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的現狀迫使我們必須進行教學改革,即改革過去那種統一的教學模式,實行“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的分層次教學法。即在堅持班級授課制的前提下,依據學生的文化基礎水平和興趣的不同,實施不同的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受到優質教育,這就是分層次教學的指導思想。
所謂分層次教學,即根據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按照由高到低的順序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層次,針對每個層次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在最合適自己的學習環境中求得最佳的發展,借以實現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的一種教學方式。它對我們最大的啟發就是:教育要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使學生各有所得、各盡其才。
一、中職語文實行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實行分層次教學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所必須的。
黨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素質教育的第一要義是面向全體學生,承認與尊重學生的差異,改變語文教學只著眼于少數優秀生或\"齊步走\"\"一刀切'的狀況,即傳統的對所有學生采用同同樣的教學和評價方法的教學模式;職業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擔當著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具有專業技術技能、符合社會對人才規格要求的人才的重任,因此,分層施教,是中職語文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方法。
第二、中職語文實行分層次教學,根本上是由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現狀所決定的。
近年來,大學教育已由過去的精英教育轉為大眾化教育,促進了普高的擴招,造成職業學校學生生源明顯短缺,生源綜合素質急劇下降,以我校為例,從目前來看,生源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一是初中階段成績較差,覺得讀高中升大學的希望不大,于是選擇讀職業學校,這部分比例最大;二是初中階段成績較好,但家庭經濟困難,負擔不了讀高中和大學的費用,希望掌握一門技術,能早日就業以分擔父母的經濟負擔,這部分比例不大;三是初中階段成績、表現皆不好,家長考慮到子女年齡較小,只能送到學校,或父母管不了,希望老師和學校幫著管教,這部分學生占較大比例。同時各專業之間及各班級內部的學生素質也是參差不齊。專業的錄取分數線相差達100分,班級內部學生入學成績最大落差更達到300分。職業教育的現狀迫使我們必須進行教學改革,即改革過去那種統一的教學模式,實行\"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的分層次教學法。
第三、 中職語文實行分層次教學有利于滿足社會對人才規格的不同需求.
職業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它所生產的\"產品\"能否得到社會的認同、符合社會的需要,職業技術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掌握專業技能,為謀職就業創造條件,。于是在職業學校,語文就從普通高中的\"老大哥\"的地位降為一門基礎文化課,教學更多是為了配合學生的專業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按同一標準、同一個模式組織語文教學,如教師常常要求所有學生掌握課文同樣的生字詞、完成一樣的讀寫訓練,往往使得相當一部分職高學生無法跟上,產生\"學不會,不想學\"的念頭;也達不到為專業服務的目的,難以實現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這樣的\"產品\"進入人才市場,更不會受到歡迎。
二、實施中職語文分層次教學中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第一、要注意發現學生不同的心理效應,用愛心消除不良后果
作為一種科學而藝術的教育方法,分層次教學是教育的良好形式,符合培養人才的根本要求;但面對活生生的人,還需要注意其心理感受,將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在實施語文分層次教學中發現,明顯的有意分層次也容易使尖子生固步自封,后進生自暴自棄,兩者都失去了進取心。因而,分層次要充分考慮心理暗示效應,如何進行要看學生心理承受能力。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采用\"隱形分層\",層次不同,輔導不同。對尖子學生深化、擴展知識面,對后進生則采用深入淺出,通俗化、興趣化的教法。這樣,就可以解決有意分層次可能帶來的不良效應,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主動性,會更受歡迎。
第二、需要注意的是分層次教學絕不是劃分\"等級\",與分快慢班的做法不同。
正如南京師大附中校長陸一鵬所說,分層次教學是\"分層不分班\"。所謂\"分層\"分層次教學是\"分層不分班\",\"分層\"是學科教學分層,\"不分班\"是學生隸屬的班級不變,這種教學方法面向全體,從尊重學生不同學科的學習差異、保護自尊、建立自信出發,使其學習潛能得到最好的開發。而快慢班則是按學生的各科總分排隊。而且,快慢班面向少數好學生,丟掉了大多數;兩者的根本區別在于教育觀念,在于如何解決教材的統一性和學生個體差異性的矛盾。
第三、 學生的\"層次\"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動態的。
當學生進步后,老師要能夠及時發現并調整學生所處的層次;另外,雖然每個層次的標準不同,但教學過程中要固守一個原則,那就是要喚醒、激勵學生的主體意識。所以,無論對哪個層次的學生,都要多關心,多鼓勵,多肯定,讓學生有正確的學習動機、鍥而不舍的進取熱情和穩定的學習情緒,身心都能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 襄陽市職業技術學院公共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