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語文課堂常常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對課文的條分縷析使得語文課堂失去鮮活的綠色,自然也就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語文課到底學會了什么又常常是一筆糊涂帳,聽課的認真程度與考試成績好像也沒有必然的關系。中職語文考試,沒有高考的壓力大,缺乏的挑戰,語文課堂對學生來說更是意義寥寥,自然也就更難吸引其熱心參與了。中職學生的知識儲備、接受能力、學習習慣、紀律觀念、學習熱情等較差,這樣老師的教學、管理就更顯得勞而無功。教學內容刻板,教育觀念落后;常常局限于對教參分析、\"重點\"內容的記憶,情感成分、人文素養、靈動思維的大量流失,中職語文課堂自然也就分外的枯燥。如何走出困境?
困境又何嘗不是一個挑戰、一種機遇呢?學生的積極性的高低還取決于教師的調動,解除了高考的束縛,中職老師正可以放開手腳,痛痛快快地將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進行到底。長期以來,語文教育學界一直沒有間斷過對素質教育改革的探討,自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卻也不能否認,有許多美好的設想碰上高考,結果不是百孔千瘡、面目全非就是永遠被埋葬于記憶,而職業教育正可以實現這些設想。少一些陳規陋習、少一些急功近利,探索、實踐、反思、改進......
語文不僅是關于語言工具的學習,還肩負著承傳祖國綿延不息的文化、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的重任,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閱讀的興趣以及課后自覺閱讀的習慣,引導學生親近文學作品,盡量多地與古今中外偉大的思想對話,從而豐富思想、提高品位。課本只是閱讀教材的一個較小的部分,學校圖書館、師生不斷自覺豐富的藏書是閱讀的海洋,在廣闊得多的背景下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作品,這樣的閱讀是主動的、積極的,思維是活躍的、靈動的。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人生閱歷,與作者親密對話豐富豐滿自己的心靈。
教師要接受現實,不能一味地抱怨學生、不滿教材。其次,自加壓力、堅持學習、不斷超越自我,從而具備更為豐富的專業素養和更加精湛的業務能力。近年來,我們一直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實際上對于教師的主導作用理解得也很片面。\"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這說法雖有失偏頗卻也有些道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的引導和培養。如果老師自己是一個滿腹詩書而又以讀書、思索為樂的人,對于具有向師特性的學生就是一面旗幟。而且,老師一旦擁有高雅的品位、深厚的積累、開放的思想,其語言自然生動清新、娓娓道來,其信息往往豐富鮮活、引人入勝,學生上課也就容易在思想啟迪之外還得到美的享受、甚至有如坐春風的感覺。成功的語文課堂教學使語文老師受到學生的歡迎,而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又讓學生熱愛語文學習。
成功的體驗是后續學習的動力。如何幫助學生找到成功的體驗呢?設置具體明確而又切實可行的目標,激發學生通過主觀努力實現目標,再給予達標學生及時的肯定,可以讓學生在語文課堂里品嘗成功的甘甜,從而逐漸地改變對語文課的看法,以至于慢慢熱愛語文。而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葉圣陶說過,\"一切語文學得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訣竅是什么,他總會告訴你,'我喜歡語文,喜歡閱讀'\"。
目標是行為所追求的結果,沒有目標的教學就像沒有目的地的小舟,永遠到不了港灣,明確具體的目標能讓學生集中精力、克服困難、突破局限,提高學習效率并且將學習行為進行到底。語文課作為基礎科目中的基礎,與其他科目相比,知識體系顯得比較模糊,許多東西無法像其他科目一樣探索規律舉一反三,而往往是舉三反一甚至舉十反一,靠反復的閱讀、誦記、積累、聯想、感悟、思索、表達、討論等過程產生潛移默化熏陶漸染的功效,難以用具體的數據來量化,所以語文課堂的教學目標總是比較難以確定,不認真研究,草草設定的目標往往顯得大而不當、操作性不強,對于課堂教學的指導意義也就相當寥寥。
目標既然是行為追求的結果,自然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通過一番努力才能實現,如果過于簡單,激發不了學生挑戰的欲望,積極性的調動、潛力的挖掘自然也無從談起了。要接受事實,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前面說過目標本來是為了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快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將學生學習引向深入而訂的,它必須是學生通過一定努力實現得了的,老師在深入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接受能力、接受心理、學習習慣等個方面因素之后,將一個學期的教學目的分解為教學目標。中職學生知識基礎本來就是比較差,設定目標時應有心理準備,如果忽視實際、只憑主觀臆斷,盲目設定目標,自然實現不了,而且還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教學目標是為了激勵學生而制定的,可是它一經制定就定型了,而教學本身是老師教授和學生學習的互動合作過程,有很多變量是不可以事先確知的,目標自然也應該具有一定的彈性,依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作相應的調整,避免教條主義的錯誤。當然,這種調整是要有一定的原則的,不能遇難則退。否則既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也不利于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和鍛煉。
(作者單位:襄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