒,睡不醒的冬三月”,是人們說愛瞌睡的人的口頭禪,秋乏是一種非常自然的現象,夏去秋來,氣候由炎熱變得涼爽宜人,人體出汗也明顯減少,人的機體進入到了一個周期性的休整階段,水鹽代謝開始恢復平衡,人的心血管系統的負擔也得到緩解,消化系統功能也日漸正常,而這個過渡階段,人感覺到的機體疲勞就被稱為“秋乏”,同時秋季還容易出現“秋燥咳嗽”、“腹脹”等癥狀。《本草綱目》記載,陳皮有三大類作用,一導胸中寒邪,二破滯氣,三益脾胃。陳皮放置的時間越長,其功效就越強。
陳皮可用來煲湯或熬粥。在湯或粥里放幾片陳皮,不僅能使湯粥中有少許甘香的味道,還能起到緩解脾胃不適、增強食欲、治療咳嗽痰多的作用。除了煲湯熬粥,炒菜或燒菜時也可用陳皮作為作料。
另外,陳皮還有其他一些不為熟知的功效,如治暈動病,乘車前1小時,每隔20分鐘放1片進口腔,崩解后吞下;車開動后每隔10分鐘放1片進口腔,崩解后吞下即可起作用。另外,陳皮對淺部真菌有抑制作用,用陳皮可以治皮膚癬菌病。將干燥陳皮粉碎浸泡于95%乙醇后提取,分別制成25%陳皮酊和25%陳皮軟膏,涂抹于患處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陳皮性溫燥,故舌紅赤、唾液少有實熱者慎用,內熱氣虛、燥咳吐血者應忌用;陰虛火旺、血熱出血有胃火者也不宜食用,尤其夏季應忌食陳皮。
家制陳皮法
上面我們提到橘子皮需要放置3年以上才可以成為陳皮,但是我們在家里制作陳皮不能等到3年以后,但有些方法是可以縮短時間。下面就介紹幾種方法:1. 炒陳皮:取干凈的橘子皮,將其切絲,置于鍋內,炒至黑褐色后噴淋少量清水,取出晾干,即可得到炒陳皮;2. 蜜制陳皮:取干凈的橘子皮,剪成小方塊,再取蜂蜜用慢火煉成黃色,將凈橘子皮塊倒入炒成黃色時,出鍋晾涼,即可得到蜜制陳皮;3.酒制陳皮:取干凈的橘子皮加酒、醋、鹽拌勻,悶12小時,待其將液體吸干后用大火蒸透,曬干,即可得到酒制陳皮。
陳皮入藥膳
《黃帝內經》中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冬季養生重在養陰防燥,通過飲食調和,可以增強機體對氣候的適應能力和抵抗力。下面我們介紹兩道有關陳皮的藥膳:

陳皮粥 取陳皮10克,大米 50克。制法:將陳皮洗凈,切細,水煎取汁,去渣;大米淘凈,放入鍋中,加入陳皮汁及清水適量,煮為稀粥食用。或將陳皮研為細末,每次取5克左右,調入稀粥中服食。具有燥濕健脾,理氣化痰的功效,適用于脾胃濕困、脘腹脹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咳嗽痰多、胸膈滿悶等癥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