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合一”
推拿到底是靠什么來治病的?手跟人是什么關系?和自然又有什么關系?推拿醫生自己應該有什么修為?針對這些,朱鼎成提出了朱氏一指禪推拿的“三個合一”,即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醫患合一。

一、“天人合一”在朱氏推拿中有特定的涵義。在朱鼎成看來,人是自然的組成部分,大自然白天給人們能量,晚上讓人們歇息,“天人合一”就是醫者應把握好患者和自然界的關系。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假設推拿醫生的手通過禪定把握陰陽之氣,那么,就可以道法自然了。怎樣把握陰陽之氣呢?“《黃帝內經》曰: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所以推拿效果最好的時機是白天,此刻患者‘氣門’打開,借著天時,疏通閉塞之經穴;而朱氏推拿又以推摩法從背部的陽脈之海督脈入手振奮陽氣,以調和營衛氣血,達到天人合一的功效。”朱鼎成認為。
朱鼎成的理論在《黃帝內經太素》中得到佐證:所謂陽氣就是衛氣,陰氣就是營氣。持續的有節律的推摩以調動、導引肌膚表層之衛氣,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移氣于不足”,就能把握陰陽二氣,治療各種疾病。朱氏一指禪,用一指溝通陰陽,達到了禪的境界。
二,形神合一。一指禪推拿,為什么要練“推米袋”練“易筋經”?朱鼎成表示,練功的目的完全為了讓術者禪定。“少則一年,多則三年,日復一日,通過有形之一指,每天三四個小時持續地在一個米袋上面用功,那有形的米袋便化作靜修禪定的法門。在這個過程中,術者要把身上的那股蠻力去掉,用勁、變氣、化神,達到形神合一的高度,這就叫一指禪。”在朱鼎成看來,要原汁原味地傳承達摩一指禪推拿醫術,追求形神合一的“禪定”極為重要,這是一指禪的核心。“修禪定不容易,現在的教育有些急功近利,許多人難以定下心來,而來學一指禪推拿的學生,必須耐得起寂寞,扛得住艱辛,原本很多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都需要去掉。”

三,醫患合一。是醫患雙方,在敬畏生命的基礎上,尊重對方,相互信賴,共同參與治療的全過程。醫者通過手法傳遞醫術、傳遞關愛。患者通過自我保健功法來積極化解疾患。這一層最為難得,是要將人與人融合一體,而前提則是醫者須達到前兩層的境界,最終解決人體的健康問題。
道法自然
朱氏一指禪有兩大支柱,一是營衛氣血,一是經絡學說。人體到底有沒有經絡?如果有的話是什么樣的?如果沒有,那又為什么千百年來中醫都遵照經絡系統治病呢?
實際上,經絡如老子筆下的“道”,若有若無,但是人體之氣必須在經絡里運行。朱鼎成做了一個比喻:航海時,海面上并無實際劃好的航線,但是根據航海圖上的路線,海輪就能夠準確地抵達目的地。“人體就像大海,經絡,如同航海圖上的航線,雖然看不見,但經絡作為氣的通道,是客觀存在的。在治療中我們可以體察到經絡之氣細微的變化。推拿的過程,就是依據經絡的航線,以指代針,調和營衛,移氣于不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指禪推拿就是氣的‘指揮家’。”

