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發現的癌癥
一月前的一次體檢,吳老太太被查出食道中段有個病變范圍3厘米的隆起病灶,經活檢證實為早癌。因為發現早,而且老人已經80高齡,本人和家屬都不想做傳統的開腹手術,在醫生建議下,使用了一種叫“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的方法進行治療。
無需開腹的ESD
ESD是一種高精尖的治療早期消化道腫瘤的技術,指利用各種電刀對病變進行黏膜下剝離的內鏡微創技術。該技術可實現較大病變的整塊切除并提供準確的病理診斷分期,達到治療消化道腫瘤的效果。對患者而言類似做胃鏡或腸鏡,操作過程在全麻下進行,醫生可通過胃腸鏡及相關器械直接從食道、胃腔或腸腔內進行內鏡下病變組織切除,無需開腹進行手術。
ESD治療的優點在于,患者不用開腹、創口較小,并能較完整地保留生理通道,這有利于患者保持體力,術后恢復健康,提高生活質量。以胃癌為例,以往的外科手術,通常是將腫瘤病灶連同胃大部分切除,同時進行淋巴清掃,手術后大部分病人的生活質量較低。如果采用內鏡下切除方法,對病人的身體損傷可以大大減小。
當然,內鏡下切除消化道腫瘤也受條件限制。ESD的適應范圍病變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層的早期癌、癌前病變、胃腸道間質瘤、平滑肌瘤等良性腫瘤、較大的息肉、有癥狀的異位胰腺等。早期食管癌、胃癌或結腸癌的病人在治療前需進行超聲內鏡檢查,明確病變浸潤深度,CT檢查排除局部淋巴結轉移。
關鍵在于早期篩查
通常,消化道早癌基本上沒有特異性臨床表現,“間接”被發現者占多數。當出現嘔血、黑便、消瘦才來醫院進行檢查確診治療時,很多病人其實已經到了疾病的中晚期階段。因此,消化道腫瘤的早期篩查很重要。醫生特別提醒有腫瘤家族史、息肉病史或45歲以上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進行胃腸鏡檢查;對于有癥狀的人群,更應隨時進行檢查,以免錯過早期的最佳治療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