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失敗和挫折在當今激烈競爭社會中是時常出現的,因此培養學生承受挫折能力臉有非常現實的意義。本文著重剖析了高職生承受挫折的心理機制,探討他們成長過程中可能受到的挫折和成因,幫助期調整心理,培養他們抵抗挫折的能力。
關鍵詞 高職生 抗挫 能力 探究
諸多的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專生、大專生(高職生)和本科生中,存在著心理健康問題,同時顯示出抗挫能力的低下。1989年,由原國家教委組織對全國12.6萬名大學生的抽樣調查發現,大學生心理疾病患者高達20.3%。如西安交通大學1996年對1018名學生調查,其中35%的學生存著心理健康問題;又如北京師范大學1998年對1378名學生的調查,心理健康問題者達24.6%,其中肯定回答“想輕生”者達7.5%;還如1999年湖北襄樊衛校對1031名中專生不良情緒調查顯示,有心理障礙者占8.36%等等。這些無疑不顯示出抗挫能力的低下。現代高職業生正處于青春期萌動期,心理和生理發育正處于突變階段,如果自身心理素質不良,面對就業負荷、情感負荷,出現穩中有降種心理障礙和各種心理疾病。因此,如何提高其抗挫折的能力,成為教育者面臨的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
一、挫折的內涵與成因
1、挫折的內涵
挫折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失敗、失意。心理學上指個體在從事有目的活動時遇到障礙和干擾,致使個人動機不能實現,需要不能滿足引發的一種消極心理狀態。
2、遭受挫折的原因
遭受挫折的原因包括處在和內在兩個方面,凡是由個人條件限制則無法達到目的的原因屬內在原因,個人條件以外的困難與限制屬外在原因。
(1)遭受挫折的內在原因。主要有生理、心理兩大因素。因生理缺陷而造成的受挫是顯而易見的,因心理因素造成的受挫則較為復雜,其中包括個體的能力、素質、性格等多種因素。由個人的自我估價價值取向愿望水平不當而造成的挫折就更為復雜。
(2)受挫的外在原因。集中體現在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最容易造成心理受挫的家庭原因有三類:一是家庭出現變故,如父母感情不和,父母離異或長期分居,家庭重新組合或家中有親人亡故。二是家庭教育方法不當,個別家長缺乏教育常識,不尊重學生的人格,對子女要求過高或放任自流,溺愛嬌慣或簡單粗暴。三是居住條件差,環境惡劣,經濟情況拮據,或家庭條件過于優越。
學校的管理工作與教學方法有著直接的關系,其中較為突出的有粗暴的教育方式,陳舊的教學方法以及難以達到的高難度要求。社會大氣候的影響,對于辨別能力差的高職生,社會上不正之風,一些陳規陋習,以及不當的宣傳等方面影響與學校開展的正面教育形成強烈的反差,影響學生的上進心和責任感。
二、提高抗挫能力的途徑
現代社會是飛速發展且競爭十分激烈的社會,高職生在走向社會之前,學校教育對健康教育和抗挫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老師和教育工作者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重視,逐步培養并提高其抗挫能力。
1、明確進取目標。教師應結合實際,壽命學生樹立適宜的目標,并在行為過程中不斷給予接受目標的信號鼓勵,使學生動員全部力量來實現目標,不因個別困難而影響整個行動過程。
2、培養學生獨立意識。開展各類班級活動,人人參與,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學會克制不良情緒,與他人合作,養成獨立處理問題的習慣。這樣不管是學業受挫,還是交往受挫,都能積極主動地尋求解決途徑。
3、寓挫折教育與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之中。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通過課堂教育,主體班會,個別談話形式及時適應地滲透挫折教育的內容。創造艱苦磨練和提高挫折耐力的條件,如班級有計劃的開展行為訓練,磨練體育鍛煉。在學習、生活工作實踐中,自討苦吃、自我錘煉,以提高自理能力,適應能力,承受耐力和生存能力。
4、克服消極情緒。一是緩和矛盾,穩定情緒。學生受挫時,教育者應冷靜對待,采取有效措施,緩解其內心矛盾,使學生恢復心理平衡。二是創設環境,積極溝通。學生在遭受內部挫折時,往往會以緊張的情緒反應代替行為,教育者應創造一種情境,使學生可以自由地表達他受壓抑的情感。三是合理宣泄,及時轉移挫折。當心情煩躁,理智控制不了情緒時,可以采取及時的宣泄,找朋友,領導,教師傾訴憤怒,苦衷和不平,獲得理解,以減輕煩惱。
三、培養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
1、培養正確的挫折觀。要看到挫折并不可怕,生活中的磨難和挫折,會給人以打擊,帶來悲傷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奮起、成熟,變得堅強起來。“自古英雄多磨難,梅花香自苦寒來”,古今中外那些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幾乎無不經歷過大的挫折和失敗,教師必須重視教育學生樹立把各種挫折轉化為自己鍛煉成長的搖籃的觀點,使其用辯證的觀點去分析和對待挫折。
2、培養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培養學生具有較好的社會適應性,具備適應各種自然環境的能力和具有處理和應付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他們具備完善的個性、頑強的毅力、穩定的情緒、良好的適應,機敏的應變能力等高品位的心理素質,成為最具競爭力的未來的人才。
綜上所述,培養高職生受挫能力,是一個極為重要和現實的問題,在當前科技高度發達,人際關系日益復雜,競爭日趨激烈,心理壓力日趨增大的現代社會,在閉關學生高度發達的科技素質,敏銳的競爭意識的同時,一定求要忘記對其優良心理品質的培養,更不能忽視抗挫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參考文獻: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謝安邦.高等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熊逸發.中專生不良情緒調查及試驗前后研究[J].湖北醫學教育,2001(1).
(作者單位:襄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