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民間文學藝術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是人類文明史的“活化石”。然而民間文學藝術著作權有別于其他一般作品的著作權,它的主體難以界定,具有模糊性,因而給司法實踐帶來極大的困難,更給民間文學藝術的保護工作帶來不便。本文通過簡要分析民間文學藝術著作權歸屬的三種學說,試圖解決我國民間文學藝術歸屬問題。
關鍵詞 民間文學藝術 歸屬 保護
民間文學藝術歸屬問題,在國際上也沒有形成定論,各國按照本國情況制定相應的法律來規范民間文學藝術。我國目前還沒有出臺明確規定民間文學藝術著作權歸屬的法律,僅在著作權法中提到由國務院另行規定。這使得我國民間文學著作權歸屬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給司法工作以及民間文學藝術保護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關于此問題,我國學術界主要有三種學說:國家說、群體說、個人說,下文將淺析三種學說。
一、國家說
在國內有這樣的觀點,認為民間文學藝術的著作權應該歸屬于國家。民間文學藝術多是出自某個地區的族群或某個少數民族族群,雖然不能確定是由某個具體的人物創作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民間文學藝術具有集體屬性,因此不宜將民間文學藝術歸屬于某個特定的人,同時群體又不具有具體性,在行使相關權利上缺乏可操作性,此時國家可以作為這個族群的代表,代替他們行使相關權利。i持此觀點的學者也是考量了國際上一些國家的相關立法,如加納、突尼斯等國。這些國家將民間文學藝術著作權歸屬于國家所有,認為民間文學藝術是全國人民的共同財產,而國家作為全國人民的集合體,可以代表人民享有并行使民間文學藝術之上的著作權。然而我們仔細觀察、分析這些專門立法確定國家擁有民間文學藝術歸屬于的國家,多為國土相對較小,人口較少,或者只有一個或幾個民族的國家,以上國家將民間文學藝術歸屬于國家的確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有利于這些國家保護本國的民間文學藝術不受侵犯。但是反觀我國人口為世界之最,國土遼闊,民族眾多,有著豐富的民間文學藝術,將民間文學藝術簡單的歸屬于國家,只會加重國家在保護民間文學藝術方面的負擔,而不具有可操作性;同時硬性的將民間文學藝術歸屬于國家,也否定了民間文學藝術的創造群體的創造性貢獻,等同于否定他們的權利,這顯然會對民間文學藝術保護工作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我國,民間文學藝術歸屬于國家應該只是少數情況,如以下幾種:第一,流傳于全國的民間文學藝術,如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等應該歸屬于國家;第二,無法確定創造此民間文學藝術的群體或個人以及傳承人,且該民間文學藝術瀕臨消亡,需要國家層面予以拯救,此時該民間文學藝術應該歸屬于國家。
二、群體說
有的學者認為,民間文學藝術應該歸屬于創造該民間文學藝術的群體。這種觀點認為,現代法治精神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注重人權,著作權是私權的一種,也是人權中的一種,理應受到法律的重視和保護。民間文學藝術是由某個地區的居民或某個民族居民集體創作的,那么它的著作權應該歸屬于創造它的群體。這種觀點也符合了現代知識產權法的基本理論,那就是創造性勞動是取得知識產權的基礎。民間文學藝術是群體創造性思維活動的結果,它是有作者的,只是作者不是傳統版權法意義上的個體作者而己,有關群體統一作為民間文學藝術的作者。ii采取這種立法模式的國家有菲律賓、巴拿馬等國。這種觀點肯定了創造性活動是取得權利的根源,實際上也是在維護創造民間文學藝術的創造群體的利益,可以激勵他們保護、創造、傳承民間文學藝術。反對這種觀點的學者首先指出,創造群體具有不確定性,同時群體這一概念具有模糊性,在實際操作中缺乏可操作性。但是,不能因為這些就斷然否定了創造群體的創造性活動,無視他們的權利。當今的著作權法已是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相結合,群體成為著作權主體并沒有法律障礙;群體確實沒有很強的操作性,因此更需要法律進一步完善相關問題,可以成立專門的機構專門處理民間文學藝術,使群體成為民間文學藝術著作權主體更具有操作性。誠然,大部分民間文學藝術都應該歸屬于創造群體,但是民間文學藝術在實踐中可能會有千差萬別的情況,僅僅將創造群體確定為民間文學藝術著作權主體,并不能應對我國民間文學藝術所面臨的各種問題。
三、個人說
這種觀點中的個人,特指傳承人。傳承人在民間文學藝術的傳承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天很多民間文學藝術都保存在傳承人手中,因此才會有學者主張民間文學藝術應該歸屬于個人所有。這種觀點認為民間文學藝術不是靜態傳承,而是動態的傳承,傳承人在傳承過程中會有自己的創新,所以傳承人對民間文學藝術具有所有權。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國家采取此種立法。當然,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傳承人在傳承過程中的確會有創造性活動,但是他們的創造性活動也是建立在原有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之上的,傳承人只應對其創作或加工的部分享有著作權,而不應將整個民間文學藝術都歸屬于傳承人。當然,如果民間文學藝術已經無法確定或者推定出創造群體,以及根據創造群體內部約定或習慣的情況下,民間文學藝術也可以歸屬于個人。
通過分析以上三種學說,可以得知,無論哪一種學說都無法單獨解決我國民間文學藝術所面臨的問題,所以適合我國國情的做法就是將民間文學藝術著作權的歸屬多元化:通常而言,民間文學藝術歸屬于創造它的群體;而那些流傳全國的民間文學藝術歸屬于國家;在無法找到民間文學藝術創造群體或有創造群體但其內部約定為個人的情況下,民間文學藝術可以歸屬于個人。只有構建此種多元化的歸屬模式才能解決民間文學藝術歸屬難題,才能更好地保護民間文學藝術。
注釋:
郭蓓薇.間文學藝術作品法律保護初探[J].新疆社會科學,1996(4).
李永明,楊勇勝.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版權保護[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7).
(作者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