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六級考試的多套試題中共出現了三道段落翻譯題,涉及的內容較廣,既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如傳統中國畫中反映出的儒家和道家的生活理想,也包括中國社會的熱點問題,如教育公平、經濟發展等。六級段落翻譯中出現了一些專業術語,句型相對四級翻譯也更為復雜,這對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必須熟練使用各種翻譯技巧,忠實、通順地還原原文的信息。本文中,筆者將分析六級翻譯中常用的翻譯技巧,并提供此次六級翻譯的真題和譯文,供考生參考。
翻譯技巧例析
下面筆者以本次六級考試的真題為例,具體講解如何靈活、恰當地使用翻譯技巧,以達到最佳的表達效果。
1 連接漢語小句
漢語是意合的語言,復句往往由多個小句構成,小句之間僅用逗號隔開。英語則是形合的語言,意義關聯的句子需要通過一定的形式連接起來。在漢譯英時,考生可以用定語從句、狀語從句來連接小句,也可以用分詞、不定式等非謂語結構來連接小句。此外,將漢語小句轉變為英語中的名詞短語或介詞短語也是常用的方法。下面來看幾個例句。
例1:中國正在努力最佳地利用教育資源,這樣農村和欠發達地區將獲得更多的支持。
評析:原文由兩個小句構成,后一小句是前一小句的目的,因此考生在翻譯時可以用so that引導的狀語從句來體現這一關系。
例2:反映在藝術和文學中的鄉村生活理想是中國文明的重要特征。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道家對自然的感情。
評析:原文雖然是兩個句子,但兩句話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翻譯時可以用英語中的復合句將其連成一句話。“這”在漢語中指代上文所說的內容,英語中可以用which來對應,因此可以用which引導的定語從句來連接意義關聯的小句。
例3:一是家庭生活的各種幸福場景,畫中往往有老人在下棋飲茶,男人在耕耘收割,婦女在織布縫衣,小孩在戶外玩耍。
評析:這句話講述了傳統中國畫的其中一個主題,點出主題后又分別描述了“老人”“男人”“婦女”和“小孩”的具體動作。像這樣具體說明的內容在英語中往往用從屬的句子或短語來表達,這里的細節可以用“with sb.doing sth.”的結構表達,實現小句之間的連接。
2 把握時態和語態
時態和語態是在漢譯英的過程中考生需要時刻注意的問題。如果時間狀語涉及過去就必須用過去時,如果講述未來的計劃或打算就要用將來時。漢語中有被動標記詞的句子可以譯成被動句,而一些主動句翻譯時也可以轉換為被動句。考生在翻譯時需對語態靈活處理。
例:聯合國的“千年(millennium)發展目標”在中國均已達到或即將達到。
評析:本句中的“已”字說明考生必須用現在完成時翻譯。同時,主語“目標”和動詞“達到”之間是動賓關系,翻譯時應該用被動語態。
3 注意調整語序
漢語和英語的語序不同,漢語中的定語和狀語往往在被修飾的名詞和動詞之前,而英語中的修飾成分往往在中心詞之后。在漢譯英時,考生需要正確調整語序,先確定出短語的中心詞,而后將修飾成分重新安排,形成流暢的譯文。
例:教育部還決定改善欠發達地區學生的營養,并為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提供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同等機會。
評析:本句中“欠發達地區學生的營養”的中心詞是“營養”,翻譯時可以先譯“營養”,然后譯其修飾語“學生”,再譯“學生”的修飾語“欠發達地區”。同樣地,“同等機會”的定語“在城市接受教育”和“子女”的定語“外來務工人員”也都后移翻譯。
4 靈活轉譯或省略
漢語中動詞較多,翻譯成英語時要適當進行轉譯或省略。在漢譯英的過程中,將漢語中的動詞轉譯為英語中的名詞是常用的方法,這可以使譯文符合英語的語法要求和表達習慣,使表達更為地道、自然。
例1:中國將努力確保到2015年就業者接受過平均13.3年的教育。
評析:有些考生可能會將這句話翻譯成這樣的譯文:“China will take steps to ensure that all employees receive an average 13.3-year education by 2015.”其實,翻譯時如果省略動詞“接受”,直接用“確保”來接“平均13.3年的教育”,英語表達會更為簡練。
例2:如果這一目標得以實現,今后大部分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都需獲得大學文憑。
評析:從字面來看,“如果這一目標得以實現”可以譯為if the goal is achieved,而如果考生把動詞“實現”轉譯為名詞achievement,將其作為英語譯句的主語,譯文就會更為緊湊、精煉。
5 采用地道的英語結構
漢譯英時,考生可以適當采用一些地道的英語結構,特別是并列結構,以此來對應漢語中的并列信息,這樣譯文會更具表現力。
例:目前,中國的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強調發展服務業和解決環境及社會不平衡的問題。
評析:本句中“發展服務業”“解決環境的問題”和“(解決)社會不平衡的問題”是三處重點內容,其中“解決”一詞與兩個賓語搭配,但在英語譯文中,如果把“(解決)社會不平衡的問題”譯為solve social imbalanceproblems會顯得累贅。這時,考生就可以靈活增添動詞address(解決),形成三個動詞短語的并列結構,達到平衡、工整的表達效果。
真題
本次六級考試共出現了三道段落翻譯題,下面筆者給出這三道真題,并提供相應的譯文,供考生參考。
題目一 中國將努力確保到2015年就業者接受過平均13.3年的教育。如果這一目標得以實現,今后大部分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都需獲得大學文憑。
在未來幾年,中國將著力增加職業學院的招生人數:除了關注高等教育外,還將尋找新的突破以確保教育制度更加公平。中國正在努力最佳地利用教育資源,這樣農村和欠發達地區將獲得更多的支持。
教育部還決定改善欠發達地區學生的營養,并為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提供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同等機會。
題目二 反映在藝術和文學中的鄉村生活理想是中國文明的重要特征。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道家對自然的感情。傳統中國畫有兩個最受青睞的主題,一是家庭生活的各種幸福場景,畫中往往有老人在下棋飲茶,男人在耕耘收割,婦女在織布縫衣,小孩在戶外玩耍。另一個則是鄉村生活的種種樂趣,畫有漁夫在湖上打魚,農夫在山上砍柴采藥,或是書生坐在松樹下吟詩作畫。這兩個主題可以分別代表儒家和道家的生活理想。
題目三 自從1978年啟動改革以來,中國已從計劃經濟轉為以市場為基礎的經濟,經歷了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平均10%的GDP增長已使五億多人脫貧。聯合國的“千年(millennium)發展目標”在中國均已達到或即將達到。目前,中國的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強調發展服務業和解決環境及社會不平衡的問題。政府已設定目標減少污染,提高能源效率,改善得到教育和醫保的機會,并擴大社會保障。中國現在7%的經濟年增長目標表明政府是在重視生活質量而不是增長速度。