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面臨著諸多問題,有效的教學需要有可供選擇的策略來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搞好高職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作一簡要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課 教學策略 探討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在學習動力不足是關鍵。
社會轉型時期,受社會上不良因素影響,對思想政治課產生抵觸情緒,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教化”,是空洞的說教。大學生學習的實用主義與功利主義傾向普遍比較明顯,認為思想政治課與所學專業無關,與就業不直接掛鉤,用處不大,不少學生上思想政治課就是“為考試過關”。
2、對新形勢下加強與改進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認識和態度存在偏差。
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各種復雜的現象,學生會有很多問題和困惑,需要從思想上、理論上搞清楚,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清醒;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內涵認識不夠清楚。
3、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及教學效果、教學評價方式比較落后。
在課堂教學中,對我校大一學生就思想政治課教學進行調查,其調查結果表明高職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主流還是滿意的,但同時對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教學評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教學方法方面,教學方式陳舊,多數教師仍沿用一個教室、一名教師、一本教案、一支粉筆、一本教材的“五個一”教學方法,枯燥乏味,理論與現實脫節,加重了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逆反心理,嚴重影響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效果 。
在教學評價方面,大多數學生認為課程教學急需改進,應“更換教材”或“改變教學方式”,說明學生對現在的教材質量與教學方式很有意見。
4、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的重復性與滯后性弱化了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
據統計,重復性的表現為,大學思想政治課與中學政治課有近1/4的課程內容簡單重復。滯后性表現為思想政治課教學脫離國內外形勢發展,脫離學生的思想與生活實際。
二、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策略探討
1、加強領導、統一認識,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的主渠道作用
要從“講政治”的高度,提高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要性的認識。學校領導與廣大教育工作者應從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四有”新人的高度認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性;要將思想政治課教學納入學校重要議事日程,常抓不懈,定期召開專門會議研究思想政治課有關事宜;不斷加大經費投入,實行經費單列,為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提供保障;理順管理體制,由黨委牽頭,管方向,由主管教學的校長具體負責,管實施,將黨委與行政對思想政治課的領導有機結合起來,負責思想政治課教學。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水平
首先要配備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人數不能低于教師總人數的8%。其次要培訓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資,高職院校應有計劃地選派骨干教師進修學習,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改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學歷、職稱結構。要緊密結合教學需要,以“缺什么、補什么”為原則,組織教師開展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教學觀摩等,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取長補短,提高水平。思想政治課教師要貼近社會,全面了解國情、社情、民情,進行社會調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開闊視野、更新知識、講活思想政治課、切實增進思想政治課實效的多快好省之途。再次要穩定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資隊伍,廣大教師要有強烈的職業光榮感、歷史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以培養優秀人才、發展先進文化為自己的職業理想,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3、改進教學方式,使教學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教學是否具有感染力,是決定學生是否厭學的關鍵,要使教學具有感染力,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1)創新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以學生為輔的教學模式。采用系統講授與專題講座相結合、教師教育與學生自我教育相結合,通過討論式學習、研究式學習和案例教學等多種學生自主參與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的內在要求,培養學生在思想政治素質發展方面的自主學習能力。
(2)確保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教師要深入學生中,了解和把握學生中存在的共性思想問題,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在教學內容上,要針對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和大學生普遍關心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做好釋疑解惑和教育引導工作,深入進行研究、分析,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
(3)選擇并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增強講課的趣味性。一方面因思想政治課特殊的時代性特征,需要借助與依賴現代科學技術開展多媒體教學,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課說教式的、灌輸式的“五個一”的方法還不能完全丟棄,提高教學的理論水平,講授多結合實際,在教學時主要采用“互動式”或“研討式”方法。
(4)探討實踐教學新途徑。教師不能滿堂灌,要多開展課堂討論,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將社會實踐納入教育教學總體規劃,使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服務社會、勤工助學、擇業就業、創新創業相結合,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調查、青年志愿者、參觀學習等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增強社會責任感,錘煉思想品質和職業素質,從而提高就業競爭力。要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特點,對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提出時間和任務方面的要求。建立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評價機制,針對社會實踐的形式、內容、效果等多方面因素,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給予評定,計入學分,并將評定結果作為學生評獎、評優、推薦就業等方面的重要參考。每年設立社會實踐專項經費,確保社會實踐活動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朱永明.如何提高政治課堂討論的質量[J].當代重慶教育論文大系07(上半年版).
[2]張思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11).
[3]柳菊興.以實際問題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10).
(作者單位:湖北襄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