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闡述了生態園林的概念和科學內涵,并結合植物景觀設計要求,提出生態園林中植物配置的原則,詳細論述了生態型造景的類型及產生的效益,并提出植物配置時應注意的問題,以期為生態園林建設提供幫助。
關鍵詞 生態園林 植物配置
一、生態園林的概念和內涵
生態園林是繼承和發展傳統園林的經驗,遵循生態學的原理,建設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科學的植物群落,建立人類、動物、植物相聯系的新秩序,達到生態美、科學美、文化美和藝術美。應用系統工程發展園林,使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步發展,實現良性循環,為人類創造清潔、優美、文明的生態環境。從我國生態園林概念的產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態園林至少應包含三個方面的內涵:(1)是具有觀賞性和藝術美,能夠美化環境,創造宜人自然景觀,為城市人們提供游覽、休憩的娛樂場所;(2)具有改善環境的生態作用,通過植物的光合、蒸騰、吸收和吸附,調節小氣候,防風降塵,減輕噪音,吸收并轉化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凈化空氣和水體,維護生態環境;3.依靠科學的配置,建立具備合理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和營養結構的人工植物群落,為人們提供一個賴以生存的生態良性循環的生活環境。
二、生態園林的原則
(一)藝術性原則
生態園林不是綠色植物的堆積,不是簡單的返樸歸真,而是各生態群落在審美基礎上的藝術配置,是園林藝術的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在植物景觀配置中,應遵循統一、調和、均衡、韻律四大基本原則,其原則指明了植物配置的藝術要領。植物景觀設計中,植物的樹形、色彩、線條、質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顯示多樣性,但又要使它們之間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統一感,同時注意植物間的相互聯系與配合,體現調和的原則,使人具有柔和、平靜、舒適和愉悅的美感。
(二)生態位原則
生態位概念是指一個物種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時間和空間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種與物種之間、物種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在城市園林綠地建設中,應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位特征、合理選配植物種類、避免種間直接競爭,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群落結構,以利種間互相補充,既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又能形成優美的景觀。根據不同地域環境的特點和人們的要求,建植不同的植物群落類型。
(三)生物多樣性原則
根據生態學上“種類多樣導致群落穩定性原理”,要使生態園林穩定、協調發展,維持城市的生態平衡,就必須充實生物的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是群落多樣性的基礎,它能提高群落的觀賞價值,增強群落的抗逆性和韌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穩定,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只有豐富的物種種類才能形成豐富多彩的群落景觀,滿足人們不同的審美要求;也只有多樣性的物種種類,才能構建不同生態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的發揮植物群落的景觀效果和生態效果。
三、生態型造景的類型
生態型造景是按照生態園林植物配置的原則,運用生態工程創造各種類型和結構的,能夠長期穩定共存的復層混交立體植物群落,恢復人與自然的和諧,充分發揮園林綠化的生態效益、景觀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類型有:觀賞型人工植物群落、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耐污性人工植物群落、知識型人工植物群落、文化性人工植物群落、生產型人工植物群落。
四、生態園林產生的效益
(一)景觀效益
多層次的植物群落,擴大了綠量,提高了透視率,創造了優美的林冠線和自然的林緣線,比零星點綴的植物個體具有更高的觀賞價值。
(二)社會效益
生態園林的社會效益,不僅僅是開展各項有益的社會文體活動,以吸引游客為主,更重要的是按照生態園林綠地的觀點,把園林辦成人們走向自然的第一課堂,以其獨特的教育方式,啟示人們應與自然和諧共處,尊重自然的客觀規律。
(三)經濟效益
現在植物的養護管理手段,浪費財務、時間和人力,又會污染環境。穩定的植物群落具有自我維護和調節能力,可以將樹葉轉變為植物營養的原料,變廢為寶,減少不必要的養護管理工作。
五、注意問題
(一)關于植物群落
每一種植物群落應有一定的規模和面積、并具有一定的層次,來表現群落的種類組成,規范群落的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保證群落的發育和穩定狀態,當群落與環境相對作用穩定時才會出現“頂級群落”。
(二) 遵從“互惠共生”原理,協調植物之間的關系
指兩個物種長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雙方獲利。
(三)植物配置應突出地方特色
由于各個城市規模不同,經濟發展不平衡,自然條件、自然資源、歷史文脈、地域文化差異很大,城市綠化應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結合當地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
六、總結
生態園林的植物配置,離不開生態學和美學,園林本身就是一門交叉的學科,涉及許多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因此,園林要與農業、林業、水產養殖等行業,互相依存、共同發展。生態園林不能是綠色植物的堆積,不能是簡單的返樸歸真,而是各生態群落在審美基礎上的藝術配置,是園林藝術的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1]蘇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1994,7
[2]趙世偉, 張佐雙.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與營造[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3]王祥榮.生態園林與城市環境保護[J].中國園林,1998,(2):14-16.
[4]陳自新, 蘇雪痕,劉少宗等.北京城市園林綠化生態效益的研究[J].中國園林,1998,(5):46-49.
[5]王浙浦.生態園林-二十一世紀城市園林的理論基礎[J].中國園林,1999,(3):35-36.
作者簡介:劉文東,性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