每個來找朱鼎成治病的病人,都會被問及病之由來。朱鼎成認為,疾病所成,大都與不良的生活方式有關。“按照《黃帝內經》所說,五大黃金法則是健康長壽的基石: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這就是養生之道。古人說,道不遠人,人遠道,如果做不到‘合道’,治療的效果就可能事倍功半。”這就是朱鼎成想要解決的問題。假如患者能夠合養生之道,不妄作勞;醫者法仁愛之道,敬重生命,推拿就可能事半功倍,手到病除。
“開始的時候,我用手法治病,后來變為用無形的氣治病,最后,醫患合道于自然,防患于未然,這是我畢生追求的大醫的境界。”
可以看出,“朱氏一指禪推拿”里融合了傳統的哲學思想。朱鼎成相信,書法與一指禪推拿都是手的藝術,追求氣韻生動,所以他一直堅持練毛筆字。為了靈動手指,他曾學過手風琴、電子琴、鋼琴等樂器。他藝趣甚廣,在水彩畫、素描、美聲唱法等方面也頗有造詣。他喜歡思考人與宇宙的關系,時常閱讀西方哲學著作以及《時間簡史》、《平行的宇宙》等現代宇宙學著作,以觸類旁通。在傳統方面,他更喜歡老莊哲學,將“逍遙游”、 “養生主”等思想融化在一指禪推拿中。當然,《黃帝內經》是朱鼎成百讀不厭的經典,譽之為中醫的“圣經”,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收獲。而常在他案頭的,還有父親朱春霆先生的學術經驗集,每每翻閱,不能釋手,這也是朱鼎成對于一代宗師的無盡思念。
口述實錄
《問健康畫報》:一指禪推拿能治什么病呢?
朱鼎成;中醫學認為,世間萬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因此,發病的因素也不出內、外因兩種。《內經》說“百病生于氣也”,這是指內在因素的基本特點,又說“風者百病之長也”,這是指外在因素的基本特點。一指禪推拿對于如風、寒、暑、濕引起的頭痛、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飲食不當造成的脾胃病、便秘、泄瀉;勞逸失衡所致的失眠、月經不調、慢性疲勞綜合癥;跌撲而致的軟組織損傷等等,均有良好的療效。甚至對于治療手術后的腹部脹氣也有獨特療效。
《問健康畫報》:據說您一直在研究一指禪治失眠,說說您的感受?
朱鼎成;《黃帝內經》中提到,失眠的病機是衛氣的“陽不入陰”。夜晚,當我們閉上眼睛,衛氣就從足底的涌泉穴進入陰分,循行于五臟之間,安然入睡。清晨,當我們睜開眼睛,衛氣就從睛明穴出發循行體表陽分,日出而作。可見,我們正常的作息節律,有賴于衛氣一天“出陰入陽”有規律的運行。
睡眠障礙,特別是入睡困難,就是衛氣由于過度興奮比較亢盛,或者因為腎陰不足,收納的力量較差,導致衛氣晚上不能及時進入體內,使人不能進入睡眠狀態。這是“陽不入陰”、營衛不和的表現。
我獨創的“引陽入陰法”是根據《黃帝內經》營衛理論,運用一指禪推摩法,將稽留于陽分的衛氣引導入陰分,使人體陰陽重歸平衡,恢復正常的晝夜節律,熔一指禪推拿、心理疏導、自我按摩等于一爐的綜合治療方法。

《問健康畫報》:練習一指禪推拿,如何做到形神合一?
朱鼎成;一指禪又稱一指定禪、一指靜禪。顧名思義,定與靜是通往禪境的必由之路。因此練習一指禪推拿,第一,要忘記你的手,像莊子說的“官知止而神欲行”,全身心地投入禪定。“推米袋”時,米袋就不是米袋了,而是人體陰陽。你不是用手,而是用神去把握氣血陰陽。第二不要刻意用力,要“緩節柔筋”做到關節、肌肉、經脈等徹底放松,越柔軟越好,手法的施展狀如行云流水,治療時才能氣透經穴,達到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氣(即神)的統一。功力所致,水滴石穿:老子說過,世上最柔軟的物質是水,最堅強的物質也是水。手法施行于機體,要像水一樣柔和,潤物無聲;又像水一樣磅礴,推蕩萬物。如此,術者就成功了。所以,一指禪學派內有一句話:百煉成鋼,化為繞指柔。
至于基本功“推米袋”,我一直認為,萬物皆有靈氣,米也是有生命,有靈氣的,你若是和這些米成了好朋友,“推米袋”就像嬉戲玩耍一樣,三四個小時,根本不會覺得累——大米能與你產生互動。這樣,你才真是一指禪的入門人。
《問健康畫報》:推拿與其他中醫療法有什么不同呢?
朱鼎成:推拿是試圖把術者的手,修煉成最好的道地藥材,是“人藥”。我們常見的中藥,陰性、陽性,是補、是瀉,都是天性,而推拿,是用一根手指來演變陰陽、表里、虛實。術者是氣的“指揮家”,就是把病人身上多余的氣引導到缺少的地方。怎么引?就是通過經絡系統。假設穴位是地鐵站,經絡就是那一條條地鐵線路。所以,一指禪推拿就在最淺表的經絡層面——孫絡那里開始引氣。隨著疾病的深入,氣就會向里退守,治療時間就會越長,正如《黃帝內經》所指示的,必須“按摩勿釋”,方能“移氣于不足”,這就要考驗術者的定力和功力了。
《問健康畫報》:您認為,穴位像什么?
朱鼎成:《黃帝內經》形象的將穴位比喻為房間的門,里面住著流動的氣。找人要找準房間,找氣要找準穴位。這房間門的開合是有規律的。《黃帝內經》稱之謂“機”:知機之道者,不可掛以髪,不知機道,叩之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